位于高楼东村的阴阳山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山。在它西北麓的崖壁上,刻有许多古时的佛像;而西南麓的山石上,则绘有大量神秘的棋盘。因此,这两座支脉分别得名石佛山和棋盘山。
在石佛山,数尊佛像居高临下,面目慈祥地望着来膜拜的人们,当人们仰视这些佛像时,心灵便有种震撼的感觉。最为离奇的是,今年清明节后,阴阳山发生大火,火舌卷过山顶,向东村逼近,村民们在山上种的数百棵杨梅树和柿子树岌岌可危,眼看收成不保,村民却无能为力。不料,蔓延到石佛附近的火势却奇迹般渐渐衰微,直到灭去。
“着实奇怪,天没下雨,山上也没有什么石头、水流阻隔,大火说灭就灭了,一定是菩萨保佑。”一位年长村民这样感慨。在当地人眼中,这些佛像有着神秘的力量,冥冥中守护着这方土地。
阴阳山真有那么神吗?这些佛像是什么时候遗留下来的?是谁雕刻了它们?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林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雕刻这些佛像呢?
初访石佛山
11月,乡间浓重的秋色中已渐渐透出凉意,村民们又到了收获稻谷的季节。站在村间公路,从金色的麦浪上远远望去,阴阳山西北麓的外形恰似一尊入定的弥勒佛。在当地,它有另一个名字——石佛山。
杨仲贤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在东村已经生活了60多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对石佛遗迹尤其热心。
“石佛山的名称可能来自它的外形,也可能得名于山上的石刻。小时候,我就听长辈说,山上有古时候的石佛;平时乡人在砍柴、放牧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些散落在山中的石佛就是文物。”杨仲贤说,“从杨姓宗族迁入东村开始,这些石佛就已经端坐此间。乡人在山间劳作时,经常会发掘出古老的瓦片和陶器。”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名石匠路经石佛山摩崖石刻时,忽觉十分疲惫,就在一块石板上坐下歇息,忽然身下石板裂开,下边全是金银财宝,灿灿生辉,匠人只觉不胜欢欣,正要伸手去拿,骤然两眼睁开,竟是南柯一梦。然而梦中所见,历历在目,却似真实。匠人只觉心有不甘,便花费数日,将石板凿开,石板下果然是一空穴,却仅有一本经书。匠人十分疑惑,将经书带回家中。此后,工作之余,研习经书,打坐修行,直至悟通佛法,一日竟不知所踪。
在东村,诸如此类的传说很多,这更为石佛山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石刻藏玄机
沿着石佛山拾级而上,10多分钟的路程,溪边蜿蜒的羊肠山路豁然开朗,我们抵达石佛山规模最大的一处石崖。
石崖高6米多,宽10米有余。在10多个光滑如削的崖面上,分布有5幅佛像,包括1幅面像、4幅全身坐像,以及将近30处铭文,全部采用线形浮雕工艺刻成,虽然历经多年沧桑,大部分佛像线条仍然清晰明朗,流畅优美。这些佛像比例匀称,脸型饱满,面目慈悲,造型栩栩如生。
早在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瑞籍人士陈兆复先生访问故乡之际,特意参观了石佛山的摩崖石刻。经过仔细研究,白发苍苍的陈兆复教授得出了初步鉴定结果:“岩刻制作于唐代,另一组为元代,人物特征突出,长有连鬓胡须,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刻工极好。”
“正中这副圆形的面像是释迦摩尼,分坐在他两边的佛像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就是佛教中的‘西方三圣’。从事佛教文化研究已逾40年的市玉海文化研究会会员戴世德说。
据戴世德介绍,“三圣”作为佛教中的主神,特征明显,易于辨认。那5幅佛像的其余两尊佛像又是什么身份呢?
一旁刻的《佛祖流派》中这样写道:“世尊拈花宗旨始自迦叶,传二十八祖达摩禅师……逐传我师高峰妙禅师。”这表明两尊佛像一尊是达摩祖师像,另一尊是高峰妙禅师。
“高峰妙禅师是拈花宗第五十五代传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为了躲避元军的杀戮,高峰妙禅师和他的弟子走过大半个浙江,踏上瑞安的土地,来到石佛山。他在此坐禅、修行、说学,而这一切也由他的徒孙定格在了山间的岩壁上。”戴世德说。
“曹溪”的故事
石佛山的另一处石崖在山坳深处,由于人际罕至,杂草长满了山坡,带路的两位村民携带镰刀,沿途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小径,我们才得以一窥石刻全貌。
此处石刻规模稍小,主要以“曹溪”两个大字和左上方的一尊坐像构成,“曹溪”两字,字迹清秀,笔法干练,气势雄伟,是凸刻而成,这与第一处石崖的石刻风格又有所不同。
在“曹溪”石刻下,戴世德侃侃而谈:传说五祖弘忍欲传衣钵,命他的弟子们作偈语(佛家诗体),来考查他们的佛学修为。大弟子神秀作偈一首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当时入室不久的一名弟子却语出惊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相比较,显然是后者的境界更高,弘忍遂将《金刚经》和顿教衣钵传与这名弟子,他便是六祖惠能大鉴禅师。
弘忍圆寂以后,神秀欲争夺继位权,惠能为了逃避对立派的追杀,南下广东,在韶关宝林山下曹溪修行,而后创立南宗。这便是曹溪在佛学史上的地位。
然而,在广东曹溪六祖修行道场,并没有摩崖石刻;在全国各大佛教圣地,包括四大佛教名山在内,也从未有过与“曹溪”相关的古代遗迹和文物。所以,戴世德认为,石佛山发现的“曹溪”字刻,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在全国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这说明这里就是曹溪正脉、禅宗祖庭。它和广东曹溪是一脉相承的。”
大日山由来
在“曹溪”石刻的上方,有一个仅能容下一人团坐的小石窟,用块石堆积而成,突出在崖边,内壁刻有观世音菩萨坐像,显是修佛者坐禅之处;石刻下的平地上,还有一方残余的石砌地基。据杨仲贤说,这个石窟和岩庵遗迹,相传是唐代玄机尼师修行的地方。
玄机尼师(668-713),俗姓戴,瑞安人,是永嘉大师的亲妹。是温州最早负有名望的女尼师,也是温州净居寺的祖师。据《祖堂集》记载:“永嘉大师孝顺母亲,与妹(即玄机尼师)三人共住温州开元寺,互参佛法,习天台教观。后玄机尼师到大日山岩窟坐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