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生活 >> 家庭生活 >>

建设佛化家庭——交际篇(6)

分享到:

“凡朋友亲族中如有行狡、刻毒、险恶的,我曾同他做过事,或曾与其交往,虽然知得十分真确,总要存在心里,外面却要和颜悦色,低声下气,推事远他。切不可显然顿绝他,致令结冤。切不可将他的坏处向人诉说,恐传说闻知,彼不自悔,反生怨恨、仇隙、排陷,意外灾祸每每由此而起。所以与人绝交,不可出恶言也。”

“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与人谈话不可故意张扬自己的长处,和自己所作之好事。此乃取辱之道。”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横逆之来,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得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动气徒为自损。”

“责人善者,隐恶而扬善,则与人同归于善。倘责人善者,是己而非人,则与人皆陷于非。”

“隐人之恶,扬人之善,不独自己留存厚道,亦是免祸消愆妙法。”

“遇诡诈之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人有操之不从,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地步。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令其可从。”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真是妙人。”

“高傲自大者,人皆憎恶,乃量小福薄之人也。”

“受小人侵侮,不必与他计较。”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理相干,可以理遣。”

“以言感人,不若以行感人,言虚而行实也。欲使人见吾之善,不若使人不见吾之善,见则恐招人之忌也。”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

“对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富于无过中求有过。”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待下固当和,但和而无节,反生其侮。惟和而庄,则人自爱而畏。”

“治小人宽平自在,从容以处之,事完绝口不言,则小人无所闻以发其怒。”

“买卖贸易皆是各人生活之计,在开店之家,因有赀本坐而获利,不必言矣。惟是本少贫人,设措微赀,肩挑步担,遍历街坊,忍饥奔驰,求活家口,最为苦楚。所赚甚微,一家父母妻子衣食仰望,倘若刻薄,彼何以度日。于此辈上,宽厚存心,真是功德。”

“田野小民,斗粟尺布,入市营求,一家讥寒所望,我却要在他身上去讨便宜,能有几何,于心安乎?其对于肩挑步担,贩卖菜物,小本贫民,脚夫轿夫,汗力苦人等,亦复如是。”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恶友,惟能自持者两得之。见善人则效之,见不善人则改之,善与不善皆吾师也”。

熊居士说:“佛必与外道或怨家同处,此佛法之所以成其无上。毒草生处,必有良药。大智慧人必不因邪宗竞煽,异论嚣张,而为避人、避世、避地之计,如隐逸者之所为。隐逸者存退怯心,将孤陋自甘,其道不广”。

六、通信的常识

随著交通的发展,邮电的传递是非常迅速便利了。我们要和远地的亲友交际,可以应用通信的方式来联络感情。

得著亲友的馈赠,应当随即写信致谢。收到别人的汇款、包裹或其他物件,也应当随即写信通知寄件人,免他挂念。听到亲友遭遇灾难、疾病等,要写信劝慰他,并乘机劝导他信佛。

信札的措词要简明谦敬。不应用艰深的字句和古典,要使收信的人容易了解。上下款称呼要合行辈的身份。

(1)上下款的称呼

和非亲属的人通信,倘关系较深、交谊较近的,老年人可用“伯父”,“伯母”。

倘对于没有很深交谊的老年人,可用“某老先生”,“某老太太”。

倘对于关系较深、交谊较近、年龄相差不甚多的人,可用“某某兄”,“某某嫂”,“某某姊”,“某某弟”,“某某妹”等。

对于没有很深交谊的人,可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倘是佛教徒,不拘男女,可称“某某居士”。年长有德的,称“某某大德”。

称出家僧尼,任住持(即一寺之主)的称“某某大和尚”。能讲经的称“某某法师”,或“某某老法师”。参禅的称“某某禅师”,或“某某老禅师”。对年长的僧尼,可称“某某长老”,或称“某某大德”。

少年人对老年人可自称:“晚”或“晚生”。年龄相差不甚多的,男人对男人彼此都可自称做“弟”。女人对女人,彼此可以自称做“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