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生活 >> 综论 >>

访谈:明舒法师:寺院太商业化对佛教有很大的负面影响(3)

分享到:

   主持人:您觉得这么多高学历的人选择遁入佛门,是什么原因呢?从您的角度来看。

   明舒法师: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因为信仰吧,因为出家修行不分学位高低,和身份也没有直接关系。在印度的时候,佛是太子出家,佛的弟子们大多数是贵族,也有很多社会低层的人,包括掏粪的呀,出家之后,四种姓都是一样的,和学历、身份没有关系,只同信仰、宗教感情、宗教情操有关系。

  

挨门化缘,或者找你讲吉凶祸福,给你护身符的肯定是假僧人

 

   明舒法师:因为我感觉到我们社会对于僧人的了解非常少,还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假僧尼,假和尚、假尼姑挨门串户的化缘,说要修寺院,或者说你有什么灾,有什么吉凶祸福,给你什么护身符,然后收钱。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种人不是真的僧尼,不是他们修行好不好,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是僧尼。好象城市里都能遇到这种假僧尼,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接触到假和尚。但除了一些很特殊的人,比如比较虔诚的,跟着某一师父修行的,除了少数人之外,他们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僧人,大部分人到庙里就是烧烧香、拜拜佛。如果我们都这样藏在深山里,让骗子来破坏僧人的形象,这也不好,所以也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说明一下,希望大家不要上这些人的当。

   主持人:那怎么样辨别假僧人呢?

   明舒法师:不用辨别,挨门化缘的,或者找你讲吉凶祸福,给你护身符的肯定是假僧人。真正的僧人不会这样做,我出家15年没有见到也没有听说过一个僧人,不管他修行好不好的,没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社会上往往对这个不了解。当然,也有一些行脚僧人,仿照古代的,身上不带钱,只带钵,走路到某个地方朝山,有化饭的。

   主持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假僧人,一方面可能是这些人利用了大家佛教方面的信仰,但这种行为实际是对佛的一种亵渎。

   明舒法师:一个是利用了人们的善心,他说他要修建某个寺院啊,或者利用人们趋吉避凶的心态,总觉得一个出家人跟你说那些事情,说你有什么灾事的话,还是破财消灾比较好一些,这是被欺骗了,跟被偷了是一回事,对佛教来说破坏形象,对我们整个社会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应该消除的现象。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了关于我们经常能够遇到的假僧人的问题,然后我们可以很明白地辨别它。

明舒法师:对,不需要做别的辨别,如果你认为他可能是真的,你可以同佛教协会联系,不会有真的。

 

寺院太商业化对佛教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您,如果佛门是清净静地的话,那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报道,比如某个寺院,烧一柱高香就达到6000块钱,刚才也有网友在问:大师,您觉得修行的人跟名利靠得太近,好吗?

   明舒法师:修行首先要有点心不为物役,不为外物驱使,如果你放不下物欲,那就是心为物役,这在修行上你还没有真正起步,名和利不能放下的话,修行就不好谈了。财色未空休问道,贡高我慢莫参禅。至于大家到寺院烧香、拜佛,烧香是为了表示对佛的一种恭敬,对寺院的捐献是随份随力,我们佛教一直提倡这样,应该说一元钱不算少,一百万也不能算多,这要根据你自己的心态的。所以像有些寺院,如果说太商业化了,这不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主持人:不光是刚才提到的一些寺院,可能在南方的一些寺院里,重财利的现象也是非常多的,佛门出现大量的商业行为,而且以出钱的多少来诠释对佛的信仰程度,您觉得是不是一种亵渎呢?

   明舒法师:这对佛教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过度商业化就有走向世俗化的危险,宗教在这个社会上存在,需要体现一种教化功能。如果这个方面弱化了,那就动摇了根本。

   主持人:那些弱化了教化功能同时被商业行为大量渗透了寺院,还能被称为佛门净地吗?

   明舒法师:希望能够有所转变吧。本身寺院还是三宝地,按照佛教来说,这个寺院不是某一批僧人在那里,而应该是所有僧人共有的,在那里的一批僧人只是现前代表管理这个寺院,所以同样还是可以称为佛门净地。大家在那里捐献的钱财如果用来修寺院了,那这个钱财还是属于佛法僧三宝共同所有的,并不是属于某一个僧人或者某一批僧人所有,大家可以分清。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还要它放在一个长远的境况里来看。

   明舒法师:对。

   主持人:那么金顶寺会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这个问题拆解来看,先拿少林寺做比较,少林寺是以文化产业的方式来运作,金顶寺,比如我们以后要发展,制定了什么样的思路呢?

明舒法师:作为文化产业是这样的,华商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谈到这个事情,当时我们交流得还比较详细,可能是因为版面的问题,最后刊登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得特别精炼、浓缩。

 

目前中国寺院经济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

 

   主持人:那您在这儿详细说一下。

   明舒法师:文字太精简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当时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讲了我的看法,佛教寺院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如果从学术上来说,这肯定是不细化的,粗线条的。第一个就是农禅并重,自给自足,那时候祖师都在偏远山地建寺院,僧人自己开荒种地,伐木、烧砖、建房,在农闲时集中修行,平时修行和农业生产并重。到后来寺院逐步逐步积累了很多土地,基本是靠土地租赁,就是“地租”来维持寺院的收入,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朝廷对很多寺院有大量的土地封赏,相当于政府划拨的土地,另外寺院从信徒捐献的钱当中拿出一些钱购买土地,还有最初建设寺院的时期,大部分都在偏远的地方,开荒,自己开发了很多土地。后期,大约到解放前,基本都靠土地租赁收入维持。现在是第三个阶段,寺院经济一个是靠宗教性的收入,信徒的供养,捐献、布施、奉献的钱财,或者做法事活动的收入。另外还要发展一些自养事业,这也是政府提倡的。自养事业在目前时代已经不能够完全回到农禅并重的时代了,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寺院主要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事情是正常的。少林寺的一些做法也可以说是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但是,这就是刚才我讲的,我们在发展自养事业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过度商业化,过度商业化有世俗化的危险,有弱化佛教教化功能的危险。僧人也变得让人感觉唯利是图,特别在乎这个的时候,那这时候佛教的教化功能就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