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生活 >> 综论 >>

佛教生活与健身之我见

分享到:

   佛教徒一般都较长寿。以前有人把历代高僧的寿命与历代皇帝寿命相比较,发现高僧的平均寿命高于皇帝寿命。我认为佛教徒长寿,这与他们的佛教生活有关。健身长寿当然不是佛教徒学佛的根本目的,但在佛教生活中确实包含着一定的健身作用。我在此谨从个人体会,来尝试探索佛教生活中的健身奥秘。

   (1)诵经念佛:诵经念佛是佛教徒佛教生活最常见的一种活动。我认为,人们诵经念佛,前缘俱灭,心无杂念,诵经念佛时又往往配上钟磬、木鱼等打击乐器,犹如现在气功界流行的“气功朗读法”和“听音乐入静法”,使人很容易进入气功态,身心都得到益处。《自我分析》一书中说:“如果大声反复地朗读祈祷的文句和佛经等,可以将长久积郁于心,即刻就要爆发的怒火、怨气以及其它激烈的情绪和感情,以平安的方式发散出去,起到净化心灵的巨大作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王德等实验观测证明:不会气功而仅以虔诚心专注诵经念文者,与练气功有素者入静时的脑电、心电极为相近,都表现出额、枕、心各部分功率谱能级增高,a波活动明显前移,心电能级增高十分活跃等特征,心脑之间在幅度与频率上表现出协同关系,认为这是最完美、和谐的意识激发状态。

   (2)拜佛。我们佛教认为拜佛是消除业障和增长善根的一种修行方法,对人的功德很大。同时拜佛又是身体锻炼的一次活动。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五体指两肘、两膝和头),四肢全身都得到活动,有舒筋活血之功效。这与人们现在强调的广播体操锻炼的健身效果有某些相通。而且佛教强调人们拜佛时心要专一虔诚,动作徐缓安祥,意作观想,观一身化无量身,遍往十方无量世界礼拜供养无量诸佛,利益无量众生。甚至有的人认为,从气功角度看,拜佛实质上是一种气功动功。至于信仰者礼拜时虔诚感情的发抒,和做了善功德的自信所带来的心理安和舒畅,对身心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的。看来拜佛的健身价值对佛教徒而言并不严于广播体操的健身价值。特别是中、老年人拜佛,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益处更多。

   (3)朝山。佛教徒要经常到名山大刹去烧香、拜佛,而名山大刹又多处在高山峻岭之中,所以佛教徒的朝山又是一次登山体育活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青年小伙子,登山的速度不如一个朝山拜佛的老太太,其一原因是这些老人有信仰动,力,其二经常朝山进香也增强了他们的脚力。名山古刹多处于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之处,往往给朝山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安祥和美的享受。所以朝山也是一项颇有健身意义的活动。

   (4)绕佛。绕佛是一项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住世时就有的一项佛教仪式,现在佛教徒在课诵中和饭后都有绕佛的仪式。绕佛是围着佛像右绕(顺时针)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千圈,边行走,边念佛号,表示对佛的尊敬。即使从纯粹世法角度看,绕佛也颇似一种散步活动,散步活动的益处大家都是知道的。尤其是斋饭后绕佛,颇有健身意义,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5)素食。提倡素食可以减少杀业,增长人们慈悲心,素食是汉传佛教的一种优良传统。从健康方面说,吃素可以减少人们的病痛。许多资料表明,素食有益人们的健康,大军事家拿破仑就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大纲》中也提倡素食。在体坛上绰号“人猿泰山”的约翰·威斯慕拉,是一个驰名世界游泳冠军,迭创世界新纪录58次,他所以有此惊人之举,因他在练习时间,戒绝食肉,食物都是丰富的蔬菜。结果精力充沛,远胜昔日肉食的肘候。奥林匹克游泳冠军茂林罗斯,是素食的游泳家,而其素食习惯,亦为世所共知。他自两岁开始素食,从未间断,游泳不但速度惊人,而且耐久力特强。

   (6)烧香。烧香是佛教徒常见的供佛方式,佛教所举行的活动都离不开烧香。适量的烧香具有镇定、提神、避邪气、净化空气的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7)坐禅。佛家禅法之多样、禅境之高深、禅理之精审,非诸家气功所能相比。论静功,佛家有数息、观想、念佛、观心、金刚诵,宝瓶气、拙火定等数十种法门;论动功,佛家有行禅、跑禅、金刚拳等;乃至沦硬气功,佛家亦不缺欠,气功界莫不尊为上乘,奉为渊源。佛教禅定的目的是使人们排除杂念执著,明心见性,获得真实智慧,但在禅定的过程中也带有治病健身,益寿延年、身心轻安这一副产品。

   (8)忏悔。佛教徒常行仟悔这种方式。想象面临菩萨圣众、诸天,至诚发露恶业,痛心悔过,立誓洗心革面,不造恶业。现在—-些寺院还保留着半个月举行一次布萨羯磨(诵戒的集会)。僧众齐集念诵戒本,根据戒律,检查每个人半月中的生活。有犯戒和过错之处,自已要真诚忏悔。佛教认为人从无量劫以来,不知造了多少恶业,所以要求佛教徒要经常忏悔,才能消除业障,翠日明心见性,悟道成佛。佛教不仅要有自忏恶业,而且要代一切众生忏悔;不仅作世俗忏悔,而且要实相忏悔,观罪业本空,彻底放下一切精神负担。仅从心理疗法角度看,实行忏悔,也是释放潜意识中的不良积淀和消解精神负担的妙法,必有治疗身心疾病的效用。

   以上列举了佛教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从这些内容分析来看,是颇有健身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佛教徒接受佛法后,明白了世间的真理,无疑给信仰者带来法药,而且佛教要求佛教徒胸怀慈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随缘而过,遇乐不喜,遇苦不悲,时时保持实祥心态。这种具备消融生活中一切矛盾冲突的宽广襟怀,无疑给信仰者带来心里的宁静和安祥,也是佛教徒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上挂一漏万,诚盼方家指正。(信息来源: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