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小说 >>

众里寻她千百度

分享到:

   在无数个寂寞的黎明,走过老省图忧郁的院落,来到辛弃疾纪念馆的门口,黑漆的大门依旧是关着,这泉城的明珠依然埋在明湖凄芜的角落!垂下佳能小白的镜头,慢慢的离开,到湖边念经给众生听......

   八百多年前那位大明湖畔的青年才俊,没有被世俗的富贵消磨,因为富贵不能抹去东边女真人的铁蹄给齐鲁士大夫乃至小百姓带来的羞辱,他抛了家财田产,毅然举旗,原地招起两千多热血男儿,丢下身后的战尘,冲入抗争的洪流...南渡南渡,他带着他的子弟兵过了长江,找到了汉人的君主,他敢为除奸五十骑冲入敌阵擒汉贼,他可孤刀匹马走千里寻明慧,他能愤言历词谏君王!他可以为国为民抛下满怀男儿泪,他无奈忧国忧民郁郁终!在南宋那个小资的年代,他定然不是社会的主流,一个来自北地的人也不会被那些史客落下重笔,忘却那些恼人的桥段,看看今天吧,谁不知道辛稼轩?谁不知道那来自灵魂高处的呐喊!他的词不是用笔墨写的,通篇注满血与泪...他用孤高正迈的大锤砸去长短句中的靡靡,把词彻底的和诗余做了一个了断!

   他没有王摩诘的恬淡高远,没有白乐天的通达智慧,他所在年代的汉民族已经走过了民族的巅峰,整个民族沉浸在笙歌艳舞中,全不顾北边的刀兵。但这样的环境也阻碍不了他对佛法的领悟,他前面年代的苏东坡就总体的成就可能要高于辛稼轩,并且在长短句的方面历代的人习惯把他们并列,其实这是个形式上的误会!苏词可以悦眼悦心,把文字的美妙发挥到了淋漓,但缺少入人肺腑的力量...而辛词恰恰是字字入人心,句句敲人魂!苏东坡也是文人与佛教的典例,可是,遍阅他的文章诗词,佛学在哪里?是那些充满“玄机”的禅语吗?是那些与僧人嘻笑互悦的禅机故事吗?其实他给后世的文人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开了一个“玩佛”的先例,把佛法在世间.在生活变成了佛法在嘴上,把佛法的智慧变成了随性的机巧。对这种“学佛”方式的直接传承就是《幽梦影》了,借着“苏轼学佛法”把人们的思想勾引到精进学佛的对面。

   而辛稼轩这样一个看似孤愤的北人,却实实在在是佛法在生活的典范,试看他晚年回忆少年时元夕在大明湖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这首词在他的作品中只能排到中品,但就是这首词先抛开它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单看它在当代社会成就的商业品牌价值就是一个奇迹,在这六十七个字里就产生了两个上市公司,一个著名商标,无数个知名品牌...开头的第一句就把人间的美写到了极致,“花千树”、“星如雨”、“香满路”...宝马雕车笑语盈盈的人们沉浸在浮华表相中,而蓦然回首的时候,却发现事务的本质却在最没有浮躁装饰的地方,这就是世俗诗词版的《金刚经》,在世俗流传的文学作品中和它思想最契合的就是《红楼梦》了,它们的本质都是显化给世间人看的世俗的大乘佛法!

   其实《青玉案》给世人的启示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只有经历过繁华的人,看过世间的人,说直白些就是只有见过山水,有知识储备的人才更能看清事务的本质,世俗作品如此,佛法更如此,但是世尊对世人太慈悲,让每个能发菩提心的众生都能用佛法在世间践行,路途虽有远近,但终究能到达世尊告知的归宿,世尊把人生的究竟告诉了世人...一百个人的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人中也有一百个红楼梦,一百人中更有一百种佛法!《吉祥经》中说“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每个学佛的同修都是智者,但终究,我们只有学世尊,因为别人的佛法是别人的,自己的佛法才是自己的!世尊的言教才是唯一的本质。

   辛弃疾纪念馆依旧在那个沉寂的游人罕至的角落,听说环湖的路也快修到这里了,到时候寻来的人应该会多些,但与对岸的繁华相比,这里应该还是处僻静的所在,佛法固然无处不在,但那些木然世间的行人,何时才能觅到佛法的光耀?

 
                        (信息来源:地藏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