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59年4月生于北京。
一、个人简历
1978年3月: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毕业;
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宣武区红旗业余大学任教;
1978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石峻教授指导下学习中国哲学史专业。
1985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
1986年10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继续师从石峻教授研究中国哲学史
1990年10月: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1年1月: 以日本政府国费研究留学生身份赴日本爱媛大学留学;
翌年归国,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同时担任同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1996年10月:赴日本爱媛大学任外国人教师;
1998年10月:归国,继续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
1999年10月: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参与该所的调整与组建,翌年该所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
2000年10月:第三次赴日,现任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教授。
教学内容:
主要为中国哲学史。
研究分野:
主要为:(1)中国禅宗思想史。(2)现代禅学。
参加的学术团体:
主要有: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分会(会员)
中日学者共同组成的“禅籍俗语研究会”(会员)
日本爱媛县民间团体“亚洲网21世纪”(文化部长)等。
二、论文及著作
1、 个人学术著作
《禅悟之道——南宗禅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华佛教纵横》 京华出版社 1994年10月
《神会语录》 佛光出版社(台湾) 1996年8月
2、合作学术著作
《中国哲学通史》全三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1990年
《东亚社会与传统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5月
《中华传统文化大观》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年4月
《中国大书典》 中国书店 1994年2月
《宏观比较哲学名著评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6月
《国学通览》 群众出版社 1996年9月
《中国哲学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3、个人学术论文
《略说中国佛教南北禅宗的异同》 《中国哲学史研究》 1988年第2期
《艺术之“禅”》 《百科知识》 1988年第6期
《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化批判》 《中国文化报》 1989年5月10日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而上学》 《理论信息报》 1989年10月2日、9日
《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9年第5期
《谈谈与禅有关的几个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9年第9期
《中国佛教南宗禅的无法之法》 《哲学研究》 1991年第6期
《禅宗的历史、思想和实践》 《禅学研究》第一辑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年8月
《理学与心学的道德实践分歧及禅学意思》 《孔子研究》 1993年第1期
《略论早期禅宗——南宗禅的背景问题探讨》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第1期
《安祥——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幸福之道》 《佛教文化》 1994年第7期
《般若与认知——从神会禅学的“知”看般若的意义》
《佛学研究》第4期 1995年号
《禅的可说与不可说》 《哲学研究》 1996年第1期
《太虚大师的开悟经验》 《佛学研究》第5期 1996年号
《禅宗语言问题在禅宗研究中的位置》 《俗语言研究》第3期 1996年号
《参究与研究——把握禅的两种方式》 《北京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
《试从般若学说探讨神会禅学中的“知”》 《“东山法门”与禅宗》论文集
武汉出版社 1996年6月
《禅悟与诗悟》 《世界宗教研究》 1997年第2期
《如何看待当今的“宗教热”现象》 《宗教学研究》 1997年第2期
《禅宗研究和禅宗语言的问题——<禅宗语言和文献>读后》 《闻思》论文集 华文出版社 1997年3月
《我在日本被“统战”》 《世界宗教文化》 1999年第2期
《我看日本新宗教》 《世界宗教文化》 1999年第4期
《禅宗语言研究管窥》 《世界宗教文化》 2001年第1期
《对于当代禅学热的思考》 《佛教文化》 2001年第1期
《能不能禅外说禅》(题目及发表日期请确认,可能已经刊出)
《 世界宗教文化》 2001年第3期4、学术译文
《无著道忠的禅学》(译文) 《佛学研究》第7期 1998年号
5、 辞书、杂文等
《社会历史观大辞典》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
《中国国情大辞典》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年月忘记)
另有杂文多篇 1996年先后发表在《北京青年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