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造像 >> 综论 >>

鬼斧神工——龟兹石窟(2)

分享到:


            天水表积山石窟

  麦积山是一座状如麦堆的孤山,石窟就开凿在山体西南、南、东南三侧的垂直峭壁上,上下有栈道十余层相通。山顶有一座隋代古塔,高9.4米。现存窟龛194个,造像主要是彩绘泥塑,有7000余躯、洞内壁画,约计lO00多平方米。
  在北魏的造像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一部分薄衣透体的佛像和菩萨像的塑造:右肩偏袒,衣裙贴体,衣褶为划出的浅浅的凹线,颇能见到体魄之美。
  l33窟内16号造像碑,是麦积山造像艺术颇为杰出的作品。造像碑是雕出多层而富有变化的佛龛像,其雕工之精美,实不多见。其中一龛,中心盼出释迦与弥勒并坐的形象。龛楣雕饰特别精致,楣上层雕有七佛小龛,龛下布满璎珞,下垂锦秀天幕,坚硬的石头竟被刻成轻盈柔软的织物,像绸缎又像丝绒,而且石质竟然产生纺织品的光泽。由于设想的巧妙,将夸张的长裙因坐势而下垂簇集成美丽的弧线,使这样的造像形成雕刻、绘画和图案的综合物。
  123窟左右壁的童男;童女,形象逼真而充满世俗的生活情趣,很显然,童男童女的造像手法是从汉陶俑那里借鉴来的。
  62窟带有北周造像的共同特点,——佛像多作低平肉髻,薄发无纹,脸圆颈短,衣服贴身,如“曹衣出水”。135窟小坐佛,高仅60厘米,坐佛双手抚于胸前;恬静地微笑,达到了艺术上传神的妙境。
  14窟是隋代佳作,龛外侍立的菩萨,宛如生活中十位凭栏而立的健美女子。站立在一侧的力士,体积饱满,显示出强烈向外扩张的力量。
  麦积山北周时代的壁画是在散花楼上七佛阁的上端,共有7大幅,每幅四身伎乐飞天。飞天身体外露的面、手、足都是薄浮雕,其它部分如衣服、飘带、乐器等则是彩绘,妙趣横生,体现出塑绘结合的整体感。

        东方的“佛罗伦萨”——敦煌莫高窟

  在甘肃西部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东面的崖壁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保存着从十六国到元代900多年间佛教石窟艺术珍品。在长达l618米的崖壁上,分布着492个洞窟,有壁画4.5万平方米,塑像2415躯,贴于壁间的模制“影塑”更是数以万计。如此众多的稀世奇葩,使世界各国惊叹不已。伟大的莫高窟,成为我们民族的“佛罗伦萨”。
  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统一体。彩塑是洞窟的主题。彩塑又可分为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三种。
  早期包括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时代,是敦煌彩塑艺术的发展期。圆雕塑像多为佛教偶像,如弥勒像、释迦佛、多宝佛、思维菩萨等。北魏277窟弥勒像最多,头身比例适度,面部方圆,鼻梁高直,薄薄的嘴唇流露出一丝笑意,半裸的身体饰着长长伪理珞,着绿色透体的长裙,衣纹为贴泥条式,显然带有中亚、印度及波斯的风习。275窟正中的弥勒菩萨,248窟中心柱四周竟内的释迦“四相”(说法、降魔、苦修、成道)、259窟北壁东龛禅定佛像,都神情宁静安详,绝无激昂的动态。虽眼部略有残损,而神采如生。
  西魏塑像,带来了中原“秀骨清像”一类风格。人物多为瘦脸型,身体扁平,脖颈细长。佛像内穿交领糯,胸前束带作小结,外罩对襟式袈裟。菩萨或上身半裸,或褒衣博带,大冠高履。西域菩萨演变成南朝士大夫形象。
  北周彩塑,出现了具有道家意味的浮雕羽人交龙,在造型上,把中原式的“秀骨清像”与西域式丰圆脸型相结合而出现。“面短而艳”的新风格。
  中期包括隋、唐两期,是彩塑艺术的极盛期。
  隋代塑像,逐步发展为群像,五身、七身一铺,并突破了影塑、浮雕、圆雕相结合的形式,走向主体化与立体化。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开始突破类型化的规范,如同一迎叶,有汉僧,有梵僧,有愁像,有庄严肃穆像,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心表情。427号窟是隋代规模最大的洞窟,全面塑像达28 躯之多,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隋代塑像在 外形上的显著特征。
  唐代雕塑最引人注目的是两身大佛像的出现,最足以体现“国力昌盛”的大唐精神。一为武则天延载二年(公元695)完成的北大像,高33米;一为开元年问的南大像,高26米。均为“善跏座”的弥勒像,丰腆的面部,庄静的神态,高大雄健的体魄,基本上保持了盛唐原貌。
  涅磐像是唐代规模最大的群像。大历十一年(公元776)李太宾建造的涅磐像长达l6米,绕佛侍立有佛陀的七十二弟子。这组群像,在人物相互关系、人物的精神状态上作了传神的刻划,把佛陀的宁静与诸人的激动鲜明对比起来,表达’了世出与世间、生死与涅架的宗教主题。
  唐代的天王、力士像多是精力饱满、身躯雄健的纠纠武夫。322窟的域式天王像、194窟力士像,外表和性格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菩萨的形象更为丰富,观音、大势至为“十地菩萨”,除了佛,只有她们有资格坐在莲台上。一腿盘曲,一腿下垂,这种优美的坐式叫“游戏座”。205窟菩萨,虽肢体已残,但从自然倾斜的姿势,仍显示出一种柔姿绰态。
  45号窟盛唐菩萨是一尊极精美的杰作,她优美地站立着,头部斜侧微仰,身体作“S”三道弯式,凤眼半闭,唇角带着微笑,好像在倾听人们的祈求。l97窟的一身菩萨,身段秀美,气度娴雅。79窟的胁侍菩萨,裸露的部分似乎能感觉到肌肤的细腻与润泽,衣裙薄薄地贴在身上,表现出丝绸的质感。194窟中尽管有些菩萨嘴上还画着绿色的昨日蝌蚪胡子,但他的动态神情“一如妇女”。这些女性化菩萨,曲眉丰颊,肢体肥胖,反映唐代“尚腴”的审美风尚。菩萨的女性化,显然迎合了唐代世俗化的倾向。
  盛唐彩塑是莫高窟艺术的顶点,那丰美、华贵、浓艳的彩塑灿如繁花。唐以后彩塑出现下坡的趋势,进入衰落期。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朝。总体来讲,成就不高。五代塑像虽仍保持着唐代的格局,造像已缺乏内在的精神与活力。宋代彩塑数量不多,”佛及菩萨臃肿笨拙,神色呆滞,毫无生气。在55窟还保存一铺完整的宋塑,有佛、菩萨、天王、金刚力士十余身,规模超过唐代。西夏及元代塑像,所存寥寥,又经改造。只有49l窟的一佛二供养天女,组合特殊。天女形象衣饰,具有西夏特征。

        献香(飞天)菩萨 敦煌莫高窟39窟(唐)

  敦煌壁画以内容论,可分七类:一、佛或菩萨的尊像画;二、佛本生故事及佛本行故事;三、传统神话题材;四、各种经变画;五、中国佛教史迹画;六、装饰图案;七、供养人画像。
  早期壁画,如268、272、275窟,内容多为说法图、佛本行及佛本生故事。画面以土红为地色,施以青、绿、朱、赭、白单色,形成明快的暖色调。人物面部轮廓及眼眶,均用朱色作圆圈晕染,眼睛和鼻梁涂以白粉,用表立体感,这就是所谓“天竺遗法”棗凹凸法。在技法上,以土红色线起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