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造像 >> 综论 >>

天水遗存的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碑和墓志铭(2)

分享到:
;檐角平直,雕有瓦垄和屋脊。塔每层四面开龛,分别雕刻佛、菩萨、弟子、侍者及供养人。最下层为四方形塔基座,四周雕刻礼佛供养图,还有一篇发愿文,内有“大统二年岁次口口”句。带纪年的西魏造像塔存世不多,所以此碑对研究北魏和北周这一历史演变时期佛教艺术风格的嬗变,提供了具有标尺意义的实物资料。该造像塔现收藏甘肃省博物馆。

    4鲁恭姬造像碑

图31 鲁恭姬造像碑

  鲁恭姬造像碑,位于清水县城北赵充国墓东南角,高2米,宽85厘米,厚56厘米。造像碑右下角微缺。碑首呈拱形,碑正面中线刻一施大无畏印的释迦牟尼像立于莲台之上。佛像扁平肉髻,曲眉直目,高鼻小嘴,双耳自然下垂,面部近半圆,颈粗短;上身着通肩袈裟,衣纹自然流畅,干练利落;下着规则整齐线条长裙。释迦周围刻以背光、小佛、侍立菩萨等。整个造型既具飘逸之特征,又兼隋唐丰润之风,为标准的北周中期作品。碑的背面为魏体书文,共八行,自右向左,通行竖写,每行字数十三至十五不等。笔法既有隶书遒劲挺拔,造型峻峭,风格质朴的特点,又有楷书苍老凝重,纵横毓秀,刚如曲铁,艳若春云的气质。  

  碑文内容在《新通志稿》、《秦州志续编》、《陇右金石录》中均有记载,即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南阳、枹罕二郡功曹,郡平望清水句法袭为亡妻鲁恭姬造释迦定光并等身像的记事碑。此碑于道光初年出土,今定名为“鲁恭姬造像碑”,具有一定历史、考古、书法艺术等价值。

  碑文如下:

  天和二年六月十日口口口口口左员口侍郎南阳枹罕二郡太守郡功曹平望清水句法袭为亡妻鲁恭姬造释迦定光并等身像二躯自刺史蔡国公士曹从事功曹长晖次息侄遵僧允僧进显昌孙怀口杨氏妹风姜垣氏女永妃毕嫁女女保妃

  5王令猥造像碑

图32王令猥造像碑

  王令猥造像碑造于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1973年出土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乡。碑通高113厘米,分碑额、碑身、碑底三部分。

  碑首四龙蟠曲,两两成对,龙头朝下,碑阳龙躯下为一小龛,内有释迦牟尼佛一尊,双手抚膝,结跏趺坐。碑身为方形佛龛,龛楣为垂幕状,龛左右为束状帏幕及缨络穗饰;龛中释迦牟尼一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下垂,结咖跌坐,端坐于方形台上;佛左右为二弟子倾听佛说法;佛龛下为二狮及二护法。碑阴碑身为二尖拱形龛,龛内为释迦牟尼,佛手施无畏印,端坐于方形台上,左右站立二菩萨。碑身下部为两人牵两辆牛车,两骑马人跟随于后的礼佛图,碑两侧上部各为一小龛,内中有佛,右侧佛结跏趺坐,手施无畏印,左侧佛手施无畏印端坐于方台上。碑下部左右及碑阳下部为发愿文。全文如下:

  建德二年岁次癸已五月丙寅朔正信佛弟子堡主王令猬嘱值伯陆盈缩无常知德可舍知善可崇以减割妻子衣食之人为忘息延庆延明父母等敬造石铭壹区高四尺弥勒壹堪释迦门壹堪前有狮子伏令忘息等神生净土值愚诸佛龙花三会愿在祈首全家眷属一年以来百年以还众灾消灭含生之类普同斯愿佛弟子堡主王令猬卢旷理将军殿中司马别将嵩庆孙子颜子茂子开子初清信梁定姿清信张女妃清信权男婴清信权影女子晖口晖碑阴上部左右下部左右碑阴下层分别刻猥弟永以法口侄元庆弟王薄王安绍先孙何口。   

  猬清信息女口容清信女颜容清信口容供养

  忘息女口女乘车供食佛时

  忘息延庆乘马供养佛时

  忘息延明乘车马供养佛时忘父元口供养佛时忘母皇甫男姦供养佛时忘息女香口供养佛时扶车奴口德北周王朝统一北方后,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同时又积极与西域交往,其佛教文化受两者影响很深,其造像已向隋唐丰满圆润风格过渡。王令猥造像碑上的佛像既有南朝“秀骨清像”之遗风,又有西域形体健壮面相丰润的余韵,实为北周敦厚壮实、珠圆玉润的新艺术风格的典型之作。王令猥造像碑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6纪年铭文铜造像

  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大量的佛造像中,有一部分上面有刻铸铭文,它们是我们了解佛教造像制作年代和研究北朝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和依据。天水市各文博单位收藏着一批铸造精美的铜佛造像,其中,尤以天水市博物馆和清水县博物馆所藏的三件纪年铭文造像价值更高。

  (1)太平真君二年铜菩萨(北魏)

 

33太平真君二年铜菩萨

  造像高16厘米。菩萨头戴宝冠,双缯下垂,面瘦,鼻高,袒胸赤臂,缨络佩胸,下着羊肠形长裙,手提净瓶,立于凹角尺座上,头后背光四射。身背刻有铭文:“大魏太平真君二年正月十五日弟子锡京属令天水居家平安敬造佛像一尊供鉴。”现藏天水市博物馆。

  (2)太和八年铜佛造像(北魏)

图34北魏铜造像  正

图34北魏铜造像 背

  造像高2l厘米。佛像高肉髻,长方脸,双耳垂肩,细高颈,面带微笑,上着半披肩袈裟,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凹角尺座上,身后光焰四射。侧饰百乳纹,背铭“太和八年四月二十七日清信仕张陵保造。”1954年收藏于清水县博物馆。

  (3)北周天和六年铜造像碑碑高13厘米,宽8。5厘米。造像为释加牟尼如愿相,佛扁平肉髻,面容圆润,上着半披肩袈裟,结跏趺坐于乳钉纹圆座上。造像之上拱首处雕刻一行龙赶珠。周围用凸线勾出似背屏样的图案。背铭:“息至道冲灵必业以铨泉但众生受溺苦河之中轮转生死之域是以如来垂迹影布言原野晓示长远永垂烦惚佛弟子陈岁为亡父母时天和六年(公元571年)岁次辛卯六月丁丑朔日丙戌敬造释迦音像一尊愿为皇帝鉴。”该碑现珍藏于天水市博物馆。


  (二)墓志碑

  墓志碑是古代埋藏在墓室中的记事碑,一般以砖、石为材料,或刻或写,记述墓主人的生平、功绩,是我们研究历史、书法等的珍贵材料。天水出土的墓志碑较多,其中以王司徒、赵佺俭碑等最为珍贵。现将王司徒墓志碑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