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 >>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3)

分享到:

   老庄的自然思想在黄檗禅学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希运融通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以“无心”释心体,主张灭除动念、断绝思议,与老庄自然思想如出一辙。“心”作为解脱的根据,希运继承百丈怀海“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注:《五灯会元》卷三。)的思想,“自然”在希运禅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除了作为诠释心体的属性之外,予境界方面在慧能及洪州的基础上将禅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四、世外与世间
   我们认为老庄道论与自然思想对黄檗禅学具有深刻影响,黄檗禅学中具有与老庄思想本旨相契相通之处,但这并不是说,黄檗禅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老子思想的简单回归与重复。恰恰相反,黄檗禅学不仅汲取了老庄思想,而且也改造、提升了老庄思想,在境界论方面尤其如此。《庄子》对任运自然之道的推重,曾激发禅宗理论发展中的革命性变革。惜乎《庄子》本旨与禅宗的立场毕竟有着世俗与宗教的差异,所以《庄子》最终走向了远离现实生活的彼岸世界之中作绝无所待的精神性逍遥游,以获得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超越。《庄子》对此有大量的描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注:《庄子•逍遥游》。)这是对理想道境描述最为典型,也最为诱人的一段文字。“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种绝对的理想境界是超离具体、现实的世界之上、之外的。如果说老庄的道境具有贬抑世间而推重出世间的话,那么,黄檗禅学的禅境在由俗世的分别、经过不分别的参证之后的随缘,则落实于现实世界,将世间与出世间结合起来,统一在眼前、当下的平常日用之中。将老庄哲学的玄虚拉向平实自然,由南岳怀让的“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到马祖道一的“即心是佛”、百丈怀海的“平常心是道”,进到黄檗希运的“性即是心,心却是佛,佛即是法”,所坚持、贯穿的都是这一思想原则。正因如此,黄檗禅学才能在境界上、机用上开出新境、发出新法,对传统禅学进行革命性、创造性的改造和发展。
   “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不用别求,有求皆苦。……但学无心,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亦无住著,终日任运腾腾,……兀然无著,……即此身心是自由人。”
   与老庄著于“自然”、缚于“无待”、滞于道境不同,黄檗禅学一无所著,一无所待,一无所滞,任运自然,灵通透脱。这种境界的获得在方向上,不是向上,而是当下、脚下;在基础上,是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混同进而等同起来,化归为一,力求在平常日用之中寻求禅理、禅意与禅味。这与其说是与老庄的不同,倒不如说是老庄自然道体的本体论思想在禅学解脱境界上的彻底贯通,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黄檗禅学的境界观与老庄自然思想仍然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如此,从马祖道一的“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注:《五灯会元》卷三。),到大珠慧海“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注:《五灯会元》卷三。),到黄檗希运“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都不离日常生活谈禅论境,将顺遂生理欲求的满足提升到最高的境界予以阐扬。而在诸说中又以黄檗对禅境界的诠述、展拓最有禅意。也正因为如此,黄檗禅学才能在中国禅学发展史上弹奏出自然主义禅境界的最强音,发后世禅境之先声。在穿衣吃饭这等最平淡的日常生活之中体味出与本体合一的那种超凡脱俗的盎然禅趣。勿庸讳言,这种禅境的获得,必须借由老庄“齐一”、玄学“自足其性”的思想,破斥对世俗世界的分别与情识,这就是所谓由世俗的世界而进入超越世俗的世界;但南宗禅尤其是黄檗禅所要达到的境界,根据其心佛不二的思想原则,不是要在尘世之外、之上寻求一片仙道世界而独享逍遥自在、独往独来之乐,因为这种境界的获得是不难的、容易实现的,因而也不是最高的,而是要将庄子的仙道世界重新拉回到世俗世界,与世俗世界合一,运作于现实人间,在平常日用之中随波逐浪,纵横无碍。这种境界的获得,是在对庄子“逍遥游”道境破斥的前提下所提升的一种更高远的境界,在这里,庄与禅、老庄与黄檗禅学的层次差别就得以鲜明地体现出来。换句话说,黄檗禅学,借助老庄道家思想以超越世俗世界,而又借助对老庄思想的彻底贯通而超越老庄道家思想,在超凡脱俗的道境之上又生发、转化出世俗生活色彩的禅境,从而将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老庄思想就是这样在黄檗禅学中发挥效用,获得了新的生命形式,却又以被扬弃的命运而告终,这是老庄思想的固有局限所决定的,也是黄檗禅学普渡众生的佛教视点所决定的。庄子逍遥游的解脱是面向个人的,黄檗禅学的解脱则是面向众生的,勿宁说,是老庄精神的彻底贯彻所逻辑地包蕴着的。
   黄檗禅学包容了老庄,作为开辟禅境的先导;又扬弃了老庄,实现了对禅境的展拓。黄檗禅学的老庄化,是其进行禅学理论创造、作出独特贡献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黄檗禅学的老庄化特色,对中国禅宗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着深远意义。如果说黄檗时代已经酝酿着一种任运自然的社会心理情绪的话,那么,经由临济开始,在门庭设施方面则将其相对系统地固定下来,成为尔后泛滥禅林的纵横无碍、任心自在禅风的基调,同时也埋下了禅宗人间化以至衰微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