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 >>

禅密二宗关系述论

分享到:
   在佛教中,禅与密宗之间的差异,无须多说。然而二者的共同点则远过于它们彼此间的分歧,或者说若此的同大异小现象要比密宗与其他诸宗间的关系来得明显。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禅要分二部分来说,一是普通意义上的禅,包括大乘禅和小乘禅;二是奉菩提达摩为祖师的禅宗。
   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来求证禅密间的一致地方,即从佛教史上高僧们的宗教实践中得知和概括排列二者的要点以取得彼此的相同或相似者。
     一
   宗教实践是检验宗教原理的最好标识,因此禅密的一致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僧人们兼行禅法和密法而得知,或是密僧而修禅,或是禅僧而行密术咒言。这中间,我们指认在宗教实践上是密僧或准密僧的僧人须符合二种情况之一,即翻译、精通或传受密经仪规者和持密法咒术以显神通者,虽然他们可能另有身份。对禅师或禅僧来说也标准一样。其实在汉传密宗里极少有单一身份的密僧,即使是开元三大士的徒子徒孙们也多有禅师的名号,如金刚智的弟子有“大智、大慧二禅师”,大慧禅师就是著名的一行和尚,善无畏有“僧俗弟子宝畏禅师、明畏禅师”等(注:分见《宋高僧传》卷一《唐洛阳广福寺金刚智传》、卷二《唐洛京圣善无畏传》。)。
   魏晋南北朝隋是禅密在宗教实践上趋同的第一阶段。其之成为一个阶段是因为禅在中国处于小乘禅和大乘禅混合传播阶段,尚未发展成禅宗(注:菩提达摩虽在南朝梁后期来到中国,然大体上说他的思想在南北朝期间没有对佛教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时也没有“禅宗”这样的概念,其被公认为禅宗祖师则是更后来的事。),特别是南宗禅。而密宗在那时也没有进入高峰期,正如赖富本宏先生所指出,这个时期的汉传密宗之特征体现在多“强调神咒的威力”和对“治病、长寿等现世利益的重视”等(注:参见赖富本宏:《中国密教の展开》,载高井秀隆等编《密教の流傅》,日本人文书院1984年版,不过赖富本宏先生所给定的时期是从东晋到盛唐,与本文略有不同。)。在这个阶段禅、密间的结合自成其特色,故兼修禅密的僧人在当时还是有着相当的数量。据《出三藏记集》、《高僧传》和《续高僧传》等各种僧史所载,有:
   1.安清(安世高),“讽持禅经,略尽其妙”;又“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他还会咒术。
   2.康僧会,会法术咒言,“设像行道”;“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并制经序,辞趣雅便,义旨微密。”《安般守意经》是小乘禅典,康僧会在其《序》中说:“弟子诵习,无遐不见,无声不闻”,表明他也是一位禅师。
   3.支谦,译《无量门微密持经》、《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等,为向中国介绍密经的第一人;然其亦“译《维摩诘所说不思义法门经》三卷,为禅教增一要素”(注:见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第一编第三章,中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故可说其亦兼通禅密者。
   4.昙摩耶舍,能“陶思八禅,游心七觉”而“大弘禅法”;又“常交接神明”,并“不避豺虎”。
   5.竺法护,译《密迹金刚力士经》、《海龙王经》、《八阳神咒经》等密经;又慧皎《习禅通论》谓:“法护译出《禅经》,……并依教修心,终成胜业。”
   6.鸠摩罗会,曾“出三番神咒”,译《孔雀王咒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等密经;又译《禅经》、《禅法要》、《禅要解》等禅经。
   7.佛驮跋陀罗(觉贤),“少以禅律驰名,”后“在长安大弘禅业,”并“出禅数诸经”;又译《出生无量门持经》等密经,且能预卜先知,人以为神。
   8.昙无谶,曾从白头禅师习禅;他又“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
   9.释慧永,於山中立一茅室,“每欲禅思,辄往居焉”;又能驯虎法术,属“苦节通灵”一类的僧人。
   10.佛图澄,被称为禅师;又“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 传说其所创奇迹甚多。
   11.耆域,行默禅;又通咒言法术。
   12.诃罗竭,能以咒语治病,以法力使石壁山水; 又“止娄至山石室中坐禅”。
   13.竺昙猷,少习禅定,弟子习其禅者十余人; 又攘妖星,驯虎蛇,咒制蛊家,感通山神。
   14.释玄高,“妙通禅法”,“山学百余人,崇其义训, 禀其禅道”;又“多有灵异”,“应真仙士,往往来游。猛兽驯伏,蝗毒除害”。
   15.玄绍,“学究诸禅,神力自在”,并能以“手指出水”。 而“灵异如绍者,又十一人”。
   16.释智严,“坐禅诵经,力精修学”;又能驱鬼治疾, 并与沙门宝云共译出《四天王经》等。宝云也是“修道禅门的”。
   17.求那跋摩,“深达律品,妙入禅要”; 又能以咒治病及伏虎,“灵异无方”。
   18.畺良耶舍,以禅门专业;又译《药王药上观经》等密经。
   19.宝意(阿那摩低),“宋孝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 恒於寺中树下坐禅”;又“常转侧数百贝子,立知凶吉,善能神咒,以香涂掌,亦见人往事”。
   20.慧通,“初从凉州禅师慧诏,谘受禅业;”又“蔬食持咒”。
   21.释道法,“专精禅业,亦时行神咒”。
   22.释普恒,“习靖禅业”;又“自说入火三昧,光从眉直下, 至金刚际,於光中见诸色像”。
   23.释法瑗,曾“入庐山守静味禅”;又“庐於方山, 注《胜鬘》及《微密持经》”。
   24.释玄畅,“深入禅要”;又善法术,“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莫之测也”。并在禅房译出《破魔陀罗尼经》等密经。
   25.释保誌(宝志),“修习禅业”;又善法术咒语, “言如谶记”。并被视为十二面观音化身。
   26.释昙超,“每一入禅,累日不起”; 又能“为龙咒愿说法”,以“转《海龙王经》”使之降雨。
   27.释弘明,“习禅定,精勤礼忏,六时不辍”;又能降怪捉精。
   28.求那跋陀罗(功德贤、摩诃衍),译出《楞伽经》等禅经; 又译出《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八吉祥经》等密经;且“医方咒术,靡不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