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密宗 >>

中国佛教密宗的奠基人善无畏

分享到:

   中文名称: 善无畏
   性别: 男
   朝代: 唐
   生卒年: 637-735
   国别: 外国
   出处: 中国历代名僧

   生平简介

   善无畏
   中国佛教密宗的奠基人善无畏

   善无畏,梵名戍婆揭罗僧珂,直译为净师子,意译善无畏,中印度摩揭陀人,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后裔。善无畏先人因国难出奔乌荼,当了乌荼王。善无畏13岁遵父佛手王遗命,即位乌荼王。兄弟不服,起兵相争。善无畏统戎亲征,“接刃中体,捍轮伤顶”,终于取得胜利。平定内乱后,善无畏即向其母后表明心迹,并宣告群臣:“向者亲征,义断恩也。今以国让,行其志也”,表示愿意出家,并让位其兄。母后允其请,赐以传国宝珠。善无畏先到南印海滨,寻得殊胜招提,修习法华三昧,后又随商舶游历各地,密修禅诵。至中印摩揭陀,据说摩揭陀国王即其妹夫,故大受欢迎。此时之善无畏,虽已“风仪爽俊,聪叡超群,解究五乘,道该三学,总持禅观,妙达其源,艺术伎能,悉闻精练”,却仍赴那烂陀寺深造。善无畏舍传国宝珠,莹于那烂陀大佛像之额,使之更加光彩夺目。又从该寺以禅、密著名的达摩鞠多,研修密教。

   印度的密教是印度佛教的一个教派,相传创始于出身婆罗门种姓的龙树(约三世纪人),提倡以咒术和设坛作法来进行佛法修持,实际上是融合婆罗门教某些供神仪式在内的佛教宗派。密教信徒认为:显教是释迦牟尼对一般信徒的说教,而密教则是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对自己内部徒众所说而不能外传的奥秘法门。修习的时候要筑坛(曼荼罗)行法,念诵秘密真言。

   善无畏从达摩鞠多修习密教,得到鞠多赏识,授予《总持瑜伽三密》及诸印契,并受灌顶,号曰三藏。学成后又周游各地,遍礼圣迹,宣扬佛法。鞠多以其与中土有缘,便遣他东来弘法。善无畏经北印度迦湿弥罗、乌苌等国到达突厥,沿途宣讲密教主要经典《大毗卢遮那经》,声誉日隆,随后又经吐蕃到达唐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唐睿宗久闻其名,便派沙门若那与将军史献出玉门关迎候。开元四年(716年),善无畏到达长安。传说开元初玄宗曾梦中与一僧相会,此僧姿状非凡,玄宗便亲写图形于殿壁,及善无畏至,果如梦中所见。玄宗对善无畏倍加礼遇,频致劳问、赐贶,封之为国师,初安置于兴福寺,后又移住西明寺。又盛饰内道场,尊为教主,宁王、薛王以下都降阶跪席捧器。

   开元五年(717年),善无畏奉诏于西明寺菩提院译经,悉达译语,无著笔受、缀文,译成《虚空藏求闻持法》1卷,译毕进呈,深受玄宗赞赏,敕令将带来的所有梵本佛经悉送内廷保藏。善无畏译经工作也为此一度暂停。在此之前,有一名无行的沙门,经南海至印度大觉寺、那烂陀寺求法,学成回国途中不幸病逝于北印度,同行者便将其所得梵本带回中土,藏于长安华严寺。善无畏便偕同僧一行从中挑选了几种前所未译的密教经典,准备翻译。开元十二年(724年)善无畏随驾入洛,奉诏于洛阳福先寺译《大毗卢遮那经》,该经原文10万颂,善无畏撮其大要,成《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7卷,沙门宝月译语,一行笔受,删缀辞理,宋僧赞宁称赞该译本“文质相半,妙谐深趣,上符佛意,下契根缘,利益要门,斯文为最”。

   开元二十年(732年),善无畏请求返回印度,唐玄宗优诏慰留。善无畏便留下继续译经。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于洛阳大圣善寺圆寂,年99。死后封赠“鸿胪卿”,葬于龙门西山广化寺。乾元元年,李华撰《大唐东都大圣善寺故中天竺国善无畏三藏和尚碑铭并序》,立碑于塔院之侧。

   善无畏是中国佛教密宗的奠基人,所译经典28部53卷也全系密教经典。又正由于他是密宗的奠基人,所以关于他的神异传说很多。如说他能浮空渡河;能出入龙宫;能无风三日,舟行万里;能默讽真言(密咒)却盗等等。入唐后更有亢旱祈雨之说:“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士疾召畏祈雨。畏曰:‘今旱,数当然也。若苦召龙致雨,必暴,适足所损,不可为也’。帝强之曰:‘人苦暑病矣,虽风雷亦足快意。’辞不荻已,有司为陈请雨具,幡幢螺钹备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钵水,以小刀搅之,梵言数百咒之,须臾,有物如龙,其大如指,赤色矫首瞰水面,复潜于钵底。畏且搅且咒,顷之,有白气自钵而兴,径上数尺,稍稍引去。畏谓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驰去,回顾见白气疾旋自讲堂而西,若一匹素翻空而上。既而昏霾,大风震电,力士才及天津桥,风雨随马而骤,街中大树多拔焉。力士入奏,而衣尽沾湿矣。帝稽首迎畏,再三致谢。”以上传说曾在唐人笔记小说中广为流传。此说的真实性固不必多说,但从中亦可窥见善无畏行法之细节,及其对唐代文化、信仰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