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南山宗 >>

律宗修学层次

分享到:

戒律如暗室明灯,如渡海船筏,佛经里面一再地强调:“戒住则法住。”戒律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的纲常,是人迈向佛道的准则。

“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戒,是成就无上菩提佛果的根本。由戒生定,因定发慧,这是三无漏学的基础。因此,佛教徒首先要皈依三宝,之后更进一步受持戒律。佛教的戒律可分为五戒、八关斋戒、式叉摩那戒(六法戒)、沙弥(尼)十戒、比丘(尼)具足戒及菩萨戒等六种。依受戒的差别,将佛弟子分为七类,名为“七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上述戒法中,五戒、八关斋戒及在家菩萨戒,属于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则是出家僧众依次奉守的戒条。以下就皈依三宝及六种戒法分别叙述之:     

一、皈依三宝

一个正信的佛弟子,进入佛法大海,应该要有修学的次第,正如一个人在求取学问,也有其阶段与层次一般。“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有了三宝做为依靠,学佛的道路才不致迷失方向,使我们能随时产生力量,面对逆境。

皈依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皈依自性三宝。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于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悟道时,就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这就是告诉我们,在每一个人的自性当中已圆满具足了三宝的无量功德。因此,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佛宝;人人皆有平等无差别的法性,就是法宝;人人都有喜好清净和乐的心性,是为僧宝。

所以,皈依三宝,无非是藉助他力,引导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依靠自我,实现自我,找回自己心中的自性三宝。

一般人认为“三皈依”不是“戒”,因此不必皈依三宝。事实上三皈依也是戒,因为“戒”是轨则的意思。三皈依之后,也有三种轨则,即:

皈依佛,尽形寿不皈依外道天魔;

皈依法,尽形寿不皈依外道邪说;

皈依僧,尽形寿不跟随外道门徒。

由上可知,“皈依三宝”已经含有“戒”的特质。

皈依三宝之后,要亲近佛法僧,要积极的行善修持,增长福德智能,在道业上更上一层楼。

二、五戒

戒律如老师,告诉我们人生的方向。佛陀即将涅盘的时候,弟子们围绕着他,阿难代大众问道:“佛陀!您在的时候,我们以您为老师;您涅盘了,我们以谁做老师呢?”佛陀回答说:“以戒为师。”戒律的老师随时随地指示我们的迷津,使我们知道何去何从。因此,皈依三宝之后,为了使自己在道业上精进不懈,更进一步要受持五戒。“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律,其它的戒法都是从“五戒”推演出来的,所以“五戒”又称为“根本大戒”。再者,五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所应持守的基本戒法,所以又称为“在家戒”。五戒的内容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按本质来分,戒法有“性戒”与“遮戒”二种区别:

(一)性戒:佛陀所制定的戒法,本质(该行为)为罪恶者,即称“性戒”。五戒中,杀、盗、淫、妄等四类,都属性戒,不论在家、出家,或受戒与否,只要犯了性戒,未来必定受其报应。

(二)遮戒:相对于性戒而立,指本质非罪恶,然而易令世人诽谤,或诱发其它的性罪,因而特别制定者,称为“遮戒”,通常较性戒为轻。“不饮酒戒”即属遮戒。

三皈依是建立“信愿心”,五戒是在家、出家二众弟子实践的初步。《菩萨璎珞经》说:“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信守五戒,即是信守不杀生而仁爱;不偷盗而仁义;不邪淫而礼节;不妄语而诚信;不饮酒而调善身心。因此,受持五戒不仅是入道的正因,亦是净化心灵的良药。其殊胜之处在于:

1.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道德。

2.五戒是伦理的基本德目。

3.五戒是了脱生死的正因。

4.比丘(尼)戒是由五戒升华的境界。

5.一切戒法皆由五戒中分支繁衍。

五戒分开来讲有五条,其实从根本上来看,只有一条,即:不侵犯而尊重有情众生。例如:不杀生,是尊重他人生命自由;不偷盗,是尊重他人财产的自由;不邪淫,是尊重他人身体的自由;不妄语,是尊重他人名誉的自由;不饮酒,是尊重自他身心健康的自由。犯五戒不唯佛教所禁止,国家法律也不允许。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严持五戒,则能缔造一个祥和欢喜的高水平国家。

五戒为根本大戒,由五戒再扩而充之,有十善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不愚痴)。五戒与十善的对照表如下:

       ┌不杀生 ┐
       │不偷盗 ├────身业   ┐
       │不邪淫 ┘        │
       │          │
    五戒 ┤   ┌不妄言┐    │
       │不妄语┤不绮语├ 口业 ├ 十善
       │   │不两舌│     │
       │   └不恶口┘     │
       │   ┌不悭贪┐     │
       └不饮酒┤不瞋恚├ 意业  ┘
          └不愚痴┘

身、口、意三业中,身业乃粗显于外,意业则细隐于内,口业则是含涉于内外。又意业为身、口二业的根本,由根本引申出枝末业行,而使身、口、意三业具足。因此,受持五戒,遵行十善法,应从心(意)出发,以止恶行善的戒行来达到自心的清净,进而带给他人和平、尊重,人人互相关照,大家享受到最大的自由,社会才能安定。所以,佛陀常赞叹五戒为“五大施”,功德难量。     

三、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令在家弟子熏习长养出世善根,所制定一日一夜间过出家修行生活的方便法门。《十善戒经》中说:“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其内容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以华鬘装饰自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不非时食。

八关斋戒又名八戒斋、八斋戒、八分斋戒,意指受持八斋戒法,能灭除诸罪,离诸恶法,使所有的恶道门自然关闭,开启人天贤圣的善道。此八关斋戒,前八项为“戒”,后一项为“斋”,即“不非时食”。八关斋戒是介于五戒与十戒之间。就戒律的精神而言,是从在家到出家的桥梁。五戒中的“不邪淫戒”,唯禁“邪淫”;八关斋戒的不淫戒,则是严持一日一夜的清净修行生活,两者不同,后者与出家戒的不淫戒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