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一提起佛教,人们就会想起“吃斋念佛”四字,误以为信佛就得“吃斋”,不“吃斋”就不能信佛。并将“吃斋”仅仅理解为吃素,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吃斋其实应为“持斋”。
斋,全称为“斋戒”,是戒律的一种。广义言之,是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的懈怠。狭义言之,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斋,梵音为布萨陀婆,简称“布萨”,原为古印度的一种祭法,即每隔15日举行一次集会,令每人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同时进行断食,而住于清净之法。释迦牟尼创建僧团后也沿用此法,此即是佛教僧团建立“布萨”制度的由来。如从狭义的角度讲,斋包括八关斋戒和过午不食两个内容。
八关斋戒,简称“八关斋”或“八戒”,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修行的一种方法,他们在一日一夜间受持出家之戒,包括八项内容:离杀生,离不与取(未经他人允许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是为盗),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淫之意),离虚妄语(包括两舌、恶口、妄言和花言巧语等),离饮诸酒,离眠坐宽大华丽之床,离涂香、饰花和观听歌舞,离非时食。
过午不食,即前面说的离非时食。佛教在初创时期,释迦牟尼佛提倡每日一食,即在每日正午之前用一餐。这是由于当时的佛教内部不设大厨和食堂,而是托钵乞食,为了不给施主增加负担,便规定每日仅食一餐,过了正午即不允许再进食,正午以后进食,称为非时食。我国的一些僧人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习惯。如因工作需要而晚间进食,则称为“药食”(药石),即应作有病服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