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一九九四年七月六日,英国《泰晤士报》报导英国政府对宗教教育的新政策,并刊登了当时的教育部长巴顿(John Patten)、英国大主教凯瑞(Dr. George Carey)、与全英国教科书决策委员会主席戴尔林(Sir Ron Dearing)三人的大幅照片,描述他们热烈推动宗教教育的情形。新宗教教育政策规定英国公立或私立中小学生,由五岁到十六岁,至少必须研读两种宗教科目:即以基督教为必修科,另任选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锡克教中的任一种为选修。在中学会考时,宗教列入考试项目之一。当时并公布了全英国中小学校的宗教教科书及教学大纲与指南,其中也包括佛教教学大纲。宗教领袖呼吁各大宗教团体各尽所能,大力协助政府在各中小学推广宗教教育,以促成此新宗教教育法之成功推广。
二、惜缘
当时衍空法师与黄果天居士看见此消息后,都非常惊喜,佛教能在西方以基督为国教的英国,由政府立法,在全国的中小学校成为正修课程,是史无前例的。
三、行动
果天居士立即将此消息禀告净空法师,并亲自去美国达拉斯净宗学会向法师报告。净空法师听后非常高兴、赞叹,并嘱咐收集更多资料,作一详细的报告。师父并说:「英国能将佛教教育列为全国中小学正修课,足见西方人对佛教价值之认同。此举必将促使更多中国人反省,让他们对佛教的价值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这对未来的中国社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时在伦敦,果天、谢果英、李果乘、杨果兰、黄果玉、邓德明、嘉仪、郝申士(Ken Hudson)和Anita等佛弟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兴奋,踊跃参与。他们纷纷出谋献策,探询消息,收集数据,并筹划如何协助政府当局,在各中小学校推动佛教教育之大志业,弘扬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在郝申士的介绍下,衍空法师和果天居士与郝申士三人一起拜会了韩利普先生(Patrick Hannibal)。他负责肯特郡(Kent County)地方教育局宗教教育,专门辅导宗教教学与训导教师、加强宗教知识与技能、选择教材等大任。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非常高兴,很诚恳地说:「因为佛教以缘起法、四圣谛为基石,符合当今科学,易为西方人接受;同时倡导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主张慈悲、忍辱、和平、非暴力,这正是西方社会急需的。佛教对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安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特郡地方教育局宗教组的各官员,尤其他本人,都非常乐意,并积极地促成佛教在每一中小学校成为正修科。可是由于英国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在各中小学推行佛教教育,困难颇多,诸如缺少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教材、课本;教师对佛教全无认识。尤其困难的是英国是传统的基督教国家,这对推行佛教造成障碍,加上政府对宗教教育拨款之少,每年一学生只不过一英镑而已。经费的使用,以基督教为优先,所以最后真正能用到佛教教育上的经费极微,如果得不到佛教界的资助与支持,就很难有效地在英国中小学推行佛教教育!
最后,他提供了许多有关政府当局新宗教教育政策之宝贵资料,及「肯特郡宗教教学大纲」(Kent County Agreed Syllabus for Religious Education)。这些资料对我们推动佛教教育帮助极大。
自从新宗教教育政策立法以来,因缺乏增上缘,使得佛教教育在各中小学的推广,一直无法落实。见到其它各大宗教纷纷在各地区推广各自的宗教,我们伦敦的佛子都非常焦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四、筹办基金会
一九九五年九月,净因法师来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果天居士便详细告知在英国推广佛教的机缘与难处。净因法师了解情况后,立即建议组织志同道合的同修,一起磋商、策划,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缘,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佛陀的教育事业。当时到会的有净因法师、果天、李果乘、邓德明、郝申士、谢果英、杨果兰、Anita、黄果玉和嘉仪等居士,这就是第一届筹备会议,日期是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廿六日。
在会议上,净因法师开示说:「目前政府制定的宗教教育法令,对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这是佛教界的光荣,身为佛弟子,应把握此千载难逢的机缘。但因其涉及面之广(全英国中小学校),时间之长(几十年乃至百千万年),影响之大(不仅英国,不久的将来,在世界各地,都将产生反响),任重而道远。所以理应征求各种佛教团体、高僧大德的意见,积极恭请志同道合的各界有识之士参与,群策群力,共同促成这个划时代的佛教教育事业。各佛教团体参与的形式可有多种,办法之一就是我们编好教材,然后求助于世界各地的佛教团体与个人,恳请他们随缘助印佛教教科书,然后寄来英国,我们再统一分发给各中小学。」净因法师的提议切实可行,给与会者莫大的信心与鼓舞。
当天议决事项:
1.宣传
应将有关英国新宗教教育法令的一切资料与发展,向全世界佛教团体、高僧大德报告,并通过各地佛教通讯与杂志刊物报导此事。
2.定名
本会定名为「英国佛教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