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模式阶段
佛教传统的慈善事业与社会福利事业,在近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渐渐形成香港佛教的一大特色;同时也给佛教界树立了继承佛教优良传统的模式。
在老人服务方面,香港正觉莲社在粉岭开办“佛教宝静安老院”及“佛教宝静护理安老院”,专收无依老人300多人。 另有一所“老人安乐中心”,专给老人活动之用。该社每届严冬来临,筹得善款,派送棉衣、棉毡、卫生衣、药品、白米,至今已有50余年,从未间断。位于九龙钻石山继航法师主办的“志莲安老、慈幼院”,1957年2月17 日创办,院内设老人床位100张,1964年迁新址扩建,增设床位50 张(后来为方便老人改为120张);慈幼院则设幼儿床位50张, 为女众老人及孤儿提供住院方便。至于其它佛教团体对此类服务社会的福利事业或救济慈善事业,我们可由《香港佛教概况》的记录部看出一斑。
香港佛教联合会及佛教团体所做的社会服务,除每年所做的救济事业之外,也有安老院及慈幼院之类的长期慈善事业,例如九龙钻石山华清路、继航法师主办的志莲安老院,该处有寂静的环境,容纳有100 多位老人。其中附设幼稚园,老幼一起,十分融和。般若安老院位于新界沙田车站附近,是由传敏法师所设,建设极为精美,设备相当完善。宝静安老院为正觉莲社的主要任务之一,位于新界粉岭百福村,为现代化的建设,中央有大厅,以供老人拜佛。两侧有16个大房间, 每间可住9位老人。此外,院中尚设有诊疗所、病房、讲堂、厨房、浴厕等,都为电器化设备。另设有亭、台、花园,已成新界游览名胜了。这是为了纪念天台宗第四十四代宗主宝静上人而设的。设置佛教墓地始于1963年,墓地有地藏殿、思亲亭等,并有亭园树木,环境极为优雅。总计有三千多座墓,只要是皈依佛教者均可申请安葬于此墓地。开办以来,申请者极众。1970年,香港佛教联合会又设立了一所最完备的佛教医院,是一座有五百张病床的六层大楼。这所医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一般贫困患者做医疗。至于其他的救济慈善事业或社会福利事业,尚在不断地发展。
至1996年止,香港佛教联合会有佛教医院1、中学11、小学10、 幼稚园6、佛教青年康乐营1、墓地1。香港佛教界已有两间托儿所,共有7间佛教安老护理院。至于佛教徒个人所作慈善事业则不胜枚举。兹权以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为例略作说明:如上文提到的佛教宝静安老院的院址——粉岭百福村,就是觉光法师在1966年捐出的。1977年,他再次捐出土地7万平方英尺兴建宝静护理安老院。 他在出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30多年间,先后策划兴办了10所中学、8所小学和5所幼稚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香港佛教界与内地佛教界开始接触,双方佛教代表团互访也增多了。1982年6月7日,香港宝莲禅寺方丈慧广法师和继任方丈圣一法师率领“香港宝莲禅寺迎请大藏经代表团”102人来到北京, 受到班禅大师、廖承志副委员会、赵朴初会长以及刘澜涛、杨静仁、乔连仁等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宴请。同年10月20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率领护经团访港,受到香港佛教界的盛大而热烈的欢迎。护经团访港期间,香港佛教界恭请巨赞法师宣讲禅宗,听众达数千人。这次讲经法会的盛况,是解放后内地法师赴港弘法的第一次,为增进两地佛教界之间的友谊和联系取得了良好的开端。1983年9月,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草签》,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已经明确。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该会对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正如黄允畋副会长在1985年5月5日“教师节”联欢大会上所说。香港主权治权回归中国是必然的,香港佛教联合会对香港前途极为乐观。该会正在筹划多项扩展计划,其中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有:筹建佛教福利中心大厦,兴建佛教职业教育,筹建佛教护理安老院,加上继续增办多所中小学校,增添佛教医院医疗设备等。1986年,香港宝莲禅寺在大屿山兴建一尊高达26.4米、重250 吨的世界上第一座青铜大佛像——天坛大佛,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对此表示极大的关怀,除亲笔为天坛大佛题字、题词外,还组织全国各大寺院、名山长老成立“募捐委员会”,号召广大佛教徒捐资,并得到他们的纷纷响应和热情乐助。
五、展望未来
去年7月1日,英国政府将香港交还给中国,中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祖国一百多年的这块土地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对于香港佛教事业未来前景如何,这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但我们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展望香港佛教事业前景,相信会得到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