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献 >> 部派佛教经典 >>

阿毘達磨俱舍論(二)(19)

分享到:

 善等於善等  初有四二三
 中有二三四  後二三三果 

論曰。最後所說皆如次言。顯隨所應遍前門義。且善不善無記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次第對善不善無記三法辯有果數。後例應知。謂初善業以善法為四果除異熟。以不善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無記為三果。除等流及離繫。中不善業以善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不善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繫。以無記為四果。除離繫。等流云何。謂遍行不善及見苦所斷餘不善業。以有身見邊執見品諸無記法為等流故。後無記業以善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不善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繫。等流云何。謂有身見邊執見品諸無記業。以諸不善為等流故。以無記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繫。已辯三性。當辯三世。頌曰

 過於三各四  現於未亦爾
 現於現二果  未於未果三 

論曰。過去現在未來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所應以過去等為果別者。謂過去業以三世法各為四果。唯除離繫。現在業以未來為四果如前說。以現在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未來業以未來為三果。除等流及離繫。不說後業有前果者。前法定非後業果故。已辯三世。當辯諸地。頌曰

 同地有四果  異地二或三 

論曰。於諸地中隨何地業以同地法為四果。除離繫。若是有漏以異地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若是無漏以異地法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繫。不墮界故不遮等流已辯諸地。當辯學等。頌曰

 學於三各三  無學一三二
 非學非無學  有二二五果 

論曰。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次第各以三法為果別者。謂學業以學法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繫。以無學法為三亦爾。以非二為三果。除異熟及等流。無學業以學法為一果。謂增上。以無學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繫。以非二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非二業以學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無學法為二亦爾。以非二為五果。已辯學等。當辯見所斷等。頌曰

 見所斷業等  一一各於三
 初有三四一  中二四三果
 後有一二四  皆如次應知 

論曰。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次第各以三法為果別者。初見所斷業以見所斷法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繫。以修所斷法為四果。除離繫。以非所斷法為一果。謂增上。果修所斷業以見所斷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修所斷法為四果。除離繫。以非所斷法為三果。除異熟及等流。後非所斷業以見所斷法為一果。謂增上。以修所斷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非所斷法為四果。除異熟。皆如次者。隨其所應遍上諸門。略法應爾。因辯諸業應復問言。如本論中所說三業。謂應作業不應作業。及非應作非不應作業。其相云何。頌曰

 染業不應作  有說亦壞軌
 應作業翻此  俱相違第三 

論曰。有說。染業名不應作。以從非理作意所生。有餘師言。諸壞軌則身語意業亦不應作。謂諸所有應如是行。應如是住。應如是說。應如是著衣。應如是食等。若不如是名不應作。由彼不合世俗禮儀。與此相翻名應作業。有說。善業名為應作。以從如理作意所生。有餘師言。諸合軌則身語意業亦名應作。俱違前二名為第三。隨其所應二說差別。為由一業但引一生。為引多生。又為一生但一業引。為多業引。頌曰

 一業引一生  多業能圓滿 

論曰。依我所宗應作是說。但由一業唯引一生。此一生言顯一同分。以得同分方說名生。若爾何緣尊者無滅自言。我憶昔於一時於殊勝福田一施食異熟便得七返生三十三天。七生人中為轉輪聖帝。最後生在大釋迦家豐足珍財多受快樂。彼由一業感一生中大貴多財及宿生智。乘斯更造感餘生福。如是展轉至最後身生富貴家得究竟果。顯由初力故作是言。譬如有人持金錢一。展轉貿易得千金錢。唱如是言。我本由有一金錢故獲大富樂。復有說者。彼於昔時一施食。為依起多勝思願有感天上。有感人中。剎那不同熟有先後。故非一業能引多生。亦無一生多業所引。勿眾同分分分差別。雖但一業引一同分。而彼圓滿許由多業。譬如畫師先以一色圖其形狀後填眾彩。是故雖有同稟人身。而於其中有具支體諸根形量色力莊嚴。或有於前多缺減者。非唯業力能引滿生。一切不善善有漏法有異熟故皆容引滿。以業勝故但標業名。然於其中業俱有者能引能滿。隨業勝故。若不與業為俱有者。能滿非引。勢力劣故。如是二類其體是何。頌曰

 二無心定得  不能引餘通 

論曰。二無心定雖有異熟。而無勢力引眾同分。以與諸業非俱有故。得亦無力引眾同分。以與諸業非一果故。所餘一切皆通引滿。薄伽梵說。重障有三。謂業障煩惱障異熟障。如是三障其體是何。頌曰

 三障無間業  及數行煩惱
 并一切惡趣  北洲無想天 

論曰。言無間業者。謂五無間業。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惡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名為業障。煩惱有二。一者數行。謂恒起煩惱。二者猛利。謂上品煩惱。應知此中唯數行者名煩惱障。如扇搋等。煩惱數行難可伏除故說為障。上品煩惱雖復猛利非恒起故易可伏除。於下品中數行煩惱雖非猛利而難伏除。由彼恒行難得便故。謂從下品為緣生中。中品為緣復生上品。令伏除道無便得生。故煩惱中隨品上下。但數行者名煩惱障。全三惡趣人趣北洲及無想天名異熟障。此障何法。謂障聖道及障聖道加行善根。又業障中理亦應說餘決定業。謂餘一切定感惡趣卵生濕生及女人身第八有等。然若有業由五因緣易見易知。此中偏說。謂處趣生果及補特伽羅。於諸業中唯五無間具此五種易見易知。餘業不然故此不說。餘障廢立如應當知。此三障中煩惱與業二障皆重。以有此者第二生內亦不可治。毘婆沙師作如是釋。由前能引後故後輕於前。此無間名為目何義。約異熟果決定更無餘業餘生能為間隔。故此唯目無間隔義。或造此業補特伽羅從此命終定墮地獄中無間隔故名無間。彼有無間得無間名。與無間法合故名無間。如與沙門合故名沙門。三障應知何趣中有。頌曰

 三洲有無間  非餘扇搋等
 少恩少羞恥  餘障通五趣 

論曰。且無間業唯人三洲。非北俱盧餘趣餘界。於三洲內。唯女男及造無間業。非扇搋等。所以者何。即前所說彼無斷善不律儀。因即是此中無逆所以。又彼父母及彼己身。如次少恩少羞恥故。謂彼父母於彼少恩。為彼缺身增上緣故。又由於彼少愛念故。彼於父母慚愧心微。以無現前增上慚愧可言壞故觸無間罪。由此已釋。鬼及傍生雖害母等而非無間。然大德說。若覺分明亦成無間。如聰慧馬。若有人害非人父母不成逆罪。心境劣故。已辯業障唯人三洲。餘障應知五趣皆有。然於人趣唯北俱盧。在天趣中唯無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