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论著精华 >> 近期会议新论 >>

探求合乎东亚文化传统的宗教学研究理论(2)

分享到:

第四,在人神关系上,人并不唯神命为听,不相信神有绝对的权力,在处理人神关系上,就如同人际关系一样。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就讲到这样一种情况,他说:中国的“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人思自尊,而不欲守死事神,以为真宰,此华夏之民所以为达”。(《驳建立孔教义》)我认为他这种分析很有道理。另一位著名学者唐君毅先生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中也讲到:“世界其他有宗教的民族,无不把神人关系看得比人人关系重,主张爱上帝的心应当超过于爱人的心,即使是爱人也是为了上帝而去爱人。然而在中国,则从来不曾有主张爱神应该超过爱人以及爱人应当本于爱神的学说,所以在中国没有与人隔绝的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力的神的观念。于是就把神视作人一样,因而以人与人交往之态度对神。”我认为这些都是中国宗教里面跟西方宗教大不相同的地方。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又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对此,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为曾分析说,西方的宗教可称之为“神道”的宗教,而中国的宗教可称之为“人道”的宗教。也就是说,在中国文化中对人伦关系的关注,远过于神人关系。

第五,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现世性和功利性,而缺乏神圣性。中国佛教禅宗强调佛与凡夫的差别就在于,佛是觉者,凡夫是迷者。而要获得觉悟,是不能离开现实世间的。诚如《坛经》中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觉悟),恰如求兔角(兔子是没有角的,比喻求不到的)。”费孝通先生在他的《美国与美国人》一书中就讲过,我们中国人对鬼神是非常实际的,“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对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中国宗教信仰的功利性也是不同于西方的。

第六,中国宗教的信仰带有比较浓厚的理性色彩,而并非完全感情化的东西。宗教从总的来讲是一种感情的东西,但中国的宗教里带有相当的理性的成分。所以到近代许多人一直对象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的问题争论不休。有的人说佛教是宗教,有的人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哲学,有的人说佛教既是宗教也是哲学,也有人说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那是什么呢?他们说佛教是佛法,是一种方法。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就是因为佛教里面有相当丰富的理论思维的东西,佛教是最富有辩证思维的,这一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都反复的讲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佛教又是一种无神的宗教。佛教以其“缘起”、“业报”等理论,否定神创造世界和生命的说法,主张在事物的内部来找它的根本原因,讲“自作自受”。

第七,中国的宗教信仰强调个人内在的自我超越。儒家文化从某一层面讲也可说是一种“修身”的文化,即通过“修身”来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中国佛教中最主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就最充分地张扬了佛教自我解脱精神的人文精神,强调自性自度、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种强调自觉自悟,自力解脱。中国近代高僧太虚法师就说过:“人圆佛即成”,意思是人自己圆满了就成佛了,无须借助于外力。这种注重伦理的心性修养是中国宗教的特色。不只佛教如此,道教也是如此。道教以道家思想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道家尊重自然,归根结蒂,是尊重人的主体性、主动性。自然无为,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个体的能动性。道家这种思想到郭象那里,发挥得最为充分。他强调的“适性”,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表述。每个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所以,一是要互相尊重各自的差异,二是要能把握自己的个性,个体之间随意的相互比较,就有可能伤害自己,所以,郭象说,“适性”就是逍遥。道教的内丹就是通过性命双修(修养身心),来达到“适性”“逍遥”长生久视而成仙。

第八,中国的宗教缺乏强烈的传教精神。它们吸引信徒基本上是靠信徒的自愿。这也跟中国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儒家就是这样的典型,《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礼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佛教、道教也是这样,佛教是佛度有缘人,它也不是强求别人来信仰。而西方传教士哪会有这种现象?西方宗教的传教具有进攻性,而中国的则具有保守性。

第九,在中国历史上王权对于整个宗教来讲是比较宽容的,允许不同宗教的并存。这也可能正好是因为神权依附于王权才有可能,如果是神权占到统一地位,那就会像欧洲一样只有基督教才是正教,其他的一切都是邪教,都要排斥。而中国恰恰是王权占主导地位,所以他要调和,让各种宗教互相竞争,互相利用,来稳固他的政权,所以王权整体上讲对宗教是采取一种比较宽容的、利用的态度。于是也就形成了中国宗教在教义上、理论上以及实践的仪式上面的频繁的互相交流,形成了中国宗教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但同时又是你是你,我是我,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第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有大量的民族宗教的问题。当然民族宗教中有很多宗教跟前面讲到的宗教有共同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很多即使是共同的到那里也会有不同,比如同样是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一带的南传佛教就跟汉地的佛教不一样,这些佛教跟当地的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甚至已经完全变成了这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的象征,所以现在藏族以及云南的傣族、白族等他们的文化都和他们的佛教结合在一起。这样,多民族形成了我们宗教的多样化,特别是一些民族宗教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常常是全民族的信教;第二,民族的文化和宗教的文化完全融合为一;第三,民族宗教的社会作用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宗教的号召可能远超过政治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