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论著精华 >> 近期会议新论 >>

山头建设是中国佛教再造辉煌的必由之路(2)

分享到:

   前人对宗派的形成多有论述。“夫论宗者,崇、尊、主义,圣教所崇、所尊、所主名为宗故。且如外道、内道、小乘、大乘,崇、尊、主法各各有异,说为宗别。” 由于各人膜拜的对象不同,尊崇的经典不同,对义理、旨趣的理解和主张不同,修习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虽然是在同一宗教之内,却可能因为种种不同,各自吸引和团结一部分人群,建立起自己的组织,这就形成了宗派。
   汤用彤先生认为:“从晋代之所谓‘六家七宗’至齐梁·周颙之‘三宗’,都是讲的宗教学说上的派别,这是‘宗’的第一意义。‘宗’的第二个意义就是教派,它是有创始,有传授,有信徒,有教义,有教规的一个宗教集团。”
   “两晋以来盛行的学派的‘宗’和到隋唐时教派竞起的‘宗’,两者的区分,尚待研究。它们有相同之点,也有相异之点,主要的分别,似可说学派之‘宗’是就义理而言,教派之‘宗’是就人众而言,它们是一个历史的发展。在南北朝初期佛教势力已经扩大,佛经讲习盛行,陈至唐初,教派乃渐渐萌芽。” 
   汤先生所谓“学派之‘宗’是就义理而言,教派之‘宗’是就人众而言”,大致而言有其道理,但是汤先生并没有把它绝对化,因为事实上没有一个学派不是一群人组成的;也没有一个教派是不讲义理的。
   那么,历史上确实曾经出现过的佛教学派和佛教宗派又有什么本质差别呢?本质的差别应该是主张不同,或者说愿心不同。学派,是要维护一种学术观点,阐扬某部某类著作经典的精神。而宗派,是要实现一种宗教理想,要调动一切能够实现理想的人员、典籍、观点和组织手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派人事关系相对松散,但是学术观点却要求精密严谨。宗派可以为理想的实现随时调整理论架构,而所有成员却需要精诚一致,讲究师承道统。因此汤用彤先生列举道:“禅宗本来起于东山法门或大鉴慧能,而必追述至达摩、迦叶;天台教义智顗所创,而必上溯至慧文、慧思,遂大搞‘定祖’争道统之事。禅宗的西方二十八祖、中土六祖,争执甚烈;天台九祖,至宋初还须由帝王确认。而在祖传以后,仍分支派,所谓‘衣钵’、‘血脉’、‘传灯’、‘法嗣’,皆因重道统观念也。”
   宗派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宗祖的出现,即开创一宗的祖师。一宗之下还有诸派,因此也有宗祖和派祖的区分。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被尊崇为开创佛教之祖。不管其后有多少宗派,在宗教意识中仍尊释迦牟尼为教说、教法传承之初祖。如禅宗传承素以释迦牟尼为西天二十八祖中之初祖,而另以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为中国禅宗之初祖。又如密宗以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为中国初祖、律宗以道宣为中国初祖、净土宗以慧远为初祖,以及智顗为倡立天台一宗教观之祖,社顺被尊为东土华严初祖,无不如是。至于立派之祖,如禅宗之临济宗,以临济义玄为开祖,曹洞宗以洞山良价为开祖,牛头宗以牛头法融为开祖。
   祖师的出现与山头密切相关。一种是依靠山头成长,大彻大悟后成就大业,曹溪慧能大师是典型。另一种是开辟山头,与山头一齐成长,山成祖亦成,天台智顗大师是范例。建立山头不一定能成就宗派,但是没有山头一定不能造就宗派,宗派必须以山头为基础。这就是建立山头的重要性之所在。
   仅次于祖师的,是宗师。此宗师不仅要成为兼备经、律、论三藏宗旨的高僧,受到万众拥戴,万人景仰,而且要继列祖法统之绪,开一代风气之先,“传佛心宗”,擅长以方便善巧普度众生,以解脱正道启迪悟境。只有祖师而没有宗师,宗派便不得长久。
   宗派的建立还有许多必备的条件。
   例如“宗风”,一宗一派,必须具备自家风范,又称风貌、风仪、禅风。宗风是显露于外的,必须令人如坐春风,有扑面而来的感受。
   再如宗乘,也称为宗致,则是深蕴于内的,属于各宗必须确认的义理。前人认为:此处之‘乘’,同于大乘、小乘、一乘、三乘之乘,有导致开悟的乘载物之意。对宗乘有独到见解的,称为“宗乘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