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人物 >>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2)

分享到:

域前,那里已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部族了。从考古资料看,岷江上游的石棺葬不属于羌民族,“戈基人”的存在是历史事实。《羌戈大战》产生于古老的年代,反映的社会生活也带有古老的色彩。羌戈之间的战争无疑是远古时期的一次部落之间的战争。经典最后说:羌人在天神的帮助下,打败了戈基人,然后移居富饶而美丽的“日补坝”(今茂县境内),在那里安居乐业,繁衍子孙。

  羌族释比经典不但反映了羌人的古代历史,而且也是羌人民俗信仰的载体。羌族的许多民俗能够存留到今天,除了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释比经典的传承。释比经典,许多都与宗教信仰有关,如《丧葬歌》和《请神经》等,这类经典,是在浓厚的鬼魂观念和一系列宗教仪式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成为反映鬼魂观念和记载宗教仪式的载体。羌族释比经典中涉及到神和英雄,同时也是羌族信仰中崇拜的神灵;而羌族的信仰习俗常常以经典作为自己理论说明,经典的一个内容便是阐释和说明种种神灵的来历,成为神灵崇拜的重要依据。许多经典中的主人公,都是羌人顶礼膜拜的神灵。如《赤吉格补》中为给战乱中死去的父母报仇的羌族孤儿——   —赤吉格补,《木姐珠与斗安珠》中的木姐珠、斗安珠,《羌戈大战》中的阿爸白构等都成为羌族原始宗教中的神灵。释比经典不但具有记载信仰习俗的民俗功能,而且还担负着解释风俗习惯来历的任务。以白石崇拜为例。白石崇拜是羌民族重要的信仰习俗,羌人视白石为天神和保护神,顶礼膜拜。为什么要供奉白石?《羌戈大战》有详细的解释:“白衣女神立云间,三块白石抛下山。三方魔兵面前倒,白石变成大雪山。三座大雪山,矗立云中间,挡住了魔兵前进路,羌人脱险得安全。”白石曾是古羌人的庇护所和对敌战争中致胜武器。又如火塘,羌人对火塘有种种禁忌,不准在火塘三角架上擦鼻涕、晾衣服,不准往灶灰内吐口水,不准在火塘边喂猪狗等。这些禁忌的来历,《木姐珠与斗安珠》记载,木姐珠下凡后由于生产太忙,原本异常美丽的仙女很快就变成了一个衣着不整,且有不少坏习惯的女人,在火塘边三脚架上掐虱子,擦鼻涕、晾衣服,到九条河洗澡,请客时在火塘边喂猪狗等。天神知道后很生气,责令她改掉这些坏习惯。从此,羌人对火塘便有了那些禁忌。释比经典中,非常明显地表现了一种阴阳相对的哲学思想,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视为有性别的,雌雄结合、阴阳相配产生万物。羌族的创世神话说,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一片黑暗,后来天地分开,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古人认为天是男性的,地是女性的。一则羌族神话说:远古时,地上没有人,只有两个神,一男一女,后来他们结合创造了人类。还有一则神话说:大地毁灭以后,只剩下两兄妹幸免于难。后来,他们结合了,繁衍了人类。羌族神话中的神灵不仅有具体的含义—— 夫妻、兄妹等等,而且有了初步的抽象意义———象征男性与女性,象征阴和阳等。包含了阴阳相配、阴阳互生的哲学观念。羌族的阴阳观念显然发源于生殖崇拜,并以男女两性关系为模型推及开来,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性。释比经典《索》中有这样两句:“端公遇事总爱分,分天分地分公母”。羌族其它释比经典中,涉及这类公母相对、男女相配的内容很多。

  羌族释比经典除了它具有记载历史、解释习俗等功能外,还具有较高的文学和艺术性。这些经典,内容十分丰富,语意多用排偶和比喻,形象生动、音韵铿锵,生活气息浓厚,富有民族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

  释比的法事活动渊源流长又兼收并蓄,既丰富多采又神奇古怪。如果我们把这些纷繁复杂的法事活动加以比较,其综合概括起来就会发现,释比是以人的根本利益为中心,来调节人、鬼、神三者之间的关系。

  释比作法中往往施行巫术,特别是中下坛法事,皆杂以巫术。下坛法事几乎与巫术密不可分。经常施行的巫术有驱农害、祝殖、禳解、驱鬼、治病等。驱农害,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在农历二、三月举行,三年一次。先由释比击鼓念经请神,制纸旗若干,并用荞麦面做成当地各种害兽的形状,然后作法,杀死“害兽”,掘洞埋之;接着杀鸡,鸡血淋于旗上,将旗分给各户,插入地中。祝殖,又称还鸡愿。以村寨或户为单位,在每年秋后举行。祝殖之前须驱邪,然后举行祝殖仪式与巫术活动。由释比制旗念经,祭财神、羊神、门神和祖神,并用一只羊作为“神羊”。行过巫术的“神羊”,象征着“人畜兴旺”,从此以后不杀不卖不作牺牲,让它老死。除秽,又称驱邪,一般以户为单位,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以后举行,请释比驱除邪秽,以保家中平安。禳解,又称送晦气。羌人凡遇了不顺心的事,都认为是遇到了邪秽,要请释比作法驱除邪秽,这种活动相当繁琐,有时候需持续三天。羌人遇病一般认为是魔鬼作祟,故治病必请释比以巫术驱鬼。释比此时行使的法术一般有踩铧头、耍火链、踩红锅、打油火等,还有一命填一命的救命替代法事。踩铧头,如遇肚痛、心痛、腹部肿胀等消化系统的疾病时,可请释比作踩铧头的法事。届时,释比将一铧头放在火塘中烧红,取出后先用舌头舔铧头,接着,将铧头淬一碗水给病人喝。如遇重疾者,释比将铧头烧红后取出,赤脚踩在炽灼的铧头上,然后再把脚掌踏上患者之胀腹,由上而下轻轻抚擦三下。耍火链,是把平时挂在茶壶的铁链放在火塘之中烧红,释比一边默念咒语,一边赤手空拳取出烧红的铁链在病人身上旋绕几下,达到驱魔治病的目的。踩红锅,踩红锅与踩铧头的做法相似,作用也基本相同。打油火,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家中病人落气时没有一个亲人在旁守候,死得不明不白,魂遗家中以致家中不洁净,经常出现令人惊惧的幻影;二是畜圈中出现老鼠咬食猪、牛、羊之耳朵和尾巴的怪现象,每当这时请释比于家中,将清油一、二两煎沸盛于碗内,放一把汤匙,同时点一把油竹火把,另盛一碗冷水备用。一切准备就绪后,释比与家人到不洁净处,舀一匙热油浇在火把上,然后再往火把上洒凉水,火把猛烈爆旺并毕剥作响,释比执火把在家中或圈内走一遭,最后举火把驱邪至大门外。一命填一命的救命替代法事主要用于病人精神状态不佳,病因不详,有如丧魂落魄,久病不愈。释比视其病情严重程度,替换性命的难度以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确定以何物为替代,轻者一个鸡蛋,重者一只鸡,危重病人则丢茅人一个,若患者家中有羊,要同茅人一并送出去。这类法事以“一命填一命”的道理来“挽救”病人,故丢替代又称替死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