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净化心灵与庄严国土的思想
净土是大乘佛教追求的理想境界,对净土的描绘体现了佛教的理想生态观。佛教最有代表性的净土是阿弥陀佛净土,又称西方极乐世界,包含了佛教徒对理想生态的设定。极乐世界是无苦有乐的世界。极乐世界有八功德水,有丰富的树木鲜花,优美的音乐,有增益身心健康的花雨,有奇妙多样的鸟类,有美妙的空气与和风吹习。
从国土净的角度来说,佛教生态观可保护自然生态。自古名山僧建多,佛教以解脱为修行目标,在青山绿水间筑庵建庙,佛化自然,为清修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佛教活动场所,大多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是生态保护的典范。呼吁和平,参与环保,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佛教界的重要实践方式,反映了佛教徒的生态自觉。
从心净的角度来说,中国佛教重视通过心灵的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在现实社会建设美丽的净土,这就是《维摩诘经》所倡导心净则佛土净的思路。禅宗将其发挥为净土在世间,莫向西方求的思想,重视现实世界的改造。心净是国土净的根本,这也就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所蕴含的三味。
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的心态危机与心灵污染;世界的和谐,最终归结到人类心灵的和谐。今年中国举行的世界佛教论坛,是对中国佛教人间净土思想的现代回应。只有心灵得到了提升、净化、和谐,由无数个体、无数心灵组成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才能和谐、美丽,美好庄严的人文净土、物质净土就可以实现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