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形式的宗教渗透都由宗教渗透策源国、宗教渗透载体、宗教渗透目的国这三大要素构成。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抵御宗教渗透的成功经验必然具有世界意义。
以云南为例,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宗教渗透的方式与特点主要表现为:
1、利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民间往来便利的条件,直接派遣人员入境传教、投资建堂。
2、采用有组织大规模运送或个人携带输送的方式,大量而频繁地向境内偷运或散发宗教宣传品。
3、利用教会学校和培训班吸引境内青年出境学习。
4、在边境线举办大型宗教庆典活动吸引境内信徒。
5、利用民族语言和文字,通过广播和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进行渗透。
6、利用旅游、探亲访友以及宗教、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渗透。
7、利用跨境民族生活贫困的现实。以慈善事业、经济合作等为诱饵进行渗透。
宗教渗透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妄图强迫一些中国公民信仰他们的宗教,这本身就违反串教信仰自由。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充分发挥广大信教群众同心同德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如果有通过宗教渗透宣扬西方价值理念.挑拨民族关系,煽动宗教狂热,轻则民族冲突,国家分裂,重则危及党的执政地位的行为,则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抵御宗教渗透的基础。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赢得信教群众的信任,就可以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抵御宗教渗透的有力保障。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跨境民族地区抵御渗透的工作十分艰巨,用法律手段保障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才能有效打击宗教外衣掩盖下的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和破坏话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的根本途径。宗教渗透以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的,根本就不存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恰恰相反,在信教群众占大多数的边疆少数民族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抵御宗教渗透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的内在动力。跨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此相对落后,宗教团体独立自主自办能力不足,与境外宗教有着紧密联系的状况,要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爱国宗教力量建设,支持宗教团体加强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内的自身建设,加强爱国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工作,加强宗教院校的建设,促进和帮助爱国宗教力量提高独立自主自办的认识和能力,才能为防渗反渗奠定坚实的内在基础和动力。
抵御宗教渗透和坚持扩大开放是相互关联的,既不能将两者对立,认为要抵御渗透就无法把扩大开放搞好、成认为扩大开放就无法抵御渗透;也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扩大开放必然会引起宗教渗透现象的加剧,从而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抵御渗透,在抵御渗透的基础上扩大开放。抵御宗教渗透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加强正常的宗教交往,而不是削弱甚至断绝正常的宗教交往。因此,不能把正常的宗教交往与借宗教交往之名行渗透之实的宗教渗透混淆起来,一味加以防范和禁止;也不能对混杂在宗教交往中的渗透活动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在抵御宗教渗透过程中采取把宗教问题还原为社会问题,而不是提升为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的工作思路,才能防止问题的复杂化和矛盾的扩大化。
根据当前我国宗教“五性”特征(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的“三性”特点(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在跨境民族地区具体表现和特点,认识防渗反渗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特殊复杂性的社会文化基础及根源,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策略,避免思想上的盲目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深入研究跨境民族地区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分析宗教渗透在这种特殊复杂背景下的活动特点和规律性,据此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渗反渗策略,为防渗反渗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支持宗教团体加强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内的自身建设,加强爱国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工作,加强宗教院校的建设,促进和帮助爱国宗教力量提高独立自主自办的认识和能力,认真总结经验,探索符合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要求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广泛动员和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防渗反渗工作中。
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主旋律和实际进程中,推动宗教改革和宗教进步,这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是“固本强身”、“强内御外”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期宗教工作的中心任务。在跨境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并把宗教理论、宗教政策等内容列入省、市(州)、县各级党校、行政院校举办的党政干部进修班或培训班的必修教学内容,长期坚持下来。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严重不足、现代化意识不强,境外宗教势力积极拉拢信教群众出境学习的状况,要不断加大宗教院校建设力度,在省、州、县建成分布合理的宗教教育和培训网络,并对学成归国人员开办针对其思想素质、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的专项培训,合格者纳入正规宗教管理体系。培养树立抵制和防范宗教渗透的思想意识,提高辨别宗教渗透与宗教交流、传播的能力,多开办一些宣传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主题的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向境外宣传,使国际社会了解我国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现状,争取国际舆论的理解。建立防渗反渗联动网络,形成从普通群众到决策领导,从有关部门到民间团体之间的广泛联系。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宗教意识深厚,边民活动的随意性较大,因此要特别注意科学的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在实际工作中,应以“疏导”、“柔巧”为主,避免伤害信教群众感情,造成国际友好团体的误解。同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宗教团体特别是跨境民族地区的基层宗教组织,带领信教群众从事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推动宗教力量融入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战胜境外的宗教渗透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