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研究 >>

持松与密教(3)

分享到:

  一九五三年,持松终于在沪上千年古刹静安古寺正式建立了密宗坛场,多年宿愿得以实现。此距离他第一次从日本学成归来,前后已近三十年,诚属不易。他的另一个心愿是孳孳择器,寻找合适的传法人,无奈泻瓶会人,材难兴叹,一直未能如愿10。持松曾赋诗一首表达他的感叹之情。诗曰:
  挂锡何当有立锥,衲衣钵袋自相随。
  唯思法乳恩难报,一卷真言却付谁?
  为使铁塔正脉不致中断,持松“唯冀以著述利方来”,因此,“条篡事类,江辑群言,征法苑之典据,择宗趣之异同;品鹭邪正,辨别真伪;审宗派之源流,溯兴替之沿革;名相繁揉,则胪为图表,昔训混淆,则注以梵书;剖析义例,标章十门”,写成《密教通关》一书以行世。在该书中,持松将密教与显教作了比较,指出密教所行的经典依据,以及许多密宗大师对经典的理解和发挥。同时阐明安心观道、修行断惑的理论和方法,而对各种成就次第都作了分析,指明了传法灌顶的先后次序,然后旁征博引,辨明密教源流,最后以略诠法义作结。对其中的许多问题,持松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叙述介绍上,而是在广泛搜集材料、细心研读经典的基础上,加以融会贯通,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比如,对于不空,在金刚智殁后,回天竺向谁学习密法的问题,日本空海认为是龙智,中国飞锡,赵迁则认为是普贤,持松综合几家观点后认为“普贤或为龙智之德,非有二人也”。即其一例。
  综上述,持松为恢复中国汉地密教,先后三次东渡日本,两登高野山,朝夕闻修,得东密一系心传,兼及台密义理仪规,携金、胎两部大法归来,先建坛场于洪山,再兴密法于沪上,复兴了自五代以来失传千载的密教,受其灌顶者达数万之众,堪称密教大德,为中国密教历史写下了新的一页。   :  1,应为“三宝院流五十一世”。
  2,应为“四十九世阿阇黎位”。
  3,持松自1925年参加东亚佛教大会后,一直留在日本直到1926年回国。故修学台密及再到高野山学法,仍为第二次东渡时之事。他第三次到东瀛的时间为1936年。
  4,应为“另被授予中院流引方血脉第六十四世阿阇黎位”。  5、此处有误。持松临终自吟诗应为:“皓月当空,星光互摄。入我总持,庄严圆密。法尔如是,无生无灭。”
  6,应为“比睿山延历寺”。
  7,持松接触密教应为1922年,而住持兴福寺为1918年。专研华严教义,为入华严大学之际,此在任住持前,即1914-1916年。
  8、9,均有误,见注1。
  10,此诗只是表明持松当时居无定所之窘况及渴望早日寻得有法缘之接法弟子,以使唐密两部大法永续传承之期盼,而非指无受法之人。1950年,持松曾书魏碑体对联“听经来舍卫,付法得维摩”挂于静安寺大厅内(此联现仍在,“文革”中持松被迫离寺时将原联取下重写一遍,并将“付”改为“护”后再挂回原处),意即将付法于堪能似维摩之弟子,维摩即《维摩诘经》中的主角--“维摩诘居士”,于此代指在家弟子。据了解,圆寂前几年,持松传法于弟子超晔。自持松复兴唐密,为一世,经超晔二世,现已传至四世,将来有缘,择机再传于出家弟子,这也是密教之一大方便。   唐密网说明:有研究唐密之热心居士传来此文,现收录,备各方参考。但文中若干处有误,现请大德择要注释如上,其他细节之处不再注明,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