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资料 >>

密教与经幢

分享到:
密教与经幢
  五台山尊胜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地处五台山古代朝山必经之地,故称五峰咽喉。唐代艺凤元年,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台(朝拜五台山传统称朝台)至此亲见文殊菩萨现圣,成菩萨之嘱托,返西域奉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并译成汉语,奉旨敕建寺院于此。
  寺院站第32300平方米,为五台山面积第二大的佛教丛林。共有三百五十间殿堂,玉佛五尊、樟木大佛五尊、彩塑佛像三百九十余尊。尊胜寺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被全世界尊为“尊胜法门”的祖厅。寺内建有铭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宋代经幢,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由“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传承而来的佛教密宗的形成,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依唐代密宗,如法制作的这种经幢具有无限的法力,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
  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我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
  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
  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中国于中唐以后开始盛行此种信仰,而有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之利益供养,而在佛寺大殿的前庭等处造立经幢。依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所记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八四O年),圆仁过思阳岭时,曾见尊胜陀罗尼经幢,幢上篆有佛顶陀罗尼及其序。由此可见,经幢之建造始于佛陀波利传译《尊胜陀罗尼经》之后。此建造经幢之风习,于宋、辽时代更见盛行,但其后即渐衰退。
  现存最早的经幢为山西潞城的原起寺经幢,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幢身八角形,刻尊胜陀罗尼经,高2.64米,青石造,幢顶仿瓦屋顶,幢底为方形、八角形幢座两层,壶门内有神兽及伎乐天女雕刻,造型简练而稳重。由于木幢易腐,故自唐始出现石幢,置于殿前庭院内,成为永久性的佛教小品建筑形式。此经幢反映出早期经幢从木制品向石制品过渡的原始形态。
  中唐以后,净土宗也建造经幢,数量渐多,其中奉弥勒佛为主的仅在殿前建经幢一个,奉阿弥陀佛或药师佛的则以两个或四个经幢分立于殿前。这时候的经幢的形状不但逐渐采用多层形式,还以须弥座与仰莲承托幢身,雕刻也日趋华丽。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石幢立于唐乾符四年(877),相当高大,朴实庄严。
  经过五代而至北宋,经幢发展达到高峰。数量愈多,形制愈繁。五代时,吴越王为杭州梵天讲寺造双石幢,细高繁复,雕造精密。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是现存经幢中体形最大的一座,形象华丽,雕刻精美,是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建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全部石造,高15米余。底层为6米见方扁平的须弥座,其上建八角形须弥座每面雕刻廊屋各三间,再上以宝山承托幢身,其上各以宝盖、仰莲等承受第二、第三两层幢身。最上雕刻八角城及释迦游四门故事。自此而上三层幢身减小减低。
  云南昆明地藏寺经幢为现存经幢中雕饰最为精美的一座。建于大理国时期,高8.3米,整体石雕,呈八棱形,七层。第一层雕四大天王,间刻梵文《陀罗尼经》,第二层四角分雕四神及释迦坐像,第三层雕佛、菩萨与胁侍,第四层雕大小不一的坐佛八尊,第五层为灵鹫,第六层为庑殿,第七层为佛像。幢顶为葫芦形。四周饰以莲瓣。整幢共雕大小神像二○○余尊,大者逾米,小者0.1米,比例匀称,造型优美。
  元代以后,经幢建造渐趋没落,所见甚稀。
  其他着名的经幢有:
  广州光孝寺大殿前的石幢,造于唐宝历二年(826),仅在石柱上立八角柱。柱上覆以石盖。
  浙江海宁县盐官镇的三座石经幢,为唐代遗物,三座经幢鼎足而立,其上皆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其中以南座最为精巧多姿。
  上海淞江县陀罗尼经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为镇海眼而建,高9.3米,八角二十一级。除刻经文外,尚有云龙、海水、莲瓣、力士、铺首、菩萨等图案,颇具唐风。整个造型雄浑丰饱,雕刻洗炼圆熟,线条流畅细腻,反映了盛唐风格。
  山西高平定林寺经幢,在寺内雷音殿前,东西两幢皆建于北宋初年,造型完全近似。下为基石,上托八角台座,再上为须弥座、幢身、华盖、腰檐、莲座。雕刻华丽的相同两座经幢分置于中轴线两侧,说明经幢完全成为一种装饰化的小品建筑。
  湖南常德市滨湖公园的铁经幢,为生铁铸成,国内罕见。圆柱形,下大上小,高4米余,底径0.9米。结构分二十层,仿木结构,第八层上部有出檐,八面批角,为北宋遗物。
  另外还有:上海嘉定南翔寺经幢、杭州龙兴寺经幢、杭州凤凰山的梵天寺经幢、江苏无锡惠山寺山门前的陀罗尼经幢以及河南白云寺经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