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修持法门 >> 禅修法门 >>

简论禅定在佛教道德修养中的意义(2)

分享到:

   概而言之,禅定是佛教修持者思想的彻底自我清洗,它不仅仅是以佛教真谛破除物我所执的妄见、烦恼,或者说,它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自我否定,更是积极的自我肯定,是佛教伦理对真的思维、善的心性的自我诉求,通过禅定,更加彰显了人的道德精神的纯洁、至善与崇高,同时也丰富了佛教伦理的心性之学。
     二
   禅定作为佛教的道德修养手段,主要是修持心性,即觉证、彰显本心的圆妙至善,断除一切烦恼,获得精神上的高度宁静与纯洁。
   道德归根到底是主体的一种素质,而不仅仅是外在的规范,更不单纯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要求。任何道德都只有在被内化为主体的素质时,才具有现实的意义,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才能促进人的完善。因此,道德不仅正人,更要正己。而要正己,首先必须正心。也就是说,要端正和纯洁主体的意识。
   中国儒家伦理学说也十分强调这一点。孟子主张“思诚”,认为只有“尽心”然后才能“知性知天”。《大学》八目以修身为本,而修身本于诚意,诚意本于正心,心不正则意不诚,意不诚则身不修、行不正。所以,道德修养是身心的全面修养,修身以制欲,修心以正心。
   禅定,就是佛教伦理提出的主要的修心方法。不同的禅师各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心的修养。
   四祖道信强调“安心”。所谓安心,即以修持的体验或对佛法的解悟,使心安住于一处,并达到安住不动的境界。椐《续高僧传》载,中国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凝住面壁,澄心空明,无自无他,凡圣均等,是为安心。故安心即是止息心意的散乱,观照自性清净,将心安住于法性之理体,以达到无物无我的精神境界。道信承达摩之传,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提出了五种安心禅法。
   第一,知心体,即把握心的本质。他说:“知心体:体性清净,体与佛同。”(《楞伽师资记》,本节引文未注者均出此书)心体本来清净空寂,自在真如,它不因人的无明妄行或妙智行道有任何增损变化,就如同宝珠投入水中,“水浊珠隐,水清珠显”,虽因水的清浊而有显隐,但无论清浊而宝珠之体自在。心体就是本体,就是佛性,它不生不灭,无形无相,圆妙至善。以禅安心就是要觉悟心的实相,即心是佛,证知自我本性的本然完善,自然充足,不假外求。
   第二,知心用,即认识心的作用和表现。他说:“知心用:用生法宝,起作恒寂,万惑皆如。”本体之心外显为主体的精神意识,人的心或意念呈现心体的时候,由于外境和内识的双重作用,就有了真妄之别,真心为本心,“念佛心”,妄念为心的歪曲呈现,本心被“诸见烦恼所污,贪嗔颠倒所染”,即为污心染性。在此,只有真心才是心的真实、本质表现,禅定安心就是要体验心的空寂,并使心安住于空寂。”并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别无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若知此道理,即是安心。”概而言之,知心用就是了悟人心就是本体之心的真实呈露,离开此心别无所谓心,别无所谓佛,人的完善不是某种外在事物或境界的追求,而是心的自我复归。
   第三,常觉不停,即修心应当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道信不主张顿悟,安心概念的提出,本身就表明他认为悟道有一个过程,须在此过程中自始至终念念相续,逐渐积累。“如人学射,初射大准,次中小准,次中大的,次中小的,次中一毛,次破一毛作百分,次中百毛之一分,次后箭射前箭,筈筈(括,箭的末端)相住,不令箭落。”也就是说,只有经过长期持之以恒的渐次修习,才能摒息一切散念,使心意完全专注于一境,安住于空寂。
   第四,常观身空寂,即以般若性空的观念反观自身,了悟自身空寂的本质。他说:“若初学坐禅时,于一静处直观身心。四大五阴,眼耳鼻舌身意,及贪瞋痴,若善若恶,若怨若亲,若凡若圣,乃至一切诸法,应当观察,从本以来空寂,不生不灭,平等无二;从本以来无所有,究竟寂灭;从本以来清净解脱。不问昼夜,行住坐卧,常作此观。”这是在静坐时作性空的观想。世间诸法包括主体的色相均由因缘和合而成,无常无我,只有现象的变幻。所谓“我”就是一种妄见。若以我为物质实体,则无非是毛发、皮肉、骨血堆成的手足头脑躯干,其中那一部分都是我又都不是我,我只是要素的集聚,每时每刻变动不居,没有不变常在的我。若以我为观念实体,则它更具有变动不居性,更加不真实。我与一切诸法均是本来空寂,平等无二,乃至三毒、善恶、怨亲、凡圣等,以这种性空的思想对待之,都平等无二,究竟寂灭。禅定安心就是要时时刻刻对自身乃至诸法作空寂的观想,使心安住于空寂,进而体验证悟寂净的心性之体。
   第五,守一不移,即使身心恒常安住于空寂,丝毫不为物我所动,保持并体悟心体的清净。这是道信安心禅法的核心内容的根本宗旨。他说:“初学坐禅看心,独坐一处,先端身正坐,宽衣解带,放身纵体,自按摩七八翻,令心腹中嗌气出尽,即滔然得性清虚恬静,身心调适然,安心神则,窈窈冥冥,气息清冷,徐徐敛心,神道清利,心地明净,照察分明,内外空净,即心性寂灭。如其寂灭,则圣心显矣。”即是说,守一不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净身,通过静坐呼吸调节身体状况,排尽腹中的浊气,使身体自然清净。二是净心,通过静坐冥思,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达到空明神清的境界,使万物自然观照,自然呈现,运变生灭无一丝一毫滞留于心中,从而令心归于虚寂,本然清净的心体就会自然呈显。守一不移,就是守此身心俱寂而不移。“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散驰,急手还摄来。”注意看一物是静坐守心的法门。它借助于某一对象使心(精神)高度集中,无有丝毫涣散,稍有躁动,立即制住。在此,看一物并非以此物为真实,而是以它为摄心的工具,一旦心寂虑净,禅道清利,则此物与它物都归于寂静,唯有如如不动的心性本体恒住光明。
   所以,禅定安心就是佛教伦理修身养性,防止人被外物役使的重要法门。道信的弟子五祖弘忍发挥其师安心的核心内容,特别强调“守心”,“了知守心,是第一道”(《最上乘论》)。所谓守心,即灭除一切妄念,控制意念的流变,保持心的空寂清净。“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稳看熟。”(同上)除了这个超越时空的本心之外,其他诸法诸识都归于虚寂,本净的佛心就自然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