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重层次——坐禅的原则和要诀
1、坚信修行的方法:在你实际进行坐禅之前,对于你所学到的方法,一定要有绝对的信心。你要相信佛陀不会骗我们上当,也有相信指导你坐禅的老师,是从亲身的经验中过来的识途老马;你是一匹小马,跟着老马走,绝对不会有问题。当然,谁是值得被你信赖的老师,最重要的,如果你对他的信心不够,对他指导你的方法,半信半疑,你就不要跟他学,否则那将对你有害无益。
2、思考修行的情形:修行禅定,不能没有验点和考察的工夫。要留心每次坐禅时,发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现象,有的使你觉得轻暖舒畅,有的使你疼痛难受,有的使你欢喜,有的使你恐惧,这些很可能发生在一个初学禅者身上的情况,如果你自己能够明白其原因,那是最好,否则,你当随时请教你的老师,他会帮助你,使你安下心来继续修行的。
3、调心:定的工夫的表现,是在身、口、意的三方面,也可以称为身定、口定、心定。要达到这三定的目的,便得从调理它们着手。调身,是使身体完成一种适合于坐禅要求的正确姿势。
4、调息:坐禅时的呼吸,要细、要长、要均匀。
5、调心:把向外冲击、浮动和散乱的心念,收摄起来。最初的方法,是以念头看住念头,最后做到被看的念头不起了,能看的念头也不见了,清清楚楚有一切外在事物的存在,内心却是寂寂静静地不波不动,好像镜子的镜面虽映现出镜外的各种或动或静的景物,镜面的本身是静寂不动的。但是,这样的工夫,说来容易,得来却颇不容易。
一般的人,从第二层次的坐禅工夫,可以得到一层次的四点功力。不从第二层次中下工夫,第一层次的功力,便强不起来。我虽把它们分作两个层次来说明,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同时,我也常向跟我学禅的人强调,静坐有三样好处:①能使身心健康。②能使头脑清明。③能使人开悟。入定与开悟,当然不是容易的事,至少它能强健你的体魄,坚实你的心力,助成你所努力的事业。
现在将我为美国佛教会周日会禅会所拟的“坐禅须知”,抄录如下,以供有心学习静坐的读者参考。
坐禅须知
一、坐禅的准备
1、坐垫:四方形宽大松软及圆形高的四寸的坐垫各一个。
2、场所:整洁、寂静、肃穆神圣的室内。
3、时间:精神饱满之清晨,起床漱洗之后最佳。每日定时进行,每次二十分乃至四、五十分钟。
在饱食、暴饮、性行为、激烈运动之后,以及疲倦欲睡、正午中夜之时,不宜坐禅。
4、饮食:每餐以八分饱为佳,食后暂作三十分钟休息,开始坐禅。
二、坐禅的方法
1、调身法——
①坐法:
a结跏趺坐(Ⅰ)吉祥坐——右足架于左腿上再以左足架于右腿上。(Ⅱ)金刚坐——左足架于右腿上再以右足架于左腿上。
b半跏趺坐——右足置于左腿下,左足架于右腿上。
c交足坐——左右二足随意交叉平放。
d椅子坐——端正坐于椅上,两足自然垂直。
e日本坐——两膝长跪,两足向后伸直足尖相叠,腰干伸直,坐于两足跟上。
②手式:二掌向上左掌置于石掌上,二拇指轻轻相接,中间成圆形。
③身姿:左右摇动数次,以确定坐姿的平稳,背脊骨伸直,颚向内收。
④视线:
a闭目——精神饱满时。
b注视正前方一公尺处或壁之一点——略感昏沉时。
c闭目及注视交替使用。
2、调息法——坐下后作数次深呼吸,最后一次吸入丹田(下腹部),便恢复平常呼吸。
3、调心法——数息观,调息后即由一至十反覆地默数呼吸。
①出息观
②入息观
慧
慧是包括知识范围的“认识心”和“检择力”,知识不能涵盖慧的内容,从知识可以升华到慧的领域。佛教不是知识的宗教,却是使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宗教,那是因为除了肯定世间的知识之外,更著重在超知识的“悟”的经验下而获得智慧;智慧便是由悟而得的超知识的“认识力”和“检择力”。不过,慧的获得虽在于悟,慧的寻求,仍不能离开知识,它有“闻”、“思”、“修”的三个连环性的步骤:
一、闻慧——虚心学习
佛教徒修行成佛的方法,称为学佛,在烦恼没有断尽以前的人,称为住于“学地”的“学人”,并且每天应该记诵四句话:“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成佛的愿望,你当断尽一切的烦恼,救度无数的众生,如何断烦恼?怎么度众生?那就非得学习种种方法不可了。因此,对于佛教徒而言,有一天不成佛,就得有一天学习,假如最初你是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当你对佛教产生信心之后,你便不会不学了。
闻慧的学习方式,是用耳朵和眼睛等的官能。听人开示佛法,讲解经论,是用耳朵;自己阅读佛教的经论,看佛教道场的庄严神圣和僧尼的威仪齐整,是用眼睛。凡此种种,只要能够使你的身心得到若干乃至少许益处的,均称为闻慧。进一层,悟性高的人,或者修学佛法有了相当工夫的人,他们可以从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接触之中,学习到佛法,也能从人与人的平常对接谈之间,学习到佛法,尤其在中国禅宗的记载,这种例子特别多。因此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之中,世间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才是真实的佛法,不过,人们最初理解佛法,需要通过佛经的说明而已。
二、思慧——缜密研究
对于已经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应该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来消化它们,将你从各方面学得的东西,当作没有经过处理的原料,然后,依照你的理解程度,分类研判,把你觉得适合你程度及当前用得到的,接受下来,被你怀疑的东西,你当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觉得无关紧要的东西,便把它们搁置一边,作为参考;当你的程度高升到某一阶段之时,现在以为没有用,不合理的东西,也正是那个阶段觉得最有用,最合理的东西,因此,佛教徒的学习态度是精密而且客观的。
三、修慧——实际体验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出来。慧的表现,是全部身心的实际体验,它与知识的最大不同者,知识可以贩买,可以现买、现卖,一般的知识分子,可以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慧则不同,慧是身心内在的体验,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以传授如何获得慧的方法,慧的本身乃是无法传授的。又所谓“大智若愚”,正因为慧不是知识,无从说明,所以有大智慧的人,很可能是不善于辩论的人,但他必定是有完美人格的人。如果要认识“慧”是什么形态,也许可以从考察一个有道之士的实际生活中,得到若干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