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东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中心的观点来衡量人、要求人、评断人、指责人、支配人、改造人,即很少想到其他的每一个人,也有各人的自我中心。因此就产生了种种的对立,彼此之间摩擦不断,也争辩不休。可是,从禅修的立场就有办法使得自我消融。
或许你们会问:“圣严法师,你是不是已将自我消融了?”可以这么说:从小时候起我就是常想到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但未想到我是个施予者。如同现在,仅考虑到如何将我所知道的佛法,以何种方式来供养诸位,却没有想过,站在台上的我是老师,应该以老师的立场来教训学生。这好比当我在某家小吃店,尝到非常可口的饮食以后,只要有机缘便欣然地向人介绍,希望别人也能分享美味。然而,店中的食物并不是我的,也不是由我烹煮调配的;人们能享受到的,也不是我所给的,是人们自己拿钱购买来的。
不过,教人消融自我比较容易,自己来做则很难。最近,我们有一个专职的职员外出受训,回来以后,自己以为学到了很多新观念也懂得了很多新技术,于是逢人就说:“要尊重他人,能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同情、爱戴和拥护。”结果,有人立即问他:“你能不能接受他人的建议?”他说:“我现在告诉你,是希望你能照做,你还有什么好建议的呢?”对方说:“你刚刚口口声声说‘要尊重他人’,如今,是不是也该尊我们呢?”他说:“我是教你们要尊重他人,但不是教你们要求别人尊重你们。”
我还有一位聪颖敏慧的出家弟子,他时常为常住大众做企划工作,策划某人当做某种执事,这个执事应如何地照著去做便会做得非常好;他策划这个人应该要这样做,那个人又应该要那样做……。但是,每当常住大众要求他或指派他做某项执事时,他总是说:“我是策划人,不是执行人,我只计划让别人做,至于我自己呢?还未想到要当执行人。”请问诸位,处在现今的社会上,包括你自己在内,偶尔是否也是如此的人呢?
在座地诸位,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导人物。当你们指挥人时,又如何呢?是不是或多或少犯这种“自我中心”的毛病而不自知呢?这次禅修营的主要课程之一,即是训练大家如何消融自我。以下就围绕著这个主题,来分析自我是什么?又以什么方法来实践自我消融。
自我是什么
站在佛法的观点看“自我”,可分成两个部份:
一、人我
人我包括“你、我、他”,细究之,则只有主观的“我”以及客观的“他”;《金刚经》中,以“我、人、众生、寿者”来涵盖。
所谓“我”,是指单独的个体,也就是自己。“人”是指与自己相对的另外一个“你”。“众生”即是包含“他们”,也就是多数的“你”。至于“寿者”的意思是因不断地遇到“你”和“他”,而顺时间上是延续的;换句话说,在时间之流的你、我、他,都称之为“寿者”。
二、法我
“法”是指统一的东西。“法我”即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五蕴总称为“我”,就是法,所以五蕴也称为五蕴法,它是三界之内的生死之法。
小乘观察到五蕴假合的我,是由于地、水、火、风的四种基本元素所形成。四大调和,便会身体健朗;四大违和,便会产生疾病。所以,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应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的生死业。换言之,小乘看到五蕴所成的我虽假,五蕴法则不空,故不希望再受生死。也因为畏惧生死,所以希望求入涅盘,一旦修行成功,便不再处于生死之中,离开了现实世界。这种将生死与涅盘分为两截的执著心,便是法执,又名“法我”。
大乘菩萨是住于生死而不著生死,虽在生死之中,却不受生死的束缚。如《心经》中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即度一切生死苦厄;既然五蕴皆空,虽有生死,也是空的,于是便不怕生死了。
“我”的消融方法
“我”的消融方法,可分成两上部份:一、观念思想上的消融;二、方法技巧上的消融。
一、以观念思想消融自我
为何而有“我”的存在?“我”的事实又是什么?由于有了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我见等心理活动,便产生了“我”及“我所”的执著。
1·我贪:是指贪欲。贪吃、贪睡、贪名、贪利等等的五欲,都是贪的现象。什么是五欲呢?通常分有两类:(1)通俗的说,财、色、名、食、睡;(2)正式的说,色、声、香、味、触,此为佛经中常用的观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体所接触到的一切感受,如冷、暖、滑、涩、轻、重等。
2·我瞋:贪不到、求不得、丢不掉、摆不脱便生瞋;或者已贪得却又失掉了也会起瞋。凡是不如意、不称心、不满意的皆会引生瞋心。
3·我痴:不明因果,不识因缘。为求私心的满足,希望不合理的事实成为事实,就是违背因果;如果不种善因而盼得善果,或种了恶因欲拒绝恶果等,就是不明因果。本来可以努力尽人事的事而未尽心力未能成事,或者已经了心力成就了事业,便以为全出于自己的功劳,便是不懂得众因缘所生的道理,就是昧于因缘。
4·我慢:可分为四种:(1)骄慢,自觉了不起却不一定有理由;(2)过慢,自觉强过别人而起慢心;(3)增上慢,在修行上得少为足,有了一点小小的经验与成就,便自觉已获无上的圣智、圣果;(4)卑劣慢,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酸葡萄”心理,自己很差劲,没有出息,却见不得别人好,不但不赞欢,甚而鄙视别人的优点及成就。
5·我疑:不但怀疑自己,同时也怀疑别人。这是与信心相对的,凡自信心薄弱者,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人应该相信自己,才能除疑,否则就不会做成任何事了。另一方面,若怀疑别人则会树立很多敌人,以致发生四面楚歌的情况。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论己于人,疑心即生暗鬼。当然,作为一个修学佛法的三宝弟子,对三宝师僧,切切不得怀疑,否则便是惹魔了。
6·我见:包括五个项目:(1)身见,是对身体的执著;(2)边见,是执有永恒的常见及不信三世因果的断见;(3)邪见,颠倒善恶,错乱因果,拨无因果的看法;(4)见取见,以下劣的知见为好为上,执持不舍;(5)戒禁取见,以不合因果不合佛法的思想行为,作为必须遵守的戒条。
以上六点,是由观念上来分析构成“我”的因素。而“无我”,就是将上述六点渐渐除去,或顿时放下,没有以上六类心理现象,也就没有“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