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修持法门 >> 禅修法门 >>

禅——自我的消融(禅修菁华二)〖圣严法师〗(2)

分享到:

  很多人希望能够由开悟而得解脱,使得自己得以自在。但要开悟的是什么呢?必须悟了“我”是虚妄的,除了“我的”之外,只有以上六种根本烦恼,并没有真正不变的“我”在。我的五欲,我的贪、瞋、痴、慢、疑、见等,皆是心理现象,除去这些现象,就无处可寻“我”了。能够了解这些,就可知道“无我”是什么了。

  过去禅宗寺院,接纳新进禅者,进入禅堂之初,便会被执事者告以两句话:“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予龙天。”也就是唯有不管身命的死活,通身放下,全心放下,才能死心塌地用功修道,亦即兵家用兵“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要诀。对常人而言,这个虚幻而又麻烦的“我”不容易丢,舍不得丢,也害怕丢掉,所以也就不容易开悟了。

  二、以方法技巧消融自我

  仅仅在观念上分析“自我”的结构虽有用处,却没有大用,必得身体力行,用方法来实践,才能得力。目前在市面上关于介绍禅的书已很多,但都限于写禅、说禅,甚至是以禅宗的公案语录,当作文艺欣赏,读了之后,在想法上也可能有点帮助,但其用处不大。

  亲自实践,在佛法中称为修行。一定要经过修行,才能实证。从方法的实践而有身心的体验,能以全生命的投入之后,一旦与无我的事实结合为一,便是证悟。

  口述的“无我”,不是由生命体验得到,而是从思考、知识来了解的,故不能称为证悟,只名之为了解。不过这一层次仍是重要的,其次第是由信而解,由信解而修,由信解修而亲自体证。

  实践的方法

  一、练心

  所谓练心,实际就是练“我”。平日的“我”是非常散漫不踏实的,故可称为散乱心的我。我们必须要用方法来调理身心,以数呼吸、持佛名号、观身受法等等,来达到集中心、专一心、统一心的境界。其中观身受法,是指观身体动作的感觉,“观”后,还须加上“照”及“提”的工夫。

  数呼吸时,若忘了数字,打了妄想,便不是在“观”,发觉之后,马上再将方法“提”起来,然后继续再观,“观”时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也就是“照”;“观”与“照”一定要同时并用,才不会流于散心或堕入昏沈。观后一定要照、要提,然在如此用功时,切切不能急躁,不能使猛力,当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进行。否则必须有相当的心力及体力才行,而且也容易忽好忽坏地交第进行,使你不能持久稳定。

  练心的初步目标,是把“散心”的我,变成“专心”的我,对于每一个念头的活动,都要能清清楚楚。专心之后,进一步要达到“一心”,也即是从专一心,至统一心。

  统一的心念也有三种:(1)自我身心的统一;(2)自我与内外环境的统一;(3)自我的前念与后念统一。

  数息上了路时,还有三个不同的念头交互起灭:(1)我;(2)我在数呼吸;(3)我观照数呼吸的数目。这三个不同的念头,前后次第,称定出现,虽有统一的念头,仍不是统一心而只是专一心。统一心,则只有一个“我”的念头,清清楚楚,实实在在,明明白白,已经不数呼吸,也没有呼吸的数目可以让你观照了。

  前面已经提过,练心就是在练“我”。常人的我,是分别、执著、散心的我,无法自我作主,无能自我驾驭。所谓心不由己的原因无他,只因烦恼重,业力重,提不起又放不下。欲由散乱心进入专一心,首先要放松身心,放松头脑,然后提起所用的方法。平时若遇境界现前时,立即放松头脑,可避免很多的摩擦及冲突,自己也较不会冲动、生气、与人争辩。

  专一心之后,进一步便进入如前所述的统一心,它有三个层次:

  1·身心的统一:身心统一,主要是由于心念稳定、落实。若在乎身体的存在,则是一项负担,不舒服。若能让心稳定于方法之上,或专注于某一动作、某一项工作之上,便可忘掉身体的存在及身体的负担。

  2·内外的统一:能够内外统一,而将“我”消融在环境之中,并不太难,譬如艺术家便可以做到,而欣赏音乐演奏、绘画等艺术品或是自然风景,也能陶然自得,浑然忘我,便属此类。宗教家及哲学家“天人合一”的体验,也属此一层次。

  禅修的人,当在面对所有人事物的情况时,若都没有对立的感受,其感觉是把自己与整个环境统一起来。禅修者若有已真正达到内外统一的时候,便已没有优劣之分及内外之异了。

  统一就是无差别,若在用功时,体验消融自我,体验到没有烦恼的心境,但在不用功时,问题仍然存在的话,便只能称为统一,而不能称为开悟,因为此处未将“我”视为没有。虽说如此,有了这样统一心的经验,总是好的。至少可以不与身心之外的事物,处于紧张的状态了。

  3·前后念统一:欲达到前后念统一,非常的不容易。此时不知道有前念,不知道有后念,唯知住于现在的一念。在定中,若一直保持住“现在”这一念上,便没有时间,因为前后念已统一,出定后,时间又再度出现。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然而前后念的统一,是否就是此处的三心不可得呢?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前后念的统一并不等同于《金刚经》中所说的三心不可得。前后念的统一虽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但仍拥有现在,还是有“心”,还是有“我”,尚未超出“我”的范围,别无分别,仍有执持。

  “我”实在是极不易去除的,除了练心之外,第二个方法就是“破心”。

  二、破心

  破心就是将“有我”的心粉碎,方式有二:

  1·沈淀法(默照禅):若将统一的心,止于一念,那仅是定;若能灵明廓彻,既不住于止,又不停于观,心静如止水,心明如皎月,便会“桶底脱落”,悟境现前。如在一个桶中盛水拌泥,泥沙渐渐沉淀桶底,起初搅动,泥沙犹会翻起,但沈淀到最后,水已澄清而桶底终因太重而脱落,此时桶内空空如也,水与泥都不复存在了。既无可止可定的心念,也无能观能照的心念,便成无念亦无心,而亲见无我。

  2·爆炸法(话头禅):即反覆不停地参一个话头,问话头之前的究竟是什么?但是不准你替话头找答案。历代有名的话头很多,例如:“拖死尸的是谁?”“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念佛的是谁?”及赵州从谂禅师“狗子无佛性的‘无’是什么?”……。

  切记参话头时“开口就错,动念即乖”,故在自己参话头时,不要有任何回答,更要有勇气不断地否定自己所发现的答案。如此,到最后会突然发现大地落沈,虚空粉碎,也等于桶底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