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活动 >>

拉卜楞地区藏族村落中的宗教信仰活动(2)

分享到:

  拉卜楞地区无论是为亡者,还是为活人举行的法事活动中规模较大的是“千供”法事,而费用最高的是“供饭”。“千供”法事,在寺院的佛殿、菩萨殿举行,如举行“度母千供”法事,地点就在度母殿,请20多位僧人,诵念《度母经》1000遍,点1000个酥油灯,制作1000个供品,磕1000个头,绕转1000次。拉寺的佛殿院内专门建有点灯房。一次“千供”法事的费用大致在3000元左右,“千供”法事既有为亡者举行的,也有为祈求福运的。笔者调查的下塔哇村,有个别人家每年坚持举行一次“千供”法事,现累计已经达到了10次,称为“万供”。拉卜楞寺内灯油均用酥油,惟独“贡塘宝塔殿”内举行“千供”法事时,可用电灯,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用电灯时,有时间段,交相应的电费即可。

  “供饭”藏语称“芒加”,是藏传佛教大型的供养僧众仪式。规模最大的“芒加”是给拉卜楞寺全体僧众供饭,并发放布施。因“供饭”的费用较高(一次需要数万元),当地只有极少数家庭做过此类佛事活动。“供饭”往往以家中老者的名义进行,也是为老者积福德资粮,为来世做准备。一些供过饭的老人说,他们甚感幸慰,心理有一种满足感。

  举行佛事活动的次数,因具体的家庭而有所不同,家境殷实,家中有老人者举行的次数较多,反之则少,布施的情况亦如此。收入低,生活比较贫困的家庭,他们的宗教费用支出也较少。收入较好的人家,在宗教费用方面的支出相对较高。大多数法事活动的举行,有明显的现实功利目的,即通过法事活动的举行,实现个人的愿望,包括家人的平安、健康、免除灾祸,使家庭能够兴旺发达,达到幸福的生活。

  过去在评论藏族的信仰时说重来世,但从调查中看,实际上大多数人两世并重,而且在拉卜楞地区似乎更看重现实,消灾避难是一种普遍的信仰动机和认识,信仰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希望由此解决人生的难事。

  山神崇拜

  山神崇拜属于原始的自然崇拜,佛教传入以后,吸纳并改造了藏族固有的山神崇拜,大部分山神在佛教的包容下获得了新生,成为佛教的世间护法神。保佑地方的安宁是山神最主要的职责,但是在民间的观念中仍然认为山神有时是喜怒无常的,需要通过祭祀来加以安抚。普通的山神有其特定的管辖区域,也往往是同一村落的标志。山神崇拜虽融入了藏传佛教文化中,成为佛教文化的附庸,但其崇拜形式等方面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

  拉卜楞地区是个多山神的地方,大夏河两岸的山上到处都有敖包,(又称插箭台,是祭祀山神的场所)就是明证。拉卜楞地区有数个村落供奉的山神,也有只属于一个村落的山神,山神与各自村落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拉卜楞地区的数位山神不是本地的,是随着移民来到了当地。

  当地较为有名的山神阿米夏拉的祭祀日是农历4月11日,共有9个村落聚会一处,举行插箭仪式。这是一次盛大的聚会,要举行插箭、挂经幡、煨桑、放风马,及请僧人诵经等活动,届时山沟中人声鼎沸,风马飞舞。插箭完毕后,还要野炊。但与过去相比,祭祀山神的仪式有所简化,活动内客也较少。据民国时期的有关调研材料介绍,当时插箭时有赛马、赛跑等娱乐活动,甚至有“打鹿”表演,时间也不只一天。

  当今的人们为何要崇拜山神呢?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地人仍深信山神的神力,并非是一项简单的传统民俗事项。足见人们非常认可山神保佑地方的功能,有关山神的祭祀文中也明确提到,山神要保佑地方平安,使地方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个人的福运、家庭的兴旺,无不求之于神灵的协助,这在拉卜楞地区藏族中是普遍现象。近年来,山神崇拜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更加兴盛,尤其是个人或家庭祭拜山神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是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增加了人们的内心焦虑和心理的失衡。而对神灵的祈求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并增添了生活的信心,就此而言,无论是佛事活动,还是祈求地方神灵的活动,对当事人有一种正面的积极意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