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寺院 >>

拉卜楞寺院文化

分享到:

摩崖彩绘。闻鸣 摄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寺院传播,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洗礼,流传至今,以博大精深的丰富哲学内涵,吸引着全球藏学界的瞩目。

  藏文化以顽强的生命力被历史所认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传统的寺院文化是传播藏文化并得以流传的唯一途径。寺院文化内容的丰富、博大令世人惊叹!它反映着整个雪域民族特有的文学、历史、宗教、艺术、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领域,由寺院传播的各类文化艺术、总免不了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更何况藏民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对藏传佛教的信仰也是由于其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历史原因所致,也就形成了整个藏区寺院林立、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处处体现出藏民族高超的建筑水平和造形艺术特色;充分展示了藏民族对建筑、雕刻等精湛绝美的艺术的审美观和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一

  始建于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的拉卜楞寺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六大属寺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是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小香港”之美称。尤其以其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及众多的珍贵历史文物而闻名于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即喇嘛的住所、1265年,元朝帝师八思巴奉命返回西藏,当他组建西藏的地方行政机构时,在宗教界设立了拉章组织,从此,各地藏传佛教寺庙先后设立了各自的“拉章”。原本”拉章”是嘉木样大师的住所,经历史变迁,就演变成为寺名与地域名。

   拉卜楞寺,全名为:“尕旦夏知布达尔吉扎西伊苏旗委琅”,简称“拉章扎西旗”,也被康区的藏族称为“安多扎西郭莽”意为安多地区的吉祥多门院。因为,拉卜楞寺的寺主第一世嘉木样华秀·俄项宗哲大师在拉萨哲蚌寺扎西郭莽扎仓修习其间曾担任过该扎仓的堪布,“安多扎西郭莽”由此而得。时至今日,拉卜楞寺的寺主已传至第六世嘉木样洛桑久美·图旦却吉尼的大师。

  拉卜楞寺经过二百多年的历世嘉木样大师的不断扩建、修复,现已形成了总占地面积达一千多亩,拥有六座经堂、四十八座大小佛殿。其中用鎏金铜瓦顶的有四座,绿色琉璃瓦顶的有两座。嘉木样大师及各个囊贝的活佛住舍有六十一座;另设有印经院、大厨房、经轮房、普通僧舍及富有鲜明的藏民族建筑风格的各种佛塔、牌坊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精品及宏大建筑规模。

  拉卜楞寺不愧为一所藏有大量丰富的古藏文文献的图书馆。

  寺内现藏有各类典籍约六万余卷、帙,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的学科领域,属全国各佛教寺庙中藏书量最大的寺院之一,而且.也是藏有丰富多彩的文物古籍珍品的艺术博物馆,充分体现出藏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特色。

  二

  藏传佛教寺院中全寺僧侣集会诵经的场所被称为经堂。

  拉卜楞寺设有六大学院:闻思学院、续部下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药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学院,以上各学院均设有经堂。

  在六大学院的经堂中,规模居首位的要数闻思学院,此大经堂属木制藏式建筑结构,大经堂的第四层楼顶为鎏金铜瓦,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又是全寺“磋钦错兑”的主殿,故被称为大经堂:闻思学院主要修习《集为经》和《五部大论》,学僧必须通过严格口试,方能从般若部毕业,成绩合格者授予“然卷巴”学位,相当于大学的学士学位。如能修完十二学级的课程,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多然巴”学位,等于是博土学位,通称为“格西”意既“善知识”,是藏传佛教中最高的学位。

  续部学院,该院分设上、下两部一续部下院、续部上院。主要以拉萨的母寺上下学院的地理位置而分为上下继部院。该两院专修密宗,设有三个学级,每年进行口试,成绩优异者呵投于“俄仁巴”学位。

  时轮金刚学院,主修时轮天文历算,以研究天文、历算、数学、声明、语法、修辞等为主。

  医药学院专修研究医药学方面的知识。僧侣除学习《四部医典》、  《晶珠草本》等着名藏医典籍外,还利用每年夏秋季节采集各类中草药,进行实践活动。

  喜金刚学院,主修藏文文法、书法、音乐、舞蹈、堆绘彩砂等,学僧一般要身穿紫色袈裟。

  除以上所述各大经堂均设有分门别类的管理和研究机构之外,拉卜楞寺的乐舞、戏剧等方面也颇具影响。

华丽的佛塔。闻鸣 摄

  三

  拉卜楞寺院乐队名为嘉木样乐队,是第一世嘉木样从藏东返回途中,由其随从僧人为解路途疲劳而演奏形成。从此,经历世嘉木样的不断创新和组建,使乐队日趋完善,并有了相当的规模。到四世嘉木样尕藏田旦旺秀大师时.因其酷爱音乐,自己创作并弹唱《阿玛来》、《玛格日》等乐曲,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藏戏,在藏区普遍流行,是祖国艺苑中独具魅力的一支艺术奇葩。相传十四世纪由藏传佛教高僧唐东杰布所创。但在拉卜楞寺开始正式上演是第五世嘉木样时期。每逢重大法会和吉庆时进行演出,井由嘉木样乐队伴奏,内容主要以当地知名僧众人物的事迹为题材编排而成,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神秘的传奇色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藏戏的传统剧目有八大藏戏:歌颂藏汉友谊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富有乐善好施、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智美更登》以及《朗萨雯波》、《苏吉尼玛》、《卓瓦桑姆》、《诺桑王子》、《白玛文巴》、  《顿月、顿珠》等。除传统的藏戏剧目外,该寺还有一种被称为“欠木”的法舞,表演者穿戴面具上演;另有一种用手臂动作的舞蹈,叫“尕尔”以及用足腿部舞动的“卓”。这些法舞始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

  拉卜楞寺的法舞分别是在正月十四日出演的“恰木钦”;三月初六出演的奠基法舞和三月十五日的时轮金刚根本续法舞;九月二十九日的禳灾法舞。

  四

  拉卜楞寺的各个经堂和佛殿的墙壁卜上分别绘有壁画、唐噶和雄绣,内容多以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人物传记、历史人物以及形态万千的各类佛像和山水花草为主。都由艺僧们精心绘制,各类造型栩栩如生,充满灵气。展现绐世人的是一幅幅富丽堂皇、金碧辉皇的瑰丽画卷。给人以心灵的震憾和美的享受。那些别具一格的建筑群,既有藏式结构、汉式结构;又有藏汉式的混合结构,同时吸取了藏汉民族优秀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更显得多姿多彩,宏伟壮观。勤劳智慧的巧匠们以自己高超的技能把藏民族优秀的建筑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这些令人留恋忘返的艺术造型不断地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及佛教信徒前来观光游览、朝拜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