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藏松赞干布统治时期的公元7世纪,佛教就传入了阿坝地区;民主改革前,这里有影响的藏传佛教各派寺庙共有320余处,活佛400余名,喇嘛2100多人。民主改革时期,全州有7座藏传佛教寺庙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寺庙,信教群众的信仰自由得到了保护,各寺僧众也得到了政府的妥善安置。
1657年,中国佛教协会阿坝分会成立,举行了全州第一届佛代会,州人民政府还筹资维修了全州境内的许多寺庙;1958年,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通过政治协商,阿坝州对宗教管理进行了改革,重点保留了部分寺庙和住寺人员。这以后,由于受十年浩劫的影响,全州大部分寺庙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宗教界人士受到了不正确的对待,伤害了僧俗群众的宗教感情,群众性宗教活动曾一度萧条。
藏族谚语道:鹿走了山还在,山在鹿还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阿坝地区春意萌动,百废俱兴,雪山草地到处洒满了金色的阳光。
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1978年以来,阿坝州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了大量的宗教政策落实工作。为了满足和方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全州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藏传佛教寺庙200余处,其中格鲁派60处,宁玛派70处,本教派35处,觉朗派18处,萨迦派13处,噶举派5处。这些寺庙的重新开放,已基本满足了全州藏族僧众的信教需要。
随着寺庙的开放,从教人员不断增加,全州现有职业宗教人员15000余名,其中藏传佛教活佛120名,寺庙喇嘛1000余人。自1980年以来,国家先后分期分批拨款1000多万元给阿坝州用于寺庙维修和补偿重建等。由于国家在财力物力等上的帮助和支持,加上群众的自愿布施和宗教界人士的努力,使一座座修葺一新、富丽堂皇的寺庙遍布阿坝藏区,从而大大改善了广大藏族僧众的宗教生活条件,也为川西北高原阿坝州境内著名的九寨沟——黄龙寺旅游热线风景区增添了藏传佛教民俗风情新景点。
宗教界人士,特别是活佛、喇嘛在藏族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和较高的威望。对此,阿坝州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请他们参政议政,在历届州、县、乡人大、政府以及政协组织中,都按一定比例安排有宗教界人士,以发挥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工作中参政议事的积极作用,为阿坝州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言献策,献计出力。目前,全州已恢复和成立州、县佛教协会14个,有300余名宗教界人士分别担任了全国和省、州、县佛教协会组织的领导,参与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近年来,为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阿坝州人民政府在州各寺庙的配合协助下,组织编写并出版了《阿坝州宗教史概况》、《阿坝州宗教志》以及《阿坝州藏传佛教史略》等书,大力进行藏族宗教文化及其遗产的抢救、收集和整理工作。为满足寺庙对经书、佛像等的需求,还在全州范围内专门指定了印刷经文和铸造佛像的工厂7家,先后组织完成了《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大藏经的复制印刷和发行供应工作,经书发行到了全国藏区各寺庙,深受藏区寺庙僧俗群众赞扬,从而圆满地完成和实现了十世班禅大师生前视察阿坝州时的特别嘱托和愿望。
从1984年以来,阿坝州还陆续在圣州寺庙宗教人员中,选送了60余名年轻学员到四川藏语系佛学院和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等进行培训深造。他们完成学业后都陆续回到了寺庙,参与寺庙管理,成为具有较高宗教学识和文化素质的新型职业宗教人员。1989年,阿坝州恢复了“活佛转世”宗教制度,全州应进行转世的大部分寺庙的圆寂活佛,均按严格的宗教仪轨认定了“转世灵童”,并举行了隆重的“坐床”仪式,满足了藏族僧众宗教信仰的要求和愿望,使他们精神有所寄托。
由于阿坝州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制定和实施了顺乎教民心意的宗教政策措施,使川西北高原地区群众性的宗教活动日渐复兴,日趋活跃起来。现在,除信教僧众平日进行祈祷诵经等佛事活动外,每逢宗教节日各寺庙都要举行一定规模的隆重热闹的宗教法会及各种祭典仪式,各地佛教协会还组织教徒们进行讲经答辩等佛学研究活动,信徒们还远去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寺庙进香朝佛。为此,广大藏族农牧民群众盛赞党的宗教政策好,雪山草地阳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