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佛教遇到伊斯兰教(2)
时间:2007-12-14 08:46来源:奥哈拉作者:佚名 点击:
那么佛教徒遇到真正毁佛杀僧断绝善根的一阐提人会是什么态度,又会有何结局,从这两个故事里是不难看出端倪的。
据佛典记载,古印度有96外道(也有其他说法),而耆那教则说有300多种,可见在古希腊、南亚次大陆和中国几乎在同一个时代发生了思想大爆炸,争论是非常激烈的,但由于某种默契,印度实质上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宽容。
宗教宽容是存在的,并不意味着争论停息了。今天你到敦煌莫高窟去参观壁画,还可以看到一些护法金刚手里拿着蛇,解说员会告诉你那是因为婆罗门怕蛇,实际上蛇(Naga)在印度教中是神物,而大神湿婆身上就有三条蛇。而据佛教经典记录经常有论战发生,比如龙树与婆罗门还有其他外道论士的对抗,龙树大获全胜;而印度教也有商羯罗辩论大胜佛僧的记录。
这些斗争,都说明,有一种默契是的确存在的。
直到野蛮屠杀的开始。
这些野蛮人来自西北,他们是突厥,从7世纪进入印度北部。而印度北方无数的佛教寺庙被劫掠屠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婪的突厥人盯上了寺庙里储存的,让人瞠目结舌的黄金珠宝等等的财富;那些灭亡佛教的突厥人,是一个贪婪的游牧民族,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用宗教来给自己的野蛮行径遮丑——那些毁灭佛教的突厥人相信,毁的的佛像越多,杀的异教徒越多,他们在天堂的奖赏就越多。
这些穆斯林罪行滔天,自以为是伊斯兰教教徒,但除了贪婪和特别能打,他们在文化、哲学方面实际上是非常落后且自闭的,实质上,他们就是流窜的土匪。
渥德尔先生研究过一个藏地的记载,讲述的是一个西藏的朝圣者到了佛教的学术中心、伟大的大学那烂陀寺时,看到的是野蛮屠杀、抢掠和焚烧后的狼籍,一个比丘拿着几本佛经在颓倒的佛塔间踯躅。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灾难,那烂陀寺不是一个单纯的修行场所,它还是一个伟大的学术中心,几百年来,它的藏书多到了无法计算,无数优秀的哲学家在这里学习生活,公元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带兵侵入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僧侣逃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了光辉。而这也成为佛教在印度走向衰败的转折点被毁灭后的那烂陀寺,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被淹没历史的尘埃里。自从北部佛教进入大乘时代后,民间的佛教的确在式微,高深烦琐的佛教哲学只能在这些最优秀的哲学家手中传承了,这种不停地屠杀、焚烧和骚扰是釜底抽薪,终于将佛教从南亚次大陆抹掉了。
那烂陀寺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灾难,不亚于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焚(据说有位阿拉伯大将认为焚烧的理由是“凡是《古兰经》上没有的,都是不应当保留的;凡是《古兰经》上已有的,都是不必要保留的。”),曾经僧众2万的学术中心,从此消失。也因为突厥穆斯林的入侵,次大陆的宗教宽容结束了,在晚期,佛教中有密宗色彩的金刚宗组织了军队反抗突厥人,他们被消灭殆尽;印度教徒的反抗更烈,也因为他们人数众多的原因,终于存活。但是,所有宗教派别互相辩论的学术时代一去不返(后来的阿克巴时代一瞬即逝),也就是说,规则被少数派抛弃;而默契,因此失效。
自以为有信仰的野蛮人、流窜犯,是印度宗教宽容传统的罪人,是世界文明史的罪人。而后人——只能感叹,却不能回到从前,做历史的仲裁者了。
放眼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教向中亚、南亚、东南亚扩张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蚕食、打击佛教的历史。公元8世纪起,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中亚,中亚大部分佛教国家和游牧部落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公元9-13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前仆后继地入侵北印度,并最终导致佛教在印度的绝迹。到了公元15世纪,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的穆斯林国家又通过武力征服将佛教和印度教赶出这一地区,在东南亚构筑了一个伊斯兰文化圈。在与伊斯兰教的对抗过程中,佛教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遭遇失败。英国学者渥德尔曾说:“佛教教义,尤其是它反暴力的社会纲领……对伊斯兰教的残暴作不出直接的回答。”(《印度佛教史》第十二章第七节“穆斯林的毁灭精神”)这一说法有些偏颇,但也不失为一个有道理的解释。当时印度大部分国家都支持印度教,只有孟加拉的统治者还推崇佛教,佛教失去了来自上层的保护;而在民间,佛教要么被印度教驱逐,要么与印度教融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此时的佛教既无下层根基又无上层支援,在伊斯兰教面前缺乏起码的自卫能力。而“非暴力”的信条根植于佛教思想中,佛教的教义也使佛教徒不可能自己拿起武器、组织群众来反抗突厥人的入侵。当印度教王公与突厥人坚持对抗,当印度教群众此起彼伏的起义使穆斯林统治者不得不放宽宗教政策时,佛教徒却没有组织起任何像样的反抗,只有少数僧侣远走国外,保存了一些古代印度佛教经典。
突厥征服者对佛教和印度教的残忍是令人发指的。根据英国学者渥德尔的引述,“穆斯林从左边杀过去,又从右边杀过来……被征服的人民要么接受伊斯兰教,要么只有死亡一途。”许多印度教神庙和佛教寺院都在劫掠一空后被焚烧,并在其原址上建立起清真寺。但这种烧杀抢掠对佛教的打击更大,因为佛教此时主要集中在北印度和东印度的少数繁华地区,突厥人只要占领这些地区就可以彻底摧毁佛教寺院,消灭佛教的有生力量。而印度教神庙则遍布印度各地,从大城市到小村社无处不在,突厥人无法控制印度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自然也就无法根除印度教。更重要的是,印度教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纲领已经渗透到印度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外族统治者都必须利用印度教来控制印度。而佛教对印度社会虽然曾有很大影响,但却远没有印度教那么深;佛教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现在它的印度社会的影响有限,穆斯林很容易就能将其一举击溃。
佛教唯一象样的抵抗发生在中国新疆于阗佛教王国,在这里佛教徒抵抗了50余年。如今,当我们翻开《突厥语大词典》时,还可以读到穆罕默德•喀什噶里记载的伊斯兰征服者的诗歌:“我们如潮而至,攻陷大小城池,佛堂庙宇全捣毁,给菩萨拉屎撒尿。”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在解释这首诗时说,为了侮辱他们而在佛像头上“拉屎撒尿”。从此首诗歌中又见到了宗教战争既凶猛无比,也非常残酷的情景
从世界范围看当佛教遇到伊斯兰教无一例外的溃败。从佛教这方面来讲,我们当然可以说出佛教一千个优点,一万个优点,但佛教的消极面同样不可小觑,正如《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 蓝琪/译 项英杰/校 所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