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旻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刊江县西南20里,古运河和仪扬河汇合处,三叉河口西南岸,为清朝扬州八大名刹之一。
高旻寺始建于隋朝,清朝时达到全盛,经两次扩建,规模宏大。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天中塔,塔旁建庙,称“塔庙”。康熙帝第四次南巡驻跸寺内,曾登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浩渺四眺,浩渺无际,遂赐书额“高旻寺”,并御制《高旻寺碑记》称它“龙归法座听禅偈,鹤傍香烟养道心”,有超尘脱世之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高旻寺西修建“塔湾行宫”。四十四年春,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驻跸新建行宫。行宫面积比高旻寺大,有高大的围墙与寺院隔开。高旻寺当时与镇江金山寺、成都文殊院、新都宝光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
康熙年是,寺内有大雄宝殿五楹,供本世佛,左右有御碑亭。大雄宝殿之后为金佛殿,最后为天中塔。清道光、咸丰年间塔皆毁。同治、光绪年间复建增修,并建御书楼两层。近现代住持高旻寺的高僧有月朗和来果法师等。来查(1881-1953年)法师,俗姓刘,法名妙树,号净如,湖北黄冈人。1905年到句容县宝华山出家,后到金山寺参禅,勤学苦修,十年不懈。1928年到高旻寺,拜月朗方丈为师,他住持高旻寺期间,整顿寺院,严行戒律,革除积弊,恢复旧制,成绩显著。寺中的宝塔、大殿、禅堂、延寿堂、如意寮等建筑都得到修建,便高旻寺初具规模。
1949年后,高旻寺仍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同佛教界管理使用。可惜十年动乱中,有关单位占用,拆除了大殿,另修了楼房,使这座千年古刹濒临废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贯彻和落实。1983年,高旻寺被国务院烈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德林法师等僧众重返寺院。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占用单位遂步迁出,高旻寺重新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
“文化大革命”,高旻寺的一枚老山碧玉镂刻的玉印被当作“四旧”,以10元价格卖给扬州市文物部门。这枚玉印重6斤,呈方形,顶部雕有两只狮子,印面刻有“敕建维扬高旻禅寺记”九个篆字,十分珍贵。落实政策后,这枚已流入扬州市文物商店的玉印又完好无损的归还高旻寺。
近年来,高旻寺集资遂步修建寺院。在香港等地佛教徒的捐助下,1989年11月,高旻寺新禅堂举行了落成典礼。
这座禅堂由德林法师亲自设计,新颖独特,呈不等边八角形状,青砖绿瓦,古朴典雅。堂内光线柔和,清静整洁,可容三四百人打坐参禅。新禅堂的建立,继承和发扬了高旻寺坐禅打七“一支香”传统。还新修了方丈室、接待室和大雄宝殿。重建的大雄宝殿规模宏大,采用钢筋水泥结构,到1991年底,主体建筑基本完工。古老的高旻寺将以它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