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道场 >> 南亚 >>

婆罗浮屠塔

分享到:

婆罗浮屠:从重新发现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个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罗形式出现的巨大的大乘佛教遗址,约于公元前800年由夏连特王朝在爪哇中部建造,竣工后不久便被废弃。塔底呈正方形,周长约120米,总面积将近1.5公顷。中央圆顶距塔底35米。

  1814年: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重新发现了该塔,清除了周围的碎石和杂草。专家们根据绘画编制了文件。

  1885年:发现了“隐基脚”--原始塔底,并发现了为防止建筑物倒塌而修建的挡土墙后面的浅浮雕。

  1907-1911年:西奥多·范·埃尔普进行了第一次修复工作。他拆除并重建了三个圆台和窣堵波。

  1955年:印度尼西亚请教科文组织就防止遗址倒塌的问题提出措施。

  1972年: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拯救婆罗浮屠的呼吁。

  1975年-1982年:修复工作进行。

  1983年2月23日:举行竣工典礼。费用总计20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由印度尼西亚政府支付,700万美元由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运动筹措,参加这一运动的国家有27个。

  1991年:婆罗浮屠塔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在公元八世纪的爪哇,强盛的夏连特王朝的统治者皈依大乘佛教。他们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建造了这座设计精良的石头佛塔。成千上万名工人、工匠和艺术家参加了建筑。但是,他们的这个杰作却寿命短暂!”

  黎明时分,一望无际的椰林在朦胧的晨雾笼罩下还在沉睡,而在东方,默拉皮火山那优雅的廓影背后已是金光万道。烟雾从这座火山升起,袅袅依依。山下,平原正在苏醒,零零落落地传来雄鸡的报晓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一圈圈窣堵波在清晨的冷寂中默默站立着。我可以看见面朝东升之旭日的佛陀像;新的一天的霞光似乎一时一刻都没有打断他的沉思。

  朦朦胧胧中,我看到一个身着白色衣服的男人坐在中央窣堵波脚下。嘴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我侧耳倾听,原来他正在念经。他也许是爪哇的一个佛教徒。太阳照在默拉皮山上,他双手合十,平静地向太阳致意,然后默默地走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观婆罗浮屠。对这座古迹了解得越多,我越为它的美丽感到迷惑。大约20年以前,教科文组织为拯救这一古迹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有27个国家对此作出了反应,并且与教科文组织和印度尼西亚专家合作,在10年时间里搬运了一百万块石头,目的是使个chandi恢复本来面貌。婆罗浮屠是一个特别的古迹。它不是寺庙,因为它没有膜拜或祭祀的地方,它是一个巨大的佛陀神殿,既是窣堵波,又是曼荼罗(宇宙的表象)。

  在八世纪的爪哇,强盛的夏连特(夏连特:群山之王)王朝的统治者皈依大乘佛教,这是一种大约诞生于西历纪元开始时期的佛教。他们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大约在公元800年建造了这座设计精良的石头佛塔。成千上万名工人、工匠和艺术家参加了建筑。但是,他们的这座杰作却寿命短暂!婆罗浮屠竣工不到一个世纪,便被渐渐遗忘,就像古印度的土佛塔那样,在使用七天之后便又化为尘土。

  为什么这个在爪哇中部还建有其他杰作的王朝却在公元十世纪废弃了这座佛塔,而将其注意力转向爪哇岛东部呢?是因为默拉皮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强烈地震吗?就像庞贝城被岩浆灰所覆盖那样,婆罗浮屠也沉睡了1,000年之久。这个被深深埋藏在灌木丛中的传说中的遗址直到1814年才得以重见天日。当时的英国驻爪哇总督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派员前去调查,终于找到了它。

三界

  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婆罗浮屠。在昔日称为爪哇花园的古杜平原,用兰灰色多孔火山岩建造的这座圣殿耸立在平坦的山顶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阶梯式锥形建筑,顶端是一个很大的钟形窣堵波。从远处眺望,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物都围绕着这个窣堵波。

  稍近一些,你可以发现塔底四周有一堵巨大的防护墙,也许是在建造佛塔时用来支撑佛塔的。防护墙掩盖了真正的基石或者说是“隐基脚”,隐基脚上饰有160幅浮雕。这些浮雕发现于19世纪末,其后不久就被考古学家拍摄了下来。

  这些“看不见的”浮雕描述了人类无法摆脱的欲界。一些人认为,这些浮雕是出于宗教动机,有意隐藏起来不让香客看到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一方面,“隐基脚”上还有未完成的浮雕,这表明,由于某种意料不到的事件,工程突然停止了。另一方面,这样一个错误发生在一座经过如此周密安排的佛塔上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面进行解释。曼荼罗的这一部分代表着“终极真理”:四周中部都有阶梯,拾级而上,可到达佛塔的顶部。

  圣殿的主要结构由这个塔底和建在塔底上的五层方台组成。上部结构由三个圆台组成。这就是佛塔的基本形状:方台,代表大地;圆台,代表天空,合起来组成了数字9,而9是佛教的至高数字。

  第二层平台开始有走廊。走廊必须顺时针参观,这是为了尊重宗教仪式上的绕行。走廊的墙上有1,300幅浅浮雕,全长2,500米。这是色界。在这一阶段,人虽已摒弃了各种欲望,但仍然有名有形。这部巨大的石书记载了佛陀的一生,就像经文中叙述的那样。走廊四周的栏杆外每一个凹角都有一个石佛陀,盘腿坐在一个莲花座上,总共有432个。

  然后,我们来到佛塔上部的底部。一直被栏杆阻挡的视野在这里突然开阔了,因此,当人们进入无色界时,就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在婆罗浮屠,从大地到天空,从有形到无形,这种过渡是一种平和的过渡。它没有严格保持方形:每个方台的边缘都向外突出,打破了生硬的直角形状,这样也许是试图用建筑风格来打破香客绕行时所产生的单调感觉。我个人认为,这是有意向圆台过渡。从航摄照片来看,头两个平台并不完全是圆形,略加变形之后看起来更像方形!只有顶端的平台是一个真正圆形。

  婆罗浮屠的三界标志着窣堵波盘旋上升、指引香客走向终极真理的各个阶段。中央的这个窣堵波不像其他窣堵波那样在墙壁上有凿有小孔,上面什么都没有:顶端虚空一无所有。佛陀本身是隐藏着的。他似隐似现,似有似无。72个小窣堵波,墙上凿有小孔,矗立在三个平台上,每个窣堵波上都有一个佛像。佛像的脸只能透过石孔隐约可见。石孔形态各异,而且越接近中央的窣堵波,石孔就越少,这象征着佛陀越来越无形了。所有佛陀都摆着同样的手势。这种手势表示法车仑永远转动。

  当我们到达顶部时,我们突然也感受到了大乘佛教的宇宙现。在这里,太极现出它的本来面目,佛光产生了!是的,婆罗浮屠日夜闪烁着色彩千变万化的佛光,本身就像一座巨大无比的灯塔,光芒四射。这座圣殿的504个佛像,面对着罗盘仪上的四个方向,以仁慈而明亮的眼光拥抱世界。不仅是这些窣堵波,而且还有护墙上的凹角、小塔、这座大建筑物的最细微部分,无不面向天空,似乎想抓住过往飞云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