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道场 >> 其他 >>

浙江寺院文化概述(3)

分享到:

   金华大佛寺三面山岩凌空,南向密林,松竹互攀,游此古刹,似入仙境,寺三门联:
   钟喁鼓鼓应钟钟鼓声声入云去
   松援竹竹攀松松竹翩翩迎客来
   写出了此景此情。
   杭州净慈寺郑煜写的联:
   松韵鼓笙簧和南屏之晚钟清如雅奏
   禅心开定慧对雷峰之夕照湛若明生
   写出了净慈寺之所以闻名遐迩的优势和特色。
   佛教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不少著名的诗人以浙江寺院为题材,留下了大量的诗篇。王安石的“山山桑柘绿浮空,春日茑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形象地写出了青山绿海之中的梵王宫——天童寺。杭州天竺三寺之四周,峰峦耸秀,林木深邃,修竹参天、溪泉长流,环境幽雅,历代诗人如苏东坡、白居易、李白、张祐、崔颢、张籍、皮日休、李绅、陆游等曾几次来游,并留下了诗篇。李白的《与从侄杭州府刺史良游天竺山》云:
   挂席凌蓬印,观涛憩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疯惊秋。
   览云侧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响,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灵隐寺四周有晶莹澄澈的冷泉,有玲珑幽邃的洞窟,有典雅端庄的亭阁,有栩栩如生的造像,成为诗人驻足留迹之地。白居易灵隐寺诗云:
   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石佛寺是个清幽净境,四周山峦相衔,青山怪石,突兀峥嵘,古木覆盖,修竹掩映,历史名人留下了不少诗、联和题刻,宋石享之《宝相寺》诗云:
   只因寻胜到林泉,四抱回峰万景连。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
   浮屠照水光相映,古木临崖影例悬。
   风露了非人世界,恍疑身似洞中仙。
   规模宏大殿宇雄伟的国清寺,后有五峰环翠,前有双涧回绕,风景秀丽,国内外前来烧香求佛、诵经做道场的络续不断,道场的念经声、钟声、木鱼声给国清古寺增添了奇异色彩。陈从周1980年曾写《国清寺夜半参佛事》诗云:
   暂别尘寰事,空山叩寺门;
   万松人俱寂,月下几钟声。

     四、浙江寺院——名僧如云,高僧辈出

   在浙江近1800年的佛教史上名僧如云,高僧辈出。我国佛教第一个成立的宗派创始人智顗于38岁率弟子二十余人入天台山建草庵居住十年,集当时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发展成一家之言,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信奉,称为天台宗。天台宗的名僧尚有湛然和四明知礼,被称为中兴之祖。洞山良价受师于诸暨五泄禅寺,后与其弟子曹山木寂同创“曹洞禅宗”,成为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禅宗的名僧有主持过雪窦寺、净慈寺并中兴灵隐寺,使法眼宗崇旨弘传高丽的永明延寿;有提倡三教合一的灵隐契嵩;有以提倡“看话禅”著名的杭州经山寺大慧宗呆和以提倡“默照禅”著名的天童正觉宏智。隋唐之际会稽嘉祥寺的吉藏,开创了名盛一时的三论宗,他的学说弘传日本和高丽。湖州的道宣是中国佛教律宗(亦称南山宗)的创立者。傅翕号称傅大士,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传的2000多高僧中,号称“大士”的中国人,只有傅翕一人。列明末“四大高僧”之首的云栖袾宏,在士大夫中影响很大,对促进居士佛教起过重要作用。律学名家僧、在佛教艺术上很有造诣,完成了世称“三世石佛”的新昌大佛,流芳百世。寒山、拾得是唐贞观年间的二位隐僧,又是诗人。《全唐诗》中载有《寒山诗》和《拾得诗》各一卷。清雍正帝《御选语录》中,列有《寒山拾得诗》一卷,将寒山、拾得诗与禅家语录同一视之。唐末五代名僧号布袋和尚契此,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一首偈语而化。时人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中塑了他的像。杭州灵隐寺出家的济公和尚常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捉弄、惩罚坏人,帮助受委屈的穷苦百姓,深受后人的怀念。五代时,金华兰溪人禅月大师贯休,其诗“不下二李(李白、李商隐)、白(白居易)、贺(贺知章)”,又是一位以书法和水墨画著名的艺术家。
   近代浙江更是高僧璀灿。著名爱国诗僧敬安,字寄禅,27岁在宁波阿育王寺舍利塔前礼拜,点燃自己的二个手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号“八指头陀”。名僧太虚、应慈都在天童禅寺依寄禅受具足戒,太虚是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领袖。1913年2月,太虚在寄禅和尚逝世追悼会上,发表了教理、教训、教产的佛教“三大革命”的演说。应慈1962年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普陀法雨寺的印光法师曾在上海宣讲净土佛理,被称为净土宗第十三代世祖。谛闲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主办过宁波观宗学社(后改名弘法研究社),皈依弟子十万余人。辑有谛闲大师全集行世。曾任宁波七塔寺、天童寺方丈的园瑛法师,1929年起连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七届,建国后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弘一法师是现代著名律宗大德,也是新文化运动早期活动家。

     五、浙江寺院——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

   浙江是“人文渊薮”之地,历代名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文物史迹和题刻,其中不少部分和寺院有关。长兴县下箬寺圣井,系南朝陈武帝故宅遗物,武帝出生时,以此井之水洗澡。原在圣井旁的《圣进铭并叙》碑,为隆庆元年(1567年)吴群归有光撰,明代小说家淮阴吴承恩书。所书碑楷中带行,笔法流畅。
   绍兴法华寺碑,全称“大唐秦望山法华寺碑”,由唐书法家李邕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撰并书。为兴建法华寺记事碑。额雕双龙戏球。李邕(678-747),取法二王(羲之、献之)而有所创造,笔力沉雄、自成面目,时称“书中仙手”,对后世影响较大。普陀山是佛教名山,岛上有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手迹的碑刻5处,明代石刻杨枝观音像保存至今,完美无缺。仁寿寺所在的南明山有众多的摩崖石刻,北宋米芾师字“南明山”和沈括的亲笔石刻,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苏轼在宝成寺后宝成院赏牡丹有感题《赏牡丹诗》,刻于摩崖,朱求洵题是岩为《感花岩》,刊刻壁间。世称感化岩刻诗。陆游晚年经常登绍兴禹迹眺望沈园、追忆与唐婉在沈园邂迢之事,每每不能胜情。五浅禅寺的门额石刻“三摩池”为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