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道场 >> 浙江 >>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三)法华圣地天台山(3)

分享到:

  湛然(711—782),唐代僧人,天台宗九祖。俗性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世称“荆溪大师”,又称“妙乐大师”。其家世习儒学。17岁游学浙东,寻师访道。20岁求学于台宗八祖左溪玄朗(673—754)门下,习天台宗教义。38岁在宜兴净乐寺出家,既而往会稽从四分律相部宗名僧昙一,广穷律部。后在吴郡开元寺讲《摩诃止观》。玄朗圆寂,湛然住天台山国清寺,以中兴天台宗为己任,他对门人弟子说:“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乃发挥祖述,撰天台三大部的注释及其他凡数十万言。他显扬宗风,对抗诸宗,使天台宗复兴于世。天宝、大历年间(742—779),玄宗、肃宗、代宗连诏,固辞。晚年归天台山国清寺,学徒云集。德宗建中三年(782)圆寂于该寺,终年72岁,塔于智者墓地西南隅。湛然在佛学上首创“无情有性”说,认为木石等无情之物亦有佛性,发展了天台宗教义。弟子有道邃、行满、元浩等39人。主要著作有《法华玄义释签》、《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止观义例》、《金刚钅卑》、《法华三味行事运想补助仪》、《始终心要》、《十不二门》、《法华文句记》、《摩诃止观搜要记》等。
  羲寂(919—987),五代时期僧人,天台宗十五祖。俗姓胡,温州永嘉人。幼入开元寺出家,后至天台山研寻止观。因经安史之乱、会昌灭佛,天台经典“零编断简,本折枝摧”,金华古藏中仅得《净名疏》。乃通过德韶请吴越王钱亻叔向朝日购获不少经籍,为天台宗的复兴奠定了基础。曾于佛陇道场、国清寺讲训,后兴螺溪道场,“四方学者雾拥云屯”。其弟子最著名者即高丽人义通,被尊为天台宗十六祖。主要著作有《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
  知礼(960—1028),北宋僧人,天台宗十七祖。俗性金,字约言。四明(浙江宁波)人。7岁依汴京太平兴国寺洪选出家,15岁受具足戒,专研律部。20岁至宝云寺从义通学天台宗教观。义通圆寂后受请住四明乾符寺,遂开讲席,学徒云集。咸平六年(1003),日僧寂照携其师源信并有关天台教义的疑问27条来询,他依教答辩,著《问目二十七条答释》。之后主“妄心观”,领导同主“真心观”的晤恩一派的辩难。自认为是天台宗正统,以山家自称,而将晤恩一派贬称为山外,天台宗有山家山外之分,即始于知礼时代。大中祥符二年(1009),重建保恩院。六年建念佛施戒会,自此岁以为常。天禧四年(1020),宋真宗特赐“法智大师”号。其著作还有:《金光明经文句记》、《金光明经文义拾遗记》、《观音别行玄义记》、《观音别行疏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十不二门指要钞》、《大悲心咒行法》、《十义书》、《观心二百问》等。知礼为天台宗的中兴作出巨大的贡献。
  佛教在天台山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派还有禅宗。唐代,高僧遗则开始将禅宗传入天台山。五代时期,高僧德韶在天台山兴建13道场,弘扬法眼宗,使禅宗在天台山得到很大的发展。宋代建炎四年(1130),高宗下诏“易教为禅”,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也变为禅宗“江南十刹”之一,反映了当时天台宗与禅宗一消一长的事实。
  遗则(773—830),唐代僧人。俗性长孙,京兆长安(陕西西安市)人。20岁依牛头山慧忠出家,得其心要。后南游天台,至佛窟岩隐居,“盖薜荔,荐落叶”。后在此弘扬牛头禅法达30余年,从其学者甚众。其学被称为“佛窟学”。遗则善属文,其著作主要有《宝志释题》、《南游傅大士遗风序》、《无生等义》以及歌诗数十篇。
  德韶(891—972),五代时期高僧。俗姓陈,缙云人。幼年出家于本郡,同光(923—926)中,为探求知识,寻访名山,行程不计其数。初学于投子山和尚,后师临川法眼禅师,得其心要,遂承其嗣。于天台山兴建十三道场。弘法眼宗。周世宗于显德二年(955)下诏灭佛,幸天台处吴越内地,未罹此难,而且德韶依靠吴越王钱亻叔的支持,使禅宗在天台山有了很大的发展。此外,他还在天台山兴智者道场数十所,亦禅亦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禅教一致的趋向。《宋高僧传》赞颂他:“功成不宰,心地坦夷,术数尤精,利人为上。”时江浙一带尊称他为“大和尚”。终年81岁,法腊64。有弟子百余人,其语录流传很广。
  
   三、天台山与日本朝鲜佛教
  佛教天台宗远播日本始于唐代。鉴真(687—763)大师,曾从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的弟子弘景律师学习戒律和天台教义,是灌顶的再传弟子。天宝十三年(754)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他在日本传播律宗的同时,也大力弘扬天台教义。其弟子台州高僧思托随师东渡日本,在招提寺内宣讲天台教义,兼弘律宗,扩大了天台山佛教在日本的影响。日本僧人最澄(767—822)研习鉴真等人东渡时带去的天台宗教典,并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带弟子义真西渡入唐至天台山,先后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及行满学习天台教义,后又从天台山禅林寺僧然习牛头禅。唐贞元二十一年(805),最澄学成归国,临行,唐台州剌史陆淳及台州司马吴岂页等都以诗话别。台州剌史陆淳《送最澄?梨还日本》诗云:“海东国主尊台教,遣僧来听妙法华。归来香风满衣械,讲堂日出映朝霞。”最澄回国后创日本天台宗。公元822年最澄圆寂,嵯峨天皇批准在比睿山建立天台宗太乘戒坛。最澄弟子圆仁、圆载等也先后入唐求法,发展了日本天台宗。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宋代,日本天台宗寂照率徒7人前来,得到宋真宗接见。至天台山谒天台宗十七祖知礼,代其师源信提出27个问题,知礼遂作《问目二十七条答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天台宗高僧多次前来朝拜祖庭,于国清寺大雄宝殿东侧建祖师碑亭,内竖智者、行满、最澄三座丰碑。1988年又在天台山佛陇真觉寺建“般若心经塔”,日中佛教界关系越益密切。天台山佛教禅宗正式弘传日本当在南宋及元代。日本高僧荣西(1141—1215)两次至天台山从万年寺住持虚庵怀敬习黄龙派禅法。归国后建圣福寺,弘扬临济禅法。宋嘉定十二年(1223)日僧道元入宋求法,师事曹洞宗十三祖如净,得芙蓉道楷所传之信衣、嗣书及《宝镜三昧》、《五位显诀》等回国,创兴圣宝林禅寺,后又创永平寺,为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日本临济宗、曹洞宗此后不断有人入宋、元求法寻根,禅宗在日本日益兴盛。
  天台山佛教传播朝鲜要早于日本。南朝时前来中国求法的朝鲜僧人已经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玄光。他曾从天台宗三祖,得其密授“法华安乐行门”,归国后于熊州翁山结茅弘法,门生“譬如众鸟附须弥山,皆同一色”。南岳衡山和天台山国清寺祖堂内,图画28人,“光居一焉”。开皇十六年(596),高句丽僧人波若至天台佛陇从智者学法,在天台山华顶修道16年未曾下山,后坐化于国清寺。天台八祖左溪玄朗门下弟子中,有新罗僧法融、理应、纯英。唐景福元年(892),新罗僧道育来天台山求法,住平田寺(万年寺),修道40余年,晋天福三年(938)坐化于此。天台宗典籍经战乱及会昌法难损失严重。宋建隆元年(960),吴越王钱亻叔在天台十五祖羲寂要求下,遗使以50种宝向高丽求取。高丽王派高僧谛观奉教典前来,并嘱道:“於中国求师问难,若不能答,则夺教文以回”。谛观往谒羲寂,“一见心服,遂礼为师”,而且在螺溪一住10年,直至坐化。与他同时代的天台宗十六祖义通(907—988)也是高丽人。晋天福年间来游中国,至天台先后师事德韶及羲寂。宋太祖赐所居寺额为宝云寺,义通被称为“宝云大师”。他在此弘扬教观20年,升堂受业者不可胜计,天台宗十七祖知礼即出其门下。端拱元年(988)坐化于宝云寺。真正把天台宗传入朝鲜的是高丽文宗王第四子义天。义天(1009—1101),俗名王煦。宋元丰八年(1085)来华求法,从天竺寺慈辨习天台教义,后游天台佛陇,礼智者大师塔。元?元年(1086)携教典经书3000余卷回高丽,于高丽肃宗二年(1096)创高丽天台宗。编、著有《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圆宗文类》)并《释苑词林》等,依《总录》刊行教藏章疏4740卷,后人称之为《义天续藏经》。后人编其遗文为《大觉国师文集》。到过天台山的朝鲜僧还有竞让等禅僧。新罗僧人集中居住,乃至于在国清寺内形成“新罗院”。这些都说明,朝鲜佛教与天台山佛教自古以来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往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