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对于多布巴的判教,多罗那他的判教思想在认识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多罗那他为了抬高本派教法,独列了它继承的“大中观”学派中的经典,即认为未转法车仑的经典为了义经,而把初转法车仑和中转法车仑全都归为不了义经,反映了觉囊派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教法思想上的斗争在判教思想中的体现,也说明了这时的觉囊派的判教思想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还有一方面就是第一次在觉囊派判教中对密宗进行判释,将其他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个层次,并对他们所依经典及传承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
多罗那他将印度学派分判为外道、小乘、大乘、金刚乘的认识,这在觉囊派的判教思想发展史上是最全面也是最系统的。这一方面体现了印度对印度学派思想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当时因政治斗争而促使教派间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对本派与他派传承关系、教法思想做一明确分别的时代需要,他的这种判教从宏观上说,应该是对所有经典在以“时”判教前提下,用“三转法车仑”的原则,并结合众生“根器”考量,对佛教思想进行的整体判释。其判教思想的系统性,具体体现在他对“中观”“空性”“佛性”等思想的集中的阐述,这相比多布巴在《了义山法海论》中的相对分散,显得集中了许多,目的性也更强了。从近人阿旺罗追扎巴所写的《觉囊派教法史》中对觉囊派判教思想的论述:
“佛在印度婆罗莸斯仙人说法野兽栖息的森林(鹿野苑)中,主要考虑小乘种性,初转分别四谛法车仑、以《别解脱戒经》、《四昆奈耶》、《百业经》、《缘起经》、《法车仑经》、《解深密经》等大小五十部经典为代表。这次所转的小乘无量藏法车仑乃佛因势因时,依不了义而说,成为后来产生争论之根由,这是《解深密经疏》所说。佛在印度如何宣讲大乘法?以后如何发展传播?首先,般若乘是佛于中转法车仑和末转法车仑中所讲。佛在灵惊山、吉祥米积山等地,为大乘中根种姓的徒众二转法车仑,讲无相、离戏论法车仑,所讲经典以广、中、略品十七部《般若经》为代表,转无量藏法车仑。《解深密经疏》说:“亦为因势所说,成为争论之根由”。又在印度昆舍离城(广严城),佛主要考虑大乘种姓之上根徒众,三转法车仑,讲说分别胜义、究竟诸法本性、法性光明、善逝如来藏、不退了义、能示轮语的法车仑,以《如来藏经》、《胜曼经》、《央掘魔罗经》等多部不共经典,以及《解深密经》、《楞伽经》等二十部共同经典为代表,转无量藏法车仑。这次转法车仑不因势因时,唯依胜义讲说,所以不生争论。”
我们可以看到多罗那他的判教思想完整,以致在他之后少有超越。这一方面说明多罗那他在佛学思想的巨大成就,使觉囊派的判教思想在他的时侯趋于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在多罗那他之后,由于格鲁派在政治上对其进行打压,使觉囊派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后其虽能保持在康边的生存,但却无力实现再次的中兴,以致在思想上没有了新的发展的现实。
结论
综观觉囊派判教思想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1)上师在觉囊派教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觉囊派的判教思想就是觉囊派的高僧由实践到理论逐步发展而来的,在觉囊派中,在思想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域摩·弥觉多吉、多布巴·喜饶坚赞、多罗那他。域摩·弥觉多吉开创了对佛教的核心思想“空性”的认识,使“本派”和“他派”分开,并用提倡“瑜伽六支”修行的方法与其他教派在修行上区分开来,多布巴·喜饶坚赞对本派教法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而多罗那他则把觉囊派的佛学思想进一步系统化。一个问题的提出,接下来就是不断的丰富和阐述,并最终使它系统化。觉囊派围绕对“空性”思想的认识,通过判教的方法逐步构建出了一个系统的佛学体系就说明了这一点。(2)觉囊派判教思想发展承层次性。从总体上来说觉囊派的判教可分为三方面:对印度学派的判释;对佛教经典的判释;对教理思想进行的判释。三方面的判释应该说是平行的,从深层次来说,它们内部是相通的,这三方面的判释思想是一致的。但由于时代不同,矛盾各异,致使觉囊派在阐述判教思想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侧重点,从域摩,弥觉多吉到多布巴·喜饶坚赞,再到多罗那他呈现出的从最早的密宗“他空见”认识到对经典的分判,再到印度学派传承的判释,体现了觉囊派判教思想的时代性。(3)觉囊派判教体现出很大的学术性特点。觉囊派把本派的思想渊源上推至印度佛教的各学派传承中,着重于对印度各学派思想的评判,以此来推崇本派教法思想高妙,而少有对同时期其他教派教法思想作评判。在对本派显宗思想的认识上,呈现出博采众长、各取所需且以我为主的形式来对本派教法思想进行构建。同时,觉囊派在判教思想中为营造其教法体系,展开了丰富而广泛的体系论证。但这不是攻击,而是为了说服证实自己所崇法门的优越,应该说这也是因明学在藏地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