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假使有人执有“无自性”,也要同样受到破斥。“中覌论覌有无品”说得最透辟:
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
因有有法故,有坏名为无。
若人见有无,见自性他性,
如是则不见,佛法真实义。
因为决定要有那有性,才可以对待成立无自性;现在旣没有有自性,那无自性当然也不能成立了。在龙树的中道义上,是什么名相都不许执着。如果固执一义为定实,无不遭破。这是龙树辩证法底基本辩证法特征之二。
三、绝待覌。反对一切分别戏论而和诸法实相相应。龙树用相依相待的辩证法来阐明诸法的存在和生起;再由相依相待来显示不执一边的中道义;更进一步着服于破斥一切戏论执着以达到绝待的寂灭的境界——湼槃。因此“中覌论覌湼槃品”明白的说:
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
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湼槃。
二无、四不,便是湼槃(寂灭义)状态。着重指出在超越一切戏论而内证于寂灭,这唯内证相应的境地,不是心行言语所能达到的。所以“中覌论覌法品”说: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
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湼槃。
可见龙树的辩证法不仅说相依相待的方法,它的目的完全着眼于“寂灭’,即“中覌论”说的。
因缘所生法,即是寂灭性。
寂是寂静,指缘生法自身本来就是如此;灭是消灭那本来如此缘生法上人们所起的诸惑戏论的执着。那些执有生灭、常断、一异、来出,就象眼中有医看到空华一样,不能照见诸法毕竟空理。缘生无自性,生亦无自性,缘也无自性,起而不起,宛然而寂然。好象云露笼罩看的庐山而于庐山真面毫无干犯一样。龙树也不是不说空,但他所谓空,不是常人所认为与不空相对待的空,因为旣称之为空,在槪念上即落于相待,还是假名,空的言外之意,龙树着重点仍在超越一切戏论执着而内证于寂灭。在“无自性”的意义上,“中覌论覌湼槃品”提出:
湼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
世间与湼槃,亦无少分别。
湼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
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龙树把湼槃(真实世界)、世间(经验世界)统一来看,给湼槃予以一种新的解释,显然与早期佛教“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湼槃”(杂阿含经,卷一八)的以灭尽生死为湼槃,有很大的不同。龙树是大乘佛教理论奠定基础人之一,纯求出世的声闻乘教法的理论已不能适应他的时代,他企图佛数和世间法得到统一,树立一种理论的根据,不能不把早期佛教的湼槃论予以相对的否定。但龙树的旨趣,仍然在转世间为寂灭,由相对真实达到绝对真实,而这种绝对真实又不是靠着经验的普通方法所能认识到的。推论思想的方法和结论对于“绝对”的认识只是初步学习方便法门;到了体证阶段是被斥为完全无用的。由绝对真实的覌点看来,宇宙是一个如如不动的整体,那里旣没有东西产生,也没有东。西消灭。这是龙树辩证法千条万绪的汇归处,我们于此领会,才不至陷于寻章摘句之失。
三 简短的结论
本来说万法由各因众缘交会而存在,说它没有不从缘生而有独立永恒的实体,万法旣没有不从缘生而有独立永恒的实体,可以说它是空。这种看法,于事实不无征,于逻辑亦讲得通,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龙树辩证法最后在于超越一切戏论执着而内证于寂灭,而内证的寂灭境界又非思维语言所能达到,他的辩证法显然是为理解佛家的最极甚深境界打下一个缺口。在龙树,这是极自然的事,因为他是位忠实于佛教,是佛教哲学的伟大思想家。苏联斯彻尔巴次基说:
布拉得烈Bradley对于日常世界中,差不多一切的槪念,如事物和性质,关系,空间和时间,动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驳斥,与龙树的否定论相吻合,这是很令人注意的。从印度人的覌点来看,布拉得烈可以说是一个纯正的中覌派的哲学家;在这些相同之处,我们在黑格尔Hege1的辩证法和龙树的辩证法之间,或者发现更重大的亲切的类似。
布拉得烈(1846-1924)乃现代英国绝对论者,新黑格尔逻辑学家,他说:哲学是怀疑的,因为它要“知道和致疑于一切先成的槪念”。这不是说致疑是哲学最终的性态,不过不怀疑的人永没有进它的门罢了。布拉得烈的辩证法我们没有读到他的原著,还不明白。至于黑格尔(1770-1831)倡绝对的唯心的辩证法,他以为宇宙是一绝对的精神或覌念,永据辩证法的程序来表现的。思想与“有”,在他是同一的。黑格尔发见了辩证的程序,都是三合而成(间也有合四范畴而成的,然为数极少,可称例外):初则出“体”Thesis(肯定自身to affirm itself);其次就从体中推出其“反性”antithesis(否定自身to deny itself);旣反正都通,则两面参合,把体和反性统一起来称为“兼性”Synthesis(否定其否定to deny its negnation);兼性旣成,那么反正的差别去掉而为次级的体,体又有反性和它对峙,因而又有其综合的兼性,兼二为一,又成为次级的体,这样下去,由体而兼,兼之又兼,其体愈后,其所兼的内容愈复杂,直至最后的“绝对性”Abso1ute则为无外之大,把一切同中之异,异中之同,都包罗起来。黑格尔由体而反性而兼性而达到最后的绝对性。龙树则由“有”而“空”而“中”而达到最后的湼槃(绝待)。彻尔巴次基吿诉我们,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龙树的辩证法之间或者发现更重大的亲切的类似,可能是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的。假如是这样,可见两位唯心辩证法哲学家,对于现象实相的理解,真是智者所见略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