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学是佛教中的三学之一,是连结戒学和慧学的中介和桥梁;它又是静心健身之术,是喜悦之源,是修习心和开发心智的方式方法,是建立清净庄严世界的途径,是近涅盘的清净道。定学的分类可依佛教实际分布的地域而分为南传实习定学和北传实习定学;又可依定学的发展和传承而分为早期定学、中期定学和後期定学,亦即小乘定学、大乘定学、中国禅学和西藏定学,我们的讨论将依这些分类而展开。
小乘定学
小乘定学虽早在公元三世纪就译成了中文,但因师资问题,修定的环境问题和步骤繁杂,加之中国人修行的目的不在证阿罗汉果和涅盘,而目的在於学菩萨行以成佛;所以小乘定学的经典在中国普遍不受重视,研究者少而修者更少;这类的经典往往成了寺院的不动产或装饰品。此是佛教的萎缩相,少闻(学)寡语,更不能因根机而施教,百家争鸣被独唱一句或不立文字之音所淹没,在教化上教条地流向二边:或让人追求来世安乐,或让人追究一句以期顿悟。佛法因之被囚於寺内一角,使众人敬而远之。佛教没了活力,佛法的光辉自然隐匿;佛子自困手足,新学佛法者寡,弘法场地少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今日的大乘系里,有设营立坛以广扬圣教之心者寡,有此行者寡之又寡。设以三学滋润四众者更是寡而少,此是佛教之衰象,僧人之失职。今澳门佛教总会诸大德设菩提之旅之营帜,设三学之高堂,实为应世之悲智妙用。小乘定学多流行於南传佛教国家,如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那儿的僧人不信弥陀,不谈他方净土,深信自己解脱之能力,以弘扬三学十二分教、持戒、修定增慧为日常所务,以证四果和涅盘为目的。依阿含经和小乘论著而言,定是三学中的增上心学,是三种善教中的中善,如”众善奉行”等语,是说明定教为中善,又得有神变等故为中善,人若具定慧,其心力之稳固状况,”譬如坚石山,不为风所动,毁誉不能动”。以三明等的近依而言,定是阐明为六神通的近依,因为只有依於定的成就而得六神通。以行为而言,定是阐明回避称为自苦的极端行为,而戒是阐明回避称为沉溺极乐的行为,慧是阐明行於中道的教。以超越恶趣的方便而言,定是超越欲界的方便,戒是阐明超越恶趣的方便,慧是超越一切有的方便。以断烦恼而言,定是以镇伏断而断烦恼,如以初的近行定等而伏断烦恼。以对治法门而言,定是用来对治缠的。以杂染的净化而言,定是用来净化爱杂染的。以证果的原因而言,定是阿那含果的原因,因为证阿那含果的称为定圆满者。
关於定和定的原理
经典中说,依於“心”而修三摩地;巴利文或梵文的“三摩怠被颉叭?痢?samadhi)一般译为中文的“定”。甚麽是定?觉音在其所著之《清净道论》中说:“善心一境性为定”。此语之意义与“置心一处”,“摄心一处”相近。觉音认为“等持”是定的意义,此即为“平等正直地安置和保持心与心所於一个所缘的境上,或依那法的威力使心及心所平等、平正、不散乱地住於一个所缘的境中”。
若依《法聚论》所载,佛经中的“止”(舍摩陀samatha)、“心一境”(cittekaggata)和“心不散乱”(avikkhepa),“一心”皆是定(samadhi)的同意字。所以,在汉译的《坐禅三昧经》中有“系心一处,是名为止”,“止则心闲少事,故心住一础薄靶亩ㄊ堑佬纳⒎堑馈薄S炙担骸跋敌牟涣钔饽睿?饽钪钤瞪阒?罨怪浦?钭。?敲?恍摹薄!靶淖∫淮σ嗖怀凵ⅲ?敲?ǜ?薄!鹅?匾?ň?酚小俺V咕泊Γ?恍亩俗??媸直漳浚?闵砜谝猓?骱龇乓荨薄!洞锬Χ嗦揿??犯?诙喾矫嫦允玖恕爸埂焙汀肮邸?vipassana)在引心向定入禅上的密切关系和相辅作用,如言:“修行观若增制之令从止;修行若止增,起之令从观”。
系念修心以得定入禅的原理,《坐禅三昧经》是这样说的“系意观行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念令还,常念观心,心出制持,若心疲极,住念所缘,舍外守住,譬如猕猴被系在柱,(疲)极乃住息;所缘(境处)如柱,念如绳锁,心喻猕猴;亦如乳母,常观婴儿不令堕地,行者观心亦复如是,渐渐制心令住缘处,若心久住是应禅法”。此修禅定的原理与禅教中牧牛图所显示的道理相应。
定的相、味、现起、足处
依据《清净道论》所说:“定以(心意)不散乱为相(或特徵),以消灭散乱心为味(或作用),以心不散动为现起(或现状),据`乐者之心而善等持’的语句,因而知乐为定的足处(近因)。”
心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修定就是修心、改造心、强化心或令心升华。所以要想修好定或对修定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必要对心有个了解。
小乘经典中对心之锐利和作用,虽然还没谈及如大乘经论中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心所造”的地步,但也啃定了心力之不可思议。此引《法句经》中的法句以显示之。《法句经双品》中说:
一切(恶)法,心为前导,心为主使,由心促成;
若人以邪心,或言或行动,苦恼跟随他,如轮随牛足。
一切(善)法,心为前导,心为主使,由心促成;
若人以净心,或言或行动,安乐跟著他,如影随其身。
依此而言,一切事(或法)都是依心的关系而存在,特别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心作主宰,作领导的,由心力所促成的。现代科学的发达,有征服太空的威力,成就极大,不但旅游太空登上了月球,还正向其它星球进军;对人类的物质文明贡献也极显著,例如电话、电视业的发展,能使人们听到和看到遥远的声音和情境,从前蜀地的出家人去浙地朝拜观世音菩萨来回数月,而去印度朝拜佛教圣地来回则要数年;利用现今的交通工具,一周便能让人如愿以偿。再如电灯代替了腊烛,电脑代替了毛笔,动力机使水牛和毛驴进了动物园。这些说明心力的作用,和心被善引导时,可以造大福给予人类,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从而改变人的某种命运。但是,如偏重於物质科学的发展,做其奴隶,而忘却对本身,对自心的省察、调御和改造,那结果一定是:物质科学的发展成就,都会成为增加苦痛的因素。i如核子能力的运用,以善心用之可以给人以光明;以恶心用之可以摧毁种族国家乃至全人类,所以法句第四十二颂说:“仇者对仇,怨者对怨,心被邪使,为害最大”;而第四十三颂则说:“非由父母为,亦非亲族作,心被善导引,造最是大”。由此而言,人物无论大小,只要有心,心是活的,皆有必要进行心之了解、分析、归类、调理,以及分别对待等。这样去作,於世出世法上皆有好处。如何了解呢?方法很多,不过学佛学者,应从佛教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