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熊十力哲学看因明的理论性格和地位(2)
时间:2008-07-27 17:50来源:香港宝莲禅寺作者:佚名 点击:
从扫相,破斥法相而即入“湛然真寂”;又由发现空宗之性德不全而发明“实体流行”。从见有宗之“施设”宇宙之合理性,进而发现其种、现两界之错误。一步步批判,一步步建立。一层层取舍,一层层完善。不难看出,这正是熊十力“体大思精”的体用哲学建立的基本方法。
四、熊十力哲学思维中因明的理论性格
首先,由上述,我们可以来看熊十力哲学思维中因明的理论性格。
本文认为,很显然,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即,这是像苏格拉底一样的思维辩证法。在目前的因明研究中,学界基本分为两派观点:一种认为因明是类似于形式逻辑的方法,这种观点主要以吕瀓先生为代表。对此可见吕秋逸《因明入正理论讲解》一书。[16]吕瀓先生在该书《总述要义》和《能立》两节中,比较了形式逻辑和陈那的三支因明格式,以大前提比“宗”,小前提比“因”,结论比“喻”,认为它们是“很像”的。[17]另一种则认为因明是一种辩证逻辑。对此,可见心澄法师[18]和胡晓光先生的文章。胡先生在其《因明概观》一文中说道:
“因明学是佛学的论辩术,论辩就要论及论题的真实性及其原因,所以因明是关于理由的智慧学术。因明学是论辩术,所以它的主要方法就是立论、论证,它是内容求真之学。它与逻辑学不同,西方逻辑学中的亚氏逻辑是形式逻辑,它不干涉思想内容,是纯形式化的演绎,它是对论式形式结构和规则的研究。虽然两者都涉及思维语言的理则,但是两者学术的取向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明学涉及的内容近于西方哲学的辩证法(辩证法之古义就是论辩艺术)。”[19]
对胡先生这种见解,本人是深为赞同的。
而本文讨论的熊十力先生的因明思想,从他作的《因明大疏删注》一书来看,就是明确把因明当作“量论”,作为“思维术”或“认识论”来看待的。他说:
“穷理致知,是唯比量。因明精彩,于焉独寄。”[20]
“陈那述作,特详量论”。“据以测义,义不虚构,信有其徵。……足知陈那改喻,于思想界扫荡纵横,除一切障,葱岭翔空,大观足畅。”[21]
可以说,本文上述熊十力体大思精的哲学体系构造,正是这一因明思想实践的结果。
由本文对熊十力精密宏博的理论论证,又可以看到因明的二个显著理论特征:
其一,破伪求真。披表入里。破片面而求全面。
其二,以破斥为特征。以破去惑。以破为立。
这两个显著特点,说明它正是类之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思维辩证法。这一辩证法之不同于形式逻辑的地方,就是形式逻辑仅仅是“立”,是单纯的立。而因明是在破中立,以破而达立。对因明学有深刻研究的熊十力先生,在其主要著作中显然不是体现了一种形式逻辑的思维,而是鲜明地体现了一种活泼的辩证思维的,是把因明作为辩证逻辑来运用的。
五:因明在量论中的地位
破迷见真。破有见空。破一切执而归于真如实境。这一理论论证过程也就是一个因明运用的过程。由是,因明之辩论,才不是漫无目的的辩,不是为辩而辩,而是有清晰的思维走向。
但是,一个应当十分注意的问题是:因明的辩论又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且尚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依熊十力所说,因明作为比量,事实上还是知性的。而要真正见得本体,则要求由论证达于“证会”,由“慧”而达于智,[22]这就需要“向上一机”,“冥会”、“证悟”,由比量而达于证量,由逻辑的达于超逻辑的。这样,哲学认识论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达到“见体”、“即人即天”的境界。由此可见,因明逻辑在熊十力哲学认识论中其地位如何呢?由上分析是否可以这样说:
它作为“因明”逻辑,是以破为立的佛教哲学的重要理论工具。
它作为逻辑或比量,是主要在认识论的前程的理论手段,而后一阶程,则主要是借助“证会”来完成的。熊十力说:“《新论》根本意思,在遮遗法相而证会本体。超出知解而深穷神化,(知解所以测物,故不足以穷神化)伏除情识而悟透本心。”[23] 又说:“即物而究其本性(犹云本体),穷理而要归一极,则荡然无相,寂然离系。不可分内外,不可说有无,寻思路绝,语言道断,此唯是神明昭徹,冥冥内证之极诣”。[24]在熊十力哲学中,这一“证悟”之阶段,显然是高于逻辑於论辩的阶段的。
而由此可见:因明是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是重要的、不可缺的思维手段,但并不是最关键的理论手段。本文已经说明,熊十力认为认识最关键的环节,是证量而不是比量,是“冥会”“默识”而不是知性的论证的。
本人认为,熊十力哲学中对因明的运用以及他给予因明的理论地位,是基本符合佛教哲学的理论实际的。由这里,我们就可以解释玄奘以后唯识学的式微——因为它的论证过于繁难了;可以解释因明在中国佛教中一直未能成为显学——这种繁难的论证在中国人看来也许并不必要;也同样可以理解,禅宗之兴,将这种理论手段极大地压缩,以至于弃之不用了——因为,对中国的佛家来说,是可以通过禅机的顿悟而直接地明心见性的。
[1] 见姚南强《百年來中國因明學的研究概況》,中華佛學學報第八期, 1995.07 出版。
[2] 熊十力(1885--1868),,创《新唯识论》,“平章华梵” 的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亦是重要佛学理论家。
[3] 《新唯识论》,48页、53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4] 同上书,56页。
[5] 同上书,67页。
[6] 参拙著《中国现代哲学的创生原点——熊十力体用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 《新唯识论》371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8] 同上书,378页。
[9] 《新唯识论》378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 同上书,379页。
[11] 同上书409页。
[12] 同上。
[13] 同上书,419页。
[14] 大用,或功用,皆可解为宇宙万象。
[15] 《新唯识论》435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16] 见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杨文会·欧阳渐·吕瀓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7] 见上书485—489页。
[18] 心澄:《佛教因明与逻辑》,见:http://www.jsfjw.com/jtcs/fxjl/lj1.asp
[19]《因明概观》,见http://www.jcedu.org/fxzd/ym/c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