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梵是最高的存在。上梵有“自性相”和“精神相”两种的“实相般若”。"自性相”是真谛`智慧`和自性的喜悦.用康德哲学来说,“自性相”是“物自身”,“精神相”是“物自体”。佛学般若智慧有“正眼法藏”和“正法眼藏”两种真如的法身和法相。法相是物象的表征和整体的意象。上梵整体意象的“自性相”是“正法眼藏”,“精神相”是“正眼法藏”。物象表征的相是下梵。下梵是有限制,有差别的属性,它是属于经验的,现象的意识。在现代哲学范畴是形下思维。上梵属于形上思维。佛性的正觉过程是求取清净涅般的解脱过程。断了思想上和见解上的偏见便是涅般解脱;直觉理解和直观了解法身,法性和法相的菩提三昧之禅定-涅般-解脱的禅修过程。一心三观,观其法身,持其法性,护其法相,既是明心见性的涅般妙心。渐修的禅修过程是禅定-静虑-止观的过程,静心思虑于止观的修持方法;顿悟的禅修过程是禅定-禅静-涅般之净心思念于一体之境界的过程。
拈花微笑之正法眼藏的涅般妙心
佛祖和弟子迦叶尊者之“拈花微笑“的公案,文献的记录是:“吾有正法眼藏,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嘱于汝,汝当善为护持”。这是释迦牟尼尊者传教的佛学心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般寂静是大乘佛学的三法印。诸法无我是法性性空的法无我和人无我。诸行无常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万法性空的自然发生状态和自然的结果。涅般寂静的法印,本是自然宇宙未有生命之前的本然。个人的生命完结后,便回复未有生命之前的本然。这般若智慧不容易为人所理解。涅般是人生终极的解脱。涅般(Nirvana),它的原始含义是火的熄灭。涅般延伸的佛学意义是灭度。断一切法,破一切烦恼是涅般的因,学一切佛法,证一切佛果是涅般的果。这就是<心经>所谓的“究竟涅般”。<楞严经>认为众生“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在人为了物质生活而迷失己心,丧尽天良。转物为法,转识为智,在人内心深处的心理“意象”中,破其“我执”,是般若波罗密的般若智慧。有如滴水回归大海,涅般寂静。将生死视为宇宙大化的自然演化嬗变,生命造化之“种神”的随机化生,随遇而亡。
大乘佛学的涅般概念不是再生,也不是永生。如果强之为念,便落入小乘佛学之人有三世轮回,人鬼神三界和人有灵魂的下梵境界。小乘的下梵不是大乘的涅般境界。也不是上乘禅宗的佛学真谛。东汉法显于天竺寻得<大般泥洹经>而在洛阳翻译此经。他对涅般概念的诠释原文是: 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乘禅宗佛学之万法性空是“空境”的空。“空境”是指心的一种超然于万物的境界;般若空宗的心量广大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诸法无我的“不生不灭,生佛不二” 的空宗的认识观:这个生命的物质世界,没有宇宙的主宰者,也没有生命的主宰者,人与佛本来便是一体的。这“空识”和“空境”的如来心法,就是<金刚般若波罗密心经>所持“善护念”和“善知识”的自性清净心。人只要有清净之心,就能持护念向佛而有佛心和佛性。
甚麽是佛祖心传的禅宗佛学的“涅般妙心”和“微妙法门”?微妙法门比较容易理解。这是般若六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和般若的修行法门。般若六法之“禅定”和“般若”则是涅般的妙心。在禅定的过程中,涅般就是禅静的过程。佛学禅修的过程是禅`定`慧的三昧三菩提的修持的过程。肉身金刚不坏身的修持不是涅般的终极般若。涅般的终极般若是佛法修持,把持“自性清净”的“常乐我净”的涅般妙心。
三昧三菩提的般若智慧和涅般寂静
佛学的一切法皆来自所有个体生命想彻底改变众生苦境的愿望和活动。一切法皆来于全体生命的世间活动的般若智慧。四誓愿的灭度是涅般的终极妙心。三昧三菩提的般若智慧是生命调适欲`色`无色三界的禅修梵度。在禅定和禅静的修持中达至正知,正见和正觉的般若智慧。“生灭不碍真如,真如不碍生灭”(方立天《佛教哲学》),灭度涅般的二心性向的“真如门”和“生灭门”的善知识即是涅般寂静的善护念。真如门是自然宇宙的世界,生灭门是生命的世界。
“我皆令入无余涅般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 <金刚经> 诠释大乘佛学的“涅般寂静”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真如法身.“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所生法,是中无有常”的菩提般若是“涅般寂静”。涅般寂静是禅宗终极关怀的法相和法身。真如的法身不可得,一切无“自我相”。法身的本体是“自性相”的真谛和真理。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本来也就不存在,生命主体之的法性的思维逻辑和思想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灵魂亦不存在。“无余涅般”就是如来真如的法身`法性和法相。它是上梵智慧,金刚不坏身是下梵智慧。“无余涅般”的概念不是金刚不坏身,而是<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的法眼和法藏。法眼和法藏是见道和悟道的佛性。它是佛法的方法论。佛性亦名法性,涅般亦名般若。般若亦名三昧三菩提,如来藏真如。要修持入佛道的究竟涅般之禅定-涅般-解脱的般若过程,以为禅修梵度妄心,必须把持自性清净心。大乘佛学之上梵般若之自性清净和“自性相”之常`乐`我`净的涅般境界,即是释迦本心的涅般妙心.
大乘佛学的禅宗修持,要达到涅般境界要有既定的“禅定”和“禅静”的过程。禅静的过程是达至涅般境界的过程。禅定是一阐提成佛的过程。禅静则是一乘佛成佛的过程。常`乐`我`净是“禅静”的菩提和般若的修持和护念的过程。“常”是真如的法身;“乐”是真如的法性,自性的喜悦;“我”是真如的梵或佛,“净”是自我的清净心。涅般寂静的“常”,它是不生不灭;“乐”是真谛和智慧,它是不垢不净的;“我”是梵天的智慧,它是不增不减的。净是我个人生命的“清净心”,“清净心”统合常`乐`我的“阿特曼”之我的心灵的三个心理层次回归于一的自然法身,既是涅般寂静。临济宗看待涅般寂静的心印所传之语言般若的偈语是:佛者心清净,法者心光明,道者处处无碍净,三者一皆空名无实有。“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为涅般。(释本光著<周易禅观顿悟指要>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