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教的心智修养——内观(4)

分享到:

  在修习受随观时,还必须锻炼个人极大的耐心与平静。我们一生之中,事实上是生生世世之中,习惯于遇乐受而喜,遇苦受则恶,对非乐非不乐受则是无知。在内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以专注与平常心来观察感受而不要作出反应,这样作,我们才能明了我们自身此时此刻的真正实际。若没有专心与平常心,我们就会根据个人的好恶偏见而产生出不实际的意想出的观念,而不能了知我们自身的现实。修定的目的就在于明了我们自身处于时时变化中的实相。当我们的敏感度提高时,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受的本质,我们始知每一个微细的感受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这是不容质疑的、顺理成章的,或说这是思所成智的实践。当我们明了了苦、乐、中性所有感受的生灭本质,逐渐地、自然地摆脱了由于贪?痴而对受作出反应时,当我们真正明了了我们如此执着着的感受的无常性时,我们就体验到了觉悟的法味,就会发生态度的转变,就会产生心智健全的快乐。
  认清人们对受的反应是有助于心智修养的。请看下面这个例子:我们通常喜欢享受快乐,因而变得迷恋它,当我们品尝甜果时,就对它产生贪意,谈论它,把它与以前吃过的相比较,说这个比以前吃过的如何如何好。吃过之后,还回味着口福之乐,憧憬着再得美食。就这样我们所作的远不止品尝舌上之味了,而是瞻前想后,因而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而是混淆了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因而也就失去了当下感受的实相,而是对想象中的乐受作出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之为“行”。藉着每一个感受的生起,与之相似的感受也从以前的受的记忆库中被唤起,于是整个“行”的链随着每一个感受而活跃起来。
  心智修习如何来解决这种情况呢?专注于身体实际体验到的感受,不是想象中的,也不受好恶的干扰,当感受当下在身体发生时,观照它的生、住、灭而不作任何反应。若能如此专注,则过去感受不会干扰下一个感受生、住、灭。当我们一心一意、安之若素地观察这个过程时,“行”的链就按它们应有的顺序生起而不随意现前。我们由于贪、?、痴而对感受所作出的反应就逐渐减少乃至不生。对受的反应的断灭就叫“顺法车仑”,当这个良性过程不断运作而不退失的时候,这个修行人就融入了法的川流,叫作入流或预流。
  以上是在缅甸通常实施的内观训练方法,此法已在世界上被广泛接受和采纳。
   心随观
  当心之迅变由于安般守意修习而得到控制,情绪也达到波澜不惊的地步时,修习者就要警觉情绪最易激动的时刻。比如生起气来,自然的冲动是恶言相加,或大打出手,或二者一起上来泄愤,而那些情绪自律的修习之人会立即警觉心中有气,这就比让气愤影响理智前进了一大步。进而,他应该观察气愤情绪的身体表现,那就是:呼吸急促、浑身出汗、体温升高、情感炽燃、抖颤不安等等。奇怪的是当注意力转到观察这些表现时,气愤的情绪就削弱了。其实,道理很简单,让我们用实例来说明,假若A指责B,B生气,经医学实验我们得知,气愤情绪释放一种无管腺肾上腺素分泌物,B对A的指责反应越强烈,就越生气,就有更多的肾上腺素释放出来注入血液;有更多的分泌物注入血流,B就更生气。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气愤增加激素,激素增剧气愤。打破恶性循环的唯一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比如转移到外面的什么事物。更有效的办法是在这时注意观察气愤情绪的自身表现,就会使自我警觉意识加强。每一次都这样警觉观察自身,我们就会认知何为气愤,而气愤情绪就象迅速蒸发那样迅速消失了。坚持这种修炼,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就会变成一个心平气和、态度友善的人。修习如此观心之法,那些健康有益的情绪心态,如慈、悲、喜、舍就一定会逐步成长、加强,日臻完美。
   法随观
  法随观就是专心系念,警觉观察身、心的运作。修习此法,心理活动就会被清澈地觉察明了。首先,一些心理盖障,如贪欲、怨恨、懒惰、焦虑、困惑被关注到了,它们出现时,一心系念观察它,它们消失时,则知它们已消失。如同心随观一样,要精进警觉,一心观照。然后观照五取蕴,观照色之生起与消失,观照受之生起与消失,观照想之生起与消失,观照行之生起与消失,观照识之生起与消失。明了了它们的生起与消失,就在修所成智的层次上明了了心理与生理的奥秘。我们感官的作用以及它们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则是另一深层奥秘。现代医学对于感受的生理机制以及进而发展为心理过程的奥秘还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观法修习之中,内部感官与外部刺激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接触结合则被置于禅定的专注观照之下,它们联结的过程被观察到了,这种联结的消失被观察到了。这种境界就接近了最终觉悟的内观之境。
  我们知道,一般人的行动受到感觉器官(根)的影响,感觉器官一词在巴利文中称为因陀罗,因陀罗的本意是主人或主宰,感觉器官就是人类的主宰。只要人类在感官的支配之下,就会在生生死死中游荡轮回。这些感官必须被精神因陀罗所取代,即以信、勤、念、定、慧来对治,这些感官就会生出力量或叫神通,即信力、精进力等等。在观法修习中,这些根力就转化为菩提分,修习者在修所成智的层次上开始观见这些菩提分的有无,观见它们的生起、增长、圆满,最后就会在修所成智的层面上如实知见四圣谛。先前在闻所成智的层次上所得之正见就转为如实智。这就是四念处修习(心智修养——内观)达到的极点或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