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自力与他力之融合(2)

分享到:

  净土宗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行,总摄了佛教千经万论,诸乘诸宗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其法涉理甚深,而又至为简易。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村夫农妇,无不能持。不仅出家僧尼在静中持,即在家信徒于营生办事之隙,亦可修持,而往生净土一事,即见道证果之人,亦不能出其范围。正所谓“普摄三根,广被群机”被称为“易行道”。不仅净土中人弘扬,即诸宗大德,也以往生净土为归宿。禅宗则标榜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实质是将大乘道的修行,总摄于一直下调心与真如相应的“祖师禅”,以“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的气魄,力图当念解脱,顿悟成佛。其法门虽接上根利器,但修学不假闻思读诵,不拘事相仪轨,即不识字的村野农夫,亦可契入。禅净二宗,禅宗主自力解脱,入门扫荡一切,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佛之一字,无安立之地,并以疑为门径,有“不疑不悟”之说。净土宗则依他力救度,以深信为前提。禅净二门路子似乎相异,难兼难融。两家人中,互相是非。但若深入二宗内里,则可见在理论和修持上,两家不但可以融通,而且禅宗人修习净土,还有必要。百丈即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净土人所修念佛禅的高层次,也须观佛法身、观实相,明见自心佛性,乃至见道证果,才能得上品往生。在修持方法上,禅宗的参究话头,与净土的持佛名号,在实质上有一致之处,实相念佛更是如此。因此禅净二宗完全可以兼修,可以融通。正因为禅净有此相同、相通、相补之处,所以从五代以来,禅净合流,天下翕从。开拓这一新局面的永明延寿(904-975)著《万善同归集》,力倡禅净合一、禅净双修。他对自力与他力的关系问题阐释说,诸佛法门,“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佛教讲“缘起”之说,无一独立,“若自力充备,即不假缘;若自力未堪,须凭他势。”不可用自力排斥他力。这一思想影响很大,至明末李卓吾仍在其《净土诀》中说:“奉劝诸禅者,无高视禅客,而轻自净土也。”

  3、自力与他力之融合

  永明延寿大师在高扬禅净双修的标帜时,曾提出所谓修行的“四料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印光法师对此极为推崇,赞曰:“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永明大师之“四料简”,形像地诠释了禅净的内在联系,为修行者建构出一个净禅修行利弊得失的参照系。其实,自力与他力并非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悖论。在普天推崇明心见性的自力、鄙视愚夫愚妇所信的他力时、我们应呼唤“净土”的回归。因为对修行来说,有一个简单易学而又收效迅速的“初阶”是有必要的,有一个使信仰者怀有敬畏心和神圣感的终极所在也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在一个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以浅薄的世智辩聪来盲目地推崇“自觉”而排斥“他力”,把度世济人的广大法门蜕变为一种少数根器锐利、悟性颇高的人的心灵体验的“专利”。宗教一旦不再有让人敬畏、崇敬、向往的光辉,不再自觉承担拯救人心的责任,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现代佛教的一大趋势,是注重修行与世俗生活的结合,努力探索当代人在紧张繁忙的生活中容易参修而又能顿获受益的新路。盖净土法门,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离佛法,而行世法。因持名之法,随时随地可修,不须入山潜修,闭关宴坐。故行事不废修行。若不得闲,下至行十念法,或临终十念一念,皆可往生。念佛修持,不需繁冗的仪式,也不论在任何场所,无论静、闹、闲、忙,都可以精勤念佛。现世可消除无明烦恼,临终可以往生极乐。唐代文人白居易《念佛偈》说:“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绕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普功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古德称念佛法门“诚径中之径路,方便中之方便。”《观经》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指我心本具佛性,念佛修行,即能成佛。众生都有一颗真心,迷则成凡,悟则成佛。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智光遍照,福德圆满。净持者持诵佛号,即以我因地之心,熏受果地之觉。“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使我消除秽暗,由始觉恢复本觉,进入佛道。从果起修,所修即果。性修不二,因果同时。直截根源,千了百当,不历阶梯,非因造作,至圆至顿,不可思议。故一句佛号,与佛心相应,念念相续,坚持不懈,圆证不退,即为无上佛道。持诵佛号,分事持与理持。事持即一心不乱;理持即不执著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消灭能所二取。此二取非有(真空),然圣号、庄严圣像、西方净土事相宛然,故非无(妙有),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即中道圆融。了此中道,即见诸法实相。念佛之人,三业清净,一句佛号,自净其心。念佛为横超顿悟法门,首先靠真信切愿实行,而行主要是“净意”与“摄根”。如《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若能如此念念,心存至诚,执持名号,则不假其它方便,安住如来实相正定,能使无量劫来尘劳业识,渐渐消融,本觉心地,豁然自开,真实圆融,充满法界,此即念佛三昧的顿悟境界。

  今天,是一个充满了身、心冲击的时代,价值失范,信仰崩溃。世间人欲横流,业障重重;众生薄德少福,无所依怙。在此正法不兴、名师难遇的当下,我们应如何唤醒自身的心性自觉,关注终极托付,推进人生信仰?沐手焚香,虔诚祈祷,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依然是我们修行旅程上的指路明灯。当今末法众生,心智迷失,证悟不易。应时当机,正应高扬净宗度世利人、禅门开启心智之大用,仗弥陀本愿之不可思议力摄引,使众生获得启信。同时亦可激发修行者,欣求往生西方。修行之人宜坚持“有禅有净土”、自力与他力相融合之原则,注重般若的开显,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在现生随缘修菩萨道,住无为之理体,作有为之佛事,普度众生而无度生相,上成佛道不著成佛相;虽炽然求往生,生而无生,无生而生,不落两边,从容中道。处理好佛法与世间法的关系,佛法不离世间法,发广大心,普愿法界众生,同生极乐世界,“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把人间变为净土。

  祈愿天下修道者禅净双修,依般若导引修持,以般若之光,照破暗障,毁除信自不信他、信他不信自之边地疑城,精进念佛,清明自心。坚信以自身信愿行之修行资粮,依托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定能为自己的人生提供一个究竟圆满的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