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教与数学

分享到:
   数学是计算数量、空量(空间)、时量(时间)之学。数量的计算,好比二加二等于四;空量的计算,如形体的几何学;时量的计算,即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累计。但是,在空量(空间)和时量(时间)的计算上,还是离开不了数量,所以现代人就综合称之为数学。

   数学的萌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结果,其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举凡我们一切的思想、言说,都是用推比来觉知的,而推比的首要工具就是数量,否则我们既无法求得觉知,也无法运用思想与言说。

   数学与佛教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因为人活在世界上,离开不了时间、空间、人间等三者的关系。佛教为了阐明宇宙人生的真理,自然脱离不了对时空及人事物的介绍,因此佛经中处处可见带有数字的佛教名词,例如:一心、二门、三界、四谛、五蕴、六度、七圣财、八正道、九品莲花、十方法界、十二因缘、五位百法、八万四千法门、十万亿佛土等。《增一阿含经》就是以数字为核心,再加以解说佛教名词的经典,《法集名数经》也是列举法数的经典。唐代李师政编《法门名义集》,明代一如编《大明三藏法数》等,都是蒐集法数的著作,可见数学是佛教用来诠释教义的重要工具。

   佛典中的数学

   数学中既然分有数量、空量、时量,今就佛学上的说法加以一一解释如下:

   一、数量单位

   中国传统计算数量是采十进位,共计为:一、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等单位。实际上,现在“亿”以上都是由万数来表达,比如万、百万、千万等,亿兆的数量名称已不多用,京、垓、秭、壤更是少人使用。
 
   不但中国如此,就是西洋的计数,实际上使用的也不过六、七位。佛教各经论中,计算数量多用洛叉(亿)、俱胝(京)、阿僧祗等,实已超过常用的数位。在大小乘的论典中,以及《佛所行赞》、《法华经》、《华严经》等,虽然计算数法及数目的次序并不一致,但综合来看,还是一般十进的加法与倍进的乘法。

   佛经上的数量说明有三种:一、是代表初期小乘佛学的上座部说;二、是代表后期小乘的《俱舍论》说;三、是代表大乘学的《华严经》说。

   初期的原始佛教,有上座部与大众部之分,今日锡兰、缅甸、暹罗所传的佛教,就属上座部。上座部对于数量的说法是用十进位,共有十六位。此十六位数量并不是佛学所特有的,是古来印度相传的计算方法,今列表如下:

   十个十等于一百

   十个百等于一千

  十个千等于一万

   十个万等于一洛叉(亿)

   十个洛叉等于一大洛叉(兆)

   十个大洛叉等于一俱胝(京)

   十个俱胝等于一额部昙(垓)

   十个额部昙等于一钵昙摩

   十个钵昙摩等于一大阿庾多

   十个阿庾多等于一那庾多

   十个那庾多等于一大钵昙摩

   十个大钵昙摩等于一钵罗庾多

   十个钵罗庾多等于一三慕达罗(正)

   十个三慕达罗等于一末陀(载)

   十个末陀等于一大矜羯罗

   十个大矜羯罗等于一频跋罗

   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虽然至兆即止,但文化是发达进步的,佛教的学者们觉得这些数字还不够用,所以又有《俱舍论》五十二位数的产生。

   《俱舍论》五十二数也是十进位,最高的五十二位数是阿僧祗。在《华严经》中也曾说到阿僧祗,并以一阿僧祗为单位,渐次转倍,至不可说不可说,即:阿僧祗、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称为十大数。十大数的计数法为:阿僧祗乘以阿僧祗,得阿僧祗转;阿僧祗转乘以阿僧祗转,得无量,以下类推。

   《华严经》所说虽然令人不可思议,但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光的速率为一八六二八○哩,一秒钟内能环绕地球七周半;又宇宙直径为一百万万光年,其数目是一的后面有八十三个零。如果这个数字不用佛经中的数目表明,则一之下圈八十三个零的数量,又将如何称呼呢?即使以《俱舍论》所说的五十二位,也尚嫌不足。因此,只有再进一步探究《华严经》所说的数位了。

   《华严经》所说的数量位共有一百二十六位,俱胝以前是世俗的数位,都是十进的加法,俱胝以后,为一般科学者研究的数位,依此可以渐渐的了解佛陀所证知的数位。唯佛陀所能解的数学,从阿僧祗起,共有二十位,这是用倍倍相乘的进法,其数之多,穷于计算。又因为虚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幸赖佛陀的智慧剖析,使一切广阔精微各有其名称。所以,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穷究数学之源。

   二、空量单位

   在数学里,计算空间点线面积的是几何学,佛学里并不曾缜密的另创新说,不过,在大乘的学说中,对于空间,佛陀曾泛言佛刹与微尘数,对于佛刹,则论及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对于微尘,并未详言微尘的数量,以及微尘如何积聚而成佛刹。这是因为大乘以有情的器世间等,都是幻象不真,所以只观空而不分析;而小乘是以分析观空,所以对极微曾加以分析。当初印度的佛学者,对万物起源的研究,认为是地水火风四大种假因缘所组成,但四大种也必有其出发点,以形成单位,然后山河大地才不致等于龟毛兔角。这种假想分析证明法,是说四大迭分迭细,至于极渺小的地位,科学经验不能觉知,物理手续不能分割,此即名之为极微。近代科学家以物理的分析为最细小的是原子、电子,但电子还可分析,此即佛教所说的极微。

   今以小乘《俱舍论》为例说明,以七个极微为一个微量,积七个微量为一个金尘量,积七金尘为一水尘量,积七水尘为一兔毛尘量,积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量,积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量,积七牛毛尘为一隙游尘量,积七隙游尘为虮,七虮为一虱,七虱为穬麦,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