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教缘起思想的文化精神特质及现实意义(3)

分享到:

   世界的很多国家对此已有所反思,试图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确保人类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它开始关注人、社会、自然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全体关系,试图调整人类对待自然的方式。但人类谋求物质快速发展的强烈渴望与自然界冷漠的约束及残酷的报复,构成一种永恒的冲突。因此,如果不彻底抛弃人类中心论及"相克式"的思维模式,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以从根本上对治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及社会失衡,建立人、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关系。这种新的文化精神,作为人类中心论以及"相克式"思维模式的对立物,应该昭示出,人类和自然界(包括生命界)都是有限存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毫无疑问,不可能有离开自然界的人类,同样不能想象离开人类的自然界,二者一体共存。人类应该亲近自然界,珍惜、爱护它的一草一木与每一生命,与它亲和相依、并同发展。而在享用自然界的财富时,不要掠夺、破坏、浪费,要保证其再生能力,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同时,这种新的文化精神,还应告诉人们,人与人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人不是与己断然不同的存在,实际就是以"他"的面目出现的自己,自他本是一体的。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存,必依赖于社会提供的生活与生产资料、信息,及需要社会的爱与安全的保证。社会也需要每个人负责任的参与与奉献。换言之,人须认识到他人的重要性,破除"自我"的壁垒,彼此间相互尊重、亲和友爱、自利利他,这样,自私与贪欲就能得到对治,从而建设一个和谐平衡、持续发展的社会。这种文化精神,可称为"相生式"("亲和式")文化精神。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在人类的意识形态和心灵中确立亲和相生的"相生式"("亲和式")文化精神,并以这种文化精神为基础,建设新的世界文化。

   但是,这种文化资源和文化意识在西方文化中是缺少的。现代化发展的后遗症和两次世界大战,显示了西方文明的巨大弊病。人类不可能按照西方的发展轨迹走向未来。因此,东方的古老智慧开始重现异彩。特别是前面所述的佛教的"和合缘起"的思想,指示了一种现时代西方未有、东方已失的人文精神,对建立"相生式"("亲和式")文化精神有独特的意义。首先,一体平等、相生共存的精神表明了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即自然、人的一体性和平等性。只有珍惜、爱护自然界的每一生命个体和一草一木,与之相缘共存,人类才能生存与发展。其次,同感亲和的精神表明生命个体的平等性、一体性,也表明对生命的尊重、珍惜,对生命的觉受与苦难的同情。一体平等、相生共存、同感亲和的文化意识能够消解人类心理结构中的过度扩张与征服的冲动,逆转人类对自然界的强势压榨,建立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同盟,使自然界的生命和事物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人类的生命之源和精神家园。而以利他为先的自利利他精神能够对治人类的"唯我"情结,增进道德意识,关心全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的福祉,自利利他,使人类生活在一个安宁与和平的社会中。因此,如果能借鉴大乘佛教文化倡导的一体平等、相生共存、同感亲和与自利利他的精神,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就有利于树立"相生式"("亲和式")文化精神,进而就可逆转"相克式"文明建立"相生式"文明,使个人、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存,协同发展。

   换言之,以一体平等、相生共存的精神观照人、社会、自然界的相属联系,用同感亲和的悲心关爱生命界,将自利利他的意识融入社会,显示出一种亲和相生的精神特质。因此,新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世界文化的基础,首先要吸收大乘佛教的缘起文化精神,以此才能完成一次世界性文化的创造性大融合。这样一种亲和相生的"相生式"("亲和式")新文化是人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