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心理咨询师看《了凡四训》(3)

分享到: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等心理咨询学派都发现,在潜意识中人有一个关于自己生活的“剧本”,或者说关于自己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蓝图。它是由人过去的生活所塑造的,并决定着这个人未来的生活。潜意识会引导着这个人按照这个“剧本”生活,假如这个“剧本”是悲剧性的,“剧本”会随时给他悲剧性的心理暗示作用,则这个人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个悲剧性的方式生活。潜意识中的“剧本”体现在心理的感受上,我们会觉得仿佛是一种“宿命”。

   改造了这个“剧本”,一个人的命运就会改变。而这个剧本并不容易改变,它是心中盘桓很久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很大的心理力量。而云谷禅师的方法是,先尽量让一个人做到“无思无虑”。

   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可能说“短命和长寿没有区别”,不能说“紧张和放松没有区别”但是在“无思无虑”时,来访者心中就可以平等对待“寿”、“夭”,平等对待“紧张”和“放松”,不去区分它们,这样,在心里它们就是无分别的。我们只是“就它们本来的样子看它们”,这也就是马思洛所说的“存在认知”。

   在这样的心态下原有的心理暗示,原有的“剧本”都很容易改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心中的“剧本”,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命运也随之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试做解答。

   假设一个人原来的“剧本”或心理暗示是“我会短命”,当他有思虑时,当他对短命和长寿有分别的时候,他试图改为“我会长寿”,潜意识中这个新的愿望会和旧的“剧本”或心理暗示“我会短命”相冲突。他的意识中说“我要长寿”,而潜意识则说“可是我命定会早死,我会短命”。这两者就会产生冲突,潜意识中的内容会保护自己而不轻易被改变。

   但是,如果我们先做到了看“短命和长寿没有区别”,则新的自我暗示“我会长寿”和旧的“我会短命”就没有冲突,新的自我暗示就很容易,进入潜意识层面,和旧的共存。随着新的被一再重复,而且因为新的和旧的被看作“没有区别”,则新的就可以取代旧的。随后,我们离开无思无虑状态,而我们的“剧本”和心理暗示也已经改变为新的内容“我会长寿”了。“短命和长寿没有区别,这样才可以确立短命和长寿的命运”,道理就是这样。

   在积德时不期望报答而能够做到安心等待会有最好的效果。这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果我们急于得到好的报答,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对别人进行心理控制,而这反而会破坏我们行为的积极方面——我们帮助别人而心中不期望别人报答,这是一种纯粹的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可以使我们的性格更善良。而如果我们期望报答,这就不是纯粹利他行为,而且我们也许会采用某种方式暗示别人,让别人报答自己;这样的做人方式会使我们的性格更加虚伪、功利、自我中心。

   运用念咒的手段,而目标是让意识达到无思无虑,这是亚洲传统中非常有特色的方法。

    6.袁了凡的行动和效果

   袁了凡的行动是,在行为层面做善事并做记录,在意识层面“时时警觉”等,效果是他的性格大大改善,而命运也越来越好。

   袁了凡还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出了改变自己性格缺点的要点。

   “第一步,是要发羞耻心。想象古代的圣贤。他们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人家是百世的师表,而我却没有出息……世界上值得羞耻的事情,莫过于此。

   第二,要发畏惧心。天地在上,鬼神是难以欺骗的。我的过错虽然很隐蔽,但是骗不了天地鬼神,他们都能看见。

   第三,要发勇猛心。人们不改过,大多是因为因循苟且和退缩。我们应当发奋振作,不要迟疑、不要等待。对待小的过失要像肉里的刺一样,赶快剔掉。大的过错就像毒蛇咬着指头,赶快要砍掉,不要耽误时间。

   有了这三个心,有错误就能改。过错就像春天的冰被太阳一照,就会融化了。”

   这三个“发心”,都是对自己的动机进行激发的很好的方法。

   他还指出坚持的重要性:“在明处需要好朋友提醒,在暗处需要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松懈。一星期不见效就二星期,一个月不见效就二个三个月。最终必会见效。”

   对性格改善后,会有什么表现他也有一些总结。

   “有的人觉得心旷神怡,有的人觉得有了智慧,有的人觉得对繁杂的事情很容易解决。有的人遇到仇人,仇人对自己好了。有的人梦见吐出了脏东西。有的人梦见以往的圣贤来引导自己。有的人梦见在天空飞翔。有的人梦见幢幡宝盖。各种各样的好事情。都是过错消除的象征。”

   “过失太多的人在改了一段时间的过之后,也会有效果。但是表现出来的是,心神发昏、记忆力差、无缘无故的烦恼。有的见了君子就感到很惭愧,有的不喜欢听正确的言论,有时候帮助别人反落埋怨,有的做噩梦,甚至有的会有心理障碍。这都是表明以往的过错太多太严重了。发现这个现象,更要奋发图强。弃旧图新。千万不要放弃,误了自己。”

    三、袁了凡提出的改过层面和心理咨询方法的比较

   袁了凡提出:“要改过有不同的层面。有的是从事上改,有的是从理上改,有的是从心上改。工夫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1.表层是从事上改

   袁了凡的例子是:“比如,以前我杀生,如今我戒了不杀。以前发火,现在我不发火了。这是从事上改。这个方法是外在的强制,非常困难。而且病根除不了,东边压下去西面又冒出来。这不是彻底的解决方法。”

   我认为这个方法和行为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所谓在事上改就是改变行为。这固然有效果,但是正如心理动力学对行为疗法的批评一样,这样做有可能解决不了根本。

   2.中层是从理上改

   袁了凡的例子是:“善于改过的人,在戒这件事情之前,先有想明白道理。比如……我以前好发火。就想‘别人有不足的地方,其实他很可怜。是他做错了事情,我何必生气?没有什么可以生气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