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空思想
时间:2009-02-28 09:30来源:禅道作者:佚名 点击:
一、他空思想的出现及其传承
觉囊派在对佛教义理的解释方面和藏传佛教其他各派有很大的意见分歧,他们倡导的“他空”见被斥为印度外道思想,受到批驳。关于“他空”思想的起源、发展和传播情况,觉囊派诸位高僧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他们认为佛在中转无相***时提出中观自性空,末转善分别***时主要宣讲中观他空思想。“自空”和“他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认识上,所摄诸法皆是从主观认识上完成的,是自空,它通过人的错误认识和分析把本来存在的事物说成空,否定其绝对独立的实体。而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把世俗诸法都说成空,但是胜义法性任何时候都不能因错误的主观认识而成为空,而是在一切究竟本质绝对没有发生变化的本色存在着能执、所执他世俗的错误的言论(戏论),这就是“他空”。后来弥勒菩萨在其《现观庄严论》、《中边分辨论》和《辩法法性论》等著作中把“他空”见作为一个论题提出,尤其在他的《宝性论释》中作了透彻的分析。下迄四、五世纪,无著、世亲兄弟两人善解“他空”见义。世亲论师在其《两万般若颂释》和《辩法法性论释》中,对“他空”思想的解释更为详尽,觉囊派尊无著兄弟二人为大中观宗(1)的开创者,即他空见的始祖。《山法了义海论》说:“若尔,区分‘自空’‘他空’,决定空性者,乃大中观师圣无著。谓‘明分究竟中观之法,何为空性相?诸处无者,正随见空,于此有其余一切,正知如所有’”。继无著、世亲二人之后,对中观“他空”思想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要数岗噶麦枳尊者、阿哇呼德巴钦波·噶哇扎巴、迦湿弥罗窘乃协哇尊者、婆罗门学者萨杂纳,他和他的弟子把“他空”思想传进了西藏。以后承继此教法的人有素译师噶哇多杰、科切珠迈喜饶、准巴·达尔玛尊哲、多哇娘·益希窘乃、绛曲嘉、熏努绛曲、觉顿巴毛兰木茨程、仁贝热枳、杰顿巴,以及觉囊派诸位高僧,这是显教方面的传承关系。密教方面则是以传播《时轮根本经》而著名的都夏钦波都夏琼哇、绛曲桑波、藏族译师卓·喜饶札、喇嘛拉杰贡巴贡却、喇嘛卓顿南木孜、珠钦域莫·弥觉多杰等,多布巴·喜饶坚参排在第十八代。觉囊派在推崇以上各位论师的同时,肯定了龙树在中观学派中的地位,批判地吸取了龙树思想的一部分,作为对“他空”思想的补充。尤其龙树的“法界空”思想成为他们理论上的重要依据,被广泛宣传。
二、他空思想解说
中观他空见是觉囊派的主要哲学观点,其内容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真实体性,这个体性是常恒的、绝对的。但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由于错误的认识,把本来存在的事物说成空,否定其绝对独立的实体。所以,他们认为性空只能是由错误认识加在本体上的分别“空”,这种空只能说是“他空”,事物体性本身不能空,不是“自空”。多布巴认为,空法自空,空性所依他空是正确理解空性之见,他人所认识的诸法自空和诸法他空是一种和佛教理论相悖的认识。无论是任何人,或者任何事物都有主体“我”作支配,“我”真实,具有独自性以及永恒不变性等,是隐藏于人体之中或事物内部的能起支配作用的主体,亦可说成佛性,只是人们不懂佛的这一套理论和对佛理的错误认识将其否定。(2)
“他空”是一切符合佛理的有,凡是佛理未提及的,皆为不合理,是自空。觉囊派的这种观点恰好与龙树等人,尤其和中观应成派的观点相对立,被藏传佛教的其他派别斥为印度外道思想,甚至有些直接把它视为印度六派之一的数论派的思想加以批判。就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说,无论是从世俗谛方面,还是从胜义谛方面讲,凡主张自性空的都是合乎佛理的,否则是对佛理的曲解,是一种颠倒而错误的认识。这里佛护、月称等人在否定物质现象的同时,亦否定了精神现象,把一切世俗有看成名言假有,唯名安立,无独立的实体,这种看法本身是对逻辑理论的一种错误解释,也就是觉囊派所说的“虚妄分别”。觉囊派在这方面较中观应成派进了一大步,他们首先肯定了主体“我”,从某种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彻底推翻了被他们称为普通中观派的一切观点,否定了事物的缘生。但是,他们所说的事物却是一种常恒的、绝对的存在,否定了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觉囊派认为,任何事物不可能没有本体,法和法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视为同一个概念去解决。如果否定事物的本体,就会和佛所说的究竟了义教理相违背。多布巴说,如果胜义谛超出缘起,最终灭谛(3)也会成为缘起,一切有生灭变化的事物(一有为法)会以缘起为条件,客观世界就会从缘起条件下消失。因此,觉囊派不承认缘起条件下的诸现象,而是积极地为事物的存在找理论根据。多布巴这样评论说:“凡持诸有为法是缘起性空或诸空性是缘起者皆为谬误。胜义空性超出缘起,是性相究竟之甚深空性也”。(4)又说:“若胜义法性非自空,而是他空,即会成为部分空性,故顺外道之理。……若诸法空,法性亦空,一切之中含法性故。非有一切之空故,非有法性空。……一切空与诸法空有极大差别”。(5)根据佛教理论,虽然法空,法性却不能空。法性非随法的灭亡而消失,因为,它具有常恒、绝对的特性,永恒不变,这实际上否定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是觉囊派理论上的一大错误。例如,草木虽然随着冬季的来临而凋谢干枯,但树木之中起支配作用的本性仍然存在,只可惜这种本体被觉囊派视为常恒的、绝对的。
“自空者,于此所破色等为可舍弃之垢。他空者,所得常住彼等破之所依,胜义善逝藏(心)之色为不可舍弃之光明自性。”(6)
自空是可以舍弃的垢味,若沉睡、梦境以及觉醒之心所现之诸法,仿佛是瞬间即逝的气味,什么也没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他空是光明自性,无梦心境所现之法,这种心是胜义善逝如来不变的安乐之心,即自性身,但常存在,绝对不变,是彻底的常、乐、我、净,非自空,而是大乐,即胜义“他空”。空性是无体的目性空,而非无体空性,两者有区别。生灭空性是自空,即无为法空性,他空无体自性空是未生之空性。若从法的根源分析自空和他空,就会产生这样的结论,法源大手印智慧之诸种般若母与法界空性无别,两者相依而不分离。无自性十力等胜义之八万四千法蕴或不可思议的佛法仿佛是已经得到的恒河之沙,被水冲走,是法性无为法正边的功德,非自空。如果把他空再进行详分,还可以分为胜义他空和他法空性等两种。
“胜义他空者,因果摄集之蕴住自空,破此等,谓得他蕴,故说有自空之外的他蕴界,谓此等为空性,从自空善立他性空,即胜义他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