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话文体的创造
胡适之先生说: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造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国学大师钱穆博士说:六祖坛经是复兴中华文化七种必读经书之一,六祖慧能大师,在广州法性寺,指点两位僧众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就只这么一句话,就足以代替多少佛经文字,直截了当的点出人心。
(四)文学小说的母体
梁启超先生说:我国近代的纯文学若小说歌曲,皆与佛典之翻译文字有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恐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同时鸠摩罗什所译马鸣“大乘庄严论”,为一部儒林外史式的小说,我国小说自晋人搜神记以下一类初期作品,渐渐发展到唐代丛书所收的唐人小说,大半从庄严论经的模子里熔铸出来的。印度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释极微妙之教理,此等富于文学性的经典的译出,增进了中国人的想象力,革新了中国人的诠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胡适博士说:西游记的孙悟空是印度进口来的,在佛经里确实可以查到孙悟空的老家乡。(南传的或北传的藏经都有这只相类似的神猴)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于此可见一切。
三.为国为教都应有的准备
张创办人恢宏的胸襟与高瞻的远瞩,令人敬佩万分,张创办人曾说:华冈就等于一座佛教的大丛林,我为这一句话,一直感动不已。这一座华冈学园,就是为我中华五千年文化做承先启后的重镇,而他却以佛教丛林为喻,可见张创办人对佛教尤其是对本所,其期望是多么的热切。华冈就是一条龙,它需要有龙的传人,本所就是负责这种准备工作的重要部份:
(一)为国家栽培人才
站在这个艰钜的时代,一切以国家的需要为前提,不论是在国际学术,或国际公共关系,国家都亟待培植研究印度学术人才,中印目前虽然没有邦交,但民间的往来,却日渐密切。印度是亚洲第二大国,她的政治局面之发展,不仅邻近诸国受到影响,甚至于成为世界强国注目的焦点,一旦局势转变而有所需要,本所希望能随时协助国家,提供对印度方面有研究的人才。
(二)为佛教造就人才
这是张创办人真正的希望,要中华文化继续传承弘扬,佛教也必须要跟着传承与弘扬。胡适之先生对清华大学学生开的国学目录,三分之一皆属佛教之经典,所以为佛教造就人才,就等于为发扬中华化文培育人才。
(三)为华冈储备人才
华冈学园包括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与潘校长,在中国文化大学改制时,曾宣布将成立印度学系,属本所毕业的研究生,如合乎条件,即可充任该系之师资。
(四)发扬中华文化
太虚大师曾说:近来西洋学者,探讨中国之文化,亦大都以佛教为主体,故欲使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非先发扬佛教不可,而佛教又发源印度,故我中国文化,实已融和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之二大文化精华,此中又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喜爱和平,故欲发扬中华文化,以达到三民主义的最大目标──世界大同,必须有对印度文化及其现况加以深一层的探讨的必要,如此才能辅助我们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全体。
以上四点浅见,正是告诉各位同学,认识进入本所研究的重大意义,希望各位同学都能以此自勉。
四.略述本所未来的计划
本所草创于民国五十七年,六十二年才开始展开所务,而今年才是第一次招收硕士班研究生,成为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印度学术与印度现况的唯一机构,虽然只是起步的工作,但责任上却如前面所说的,是非常重大的。在张创办人的督导之下,暂订几个工作计划项目如下:
(一)召开国际文化宗教会议
本所预定与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国际文化宗教会议,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除了邀请有关哲学、宗教、文化各方面之国际学者之外,并拟邀请诺贝尔奖金评审桑德士先生,出席这项会议。
(二)申请改为甲种研究所
本所虽属乙种研究所,确是国内唯一的印度学术研究机构,根据国家对培育人才的需要,以及张创办人的大愿力,相信不久将可获准改为甲种研究所,希望全体同学能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三)出版学报
这项工作具有几点意义:(一)鼓励研究员努力于学术之研究。(二)提高中国佛教学术之地位。(三)迎头赶上日本佛教学术的研究成果,逐渐消除对日本佛教学者之依赖。
(四)编纂印度古代文化史
这是本所师生的集体研究工作,一则为未来学者筹备工具,二者对印度文化传播的回礼酬报。
除此之外,本所今后亦将对印度实务问题,作多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加强师资、学生、文化教育方面之交流,如何推动农工商方面的合作,都亟需要从研究而推行。
今天各位同学,不必像玄奘大师,徒步于茫茫无边际的大沙漠里去求法,也不必像法显法师,跋涉于蛮荒峻岭,飘荡于滔滔大海,为求大法而不顾身命。大家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现成的,安住于华冈大丛林之中,呼吸充满书香的芬芳空气,浏览五千年的文化美景,在这优越的条件之下,同时也得天独厚的赋予各位担当承先启后的重任,即将放出光芒万丈的火炬,正等待各位共同的双手燃起,祝福各位顺利成功!谢谢各位贵宾光临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