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三)(2)

分享到:

  星移物换,又过了不久,有一位行脚的法师经过。老太婆看到师父来了,恭敬顶礼,供养招待。“请师父今天就住在这里吧!山路晚上不好走。”这位法师就在那里过夜睡觉,到了晚上,老太婆例行功课开始念咒语:“唵嘛呢叭咪牛(吽),唵嘛呢叭咪牛(吽)……”地朗朗上口。这位师父一听,奇怪?怎么念“唵嘛呢叭咪牛(吽)?”哎呀!念错了。“喂,老太婆,不是『唵嘛呢叭咪牛(吽)』”“哟!是什么?”“是『唵嘛呢叭咪吽』啊!你怎么把这个『吽』念成『牛』呢?”“喔!这样啊!好!改正过来念『唵嘛呢叭咪吽』”嘿!从此这个豆子不跳了。过去老太婆虽然把咒念错了,由于至诚恳切,一心不乱的称念,连没有生命的豆子,也能够感受得到他的虔诚,俗谚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到起了怀疑的念头,心有杂念,反而失去了功用。因此我们诵持经咒,固然要讲求经文正确,而保持一颗诚心更为重要。

  密咒要一心真诚的持念,才有效果,持念密咒的功德:第一、能生长智能。第二、能提升正念。第三、能消除灾患。第四、能聚集善法。第五、能遮止众恶。

  当然,念咒最重要的是三密相应,什么叫三密相应呢?第一、手要结印,叫做身密。第二、口要诵咒,叫做口密。第三、意要观想种子字,这叫做意密。三密相应,就是口中诵咒语,同时结着手印,意念中要观想种子字,身口意三业,同时运作。能够三密相应持诵咒文,功德更大。假如不能持念真言咒语,只是耳朵听到别人在诵念而引发了信心,甚至听到了也不相信,还是很好,为什么?因为你已经结下了一个佛种的因缘。纵然持念这个咒语没有成功,毫无感应效果,至少将来可以获得人天福报。最好的当然是能够听闻,听了之后,能够相信,信仰之后能够修行,受持而不把它忘失。如果我们能将咒文持好,融化于生活之中,一定能够身心愉快,智能增长。

 (四)念咒的五种方法 

  关于念咒,有五种念诵方法:

  第一种是莲花念诵,即有声音的念诵方法。你或者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或者念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或者念大悲咒“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或者十小咒也可以,念诵时,要耳熟能详,朗朗上口。

  第二种念法叫做金刚念诵,金刚念诵方法就是把嘴闭起来,不出声音,在心中默念。虽然默念无声,但是要字句分明,了然于心。

  第三种念咒的念诵方法是三摩地的念诵,其方法是保持口与舌头不动,心安定下来,安住在禅定之中,然后观想真言的文字。

  第四种的念法叫做深深念诵。先观想眼前有一朵莲花,莲花上面有一个白螺的贝壳,从贝壳里发出梵音,然后跟随这音声来念咒。

  第五种叫做光明念诵,念咒时,口中在念诵“唵嘛呢叭咪吽”,观想口中长出一道光明,此光明和我们虔诚膜拜的本尊佛,也就是大日如来合为一体,意思即自己的本性与本尊佛的法身同体无二。以上是密宗持咒的意义和方法。

 (五)如何进入密教之门 

  在显教里,要成为正式的佛教徒,必须皈依三宝。所谓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了三宝,表示我信仰了佛教,愿意以佛法为人生的指南,佛教称此为“三皈依”。因此皈依并不是拜某人为师父,而是服膺佛教的真理。皈依之后,生活上并没有什么限制,穿红戴绿、珍肴美味,甚至男婚女嫁,悉听自由。只是不改变自己的信仰,肯定自己是个佛教徒罢了!

  显教讲三皈依,密教则必须六皈依。除了皈依显教的佛法僧三宝之外,密教还必须加上上师、本尊、护法,以为皈依的对象,这个护法,像我们称各位为护法居士。修密宗的人,需要请一位神明来做他的护法。在印顺法师的《成佛之道》一书中曾记载,太虚大师座下的弟子大勇法师,想到西藏学密法,依照密教的规矩,礼请一位护法神来护持他。不想却请来了一个狐狸精,狐狸精破口大骂大勇法师说:“你不可以到西藏学密法,如果你坚持要去的话,我就扰乱你的修行。”使大勇法师进退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有时候请护法神来护持道场固然是好,但是神和鬼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如果不能顺其心意,反而惹麻烦上身。好比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平常我们不和他们打交道,倒也互不相关,相安无事。万一和他们有了来往,以后常常会上门找麻烦。

  由于密宗的仪轨非常的复杂,诸如灌顶、结手印等,都不容易学习。各位如果想专修密宗,除了六皈依之外,要跟随上师学习,才能如法。平常我们可以修持显教法门,诵念密宗咒语,而收显密兼修之效。

三、律宗的修持方法 

 (一)戒律的意义 

  现在向各位说明律宗的修持方法。

  律,就是佛教的戒律。佛经里面一再地强调说:“戒住则法住。”戒律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纲常,是人迈向佛道的准则。人生道路上即使像高速公路那么样平坦,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时有发生车祸的危险;人生旅程上,如果不持戒律,随时有丧失生命之虞。

  戒如明灯,如光明一样,有了灯火的照明,可以看清环境,不致跌倒。戒律好像城墙一样,敌人来袭击时,可以保护住我们的生命财产。戒律能抵挡私慾的强敌,守护我们的慧命。戒律如老师,告诉我们人生的方向。佛陀即将涅槃的时候,弟子们围绕着他,问了几个问题,其中就有人问道:“佛陀,您在的时候,我们以您为老师。您涅槃了,我们以谁做老师呢?”佛陀就回答说:“以戒为师。”戒律的老师,随时随地指示我们的迷津,使我们知道何去何从。

 (二)律宗典籍 

  讲戒的经典很多,最有名的是四律五论。四律指十诵律、四分律、五分律、僧只律;五论就是明了论、萨婆多论、善见论、摩得勒伽论、毘尼母论。在中国最盛行的是四分律,有法励的相部宗、道宣的南山宗、怀素的东塔宗等三派,其中以道宣的影响力最大。

  戒有五戒、十戒、八关斋戒、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乃至无量无数的戒。我们仅知道有戒条,尚嫌不足,要进一步去受持。受戒好比学生要遵从校规,人民要恪守法律,我们则要依循人生的准则--戒律的指示,才不致身心放逸。学校的校规、国家的法律,是来自于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吾人发诸于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两者迥然不同。

  戒,依据它的精神,分为戒法、戒条、戒行、戒相。所谓戒法,是佛陀所制定的法规,是圣道的根本,能生长禅定、智能。严持戒法,可免于沈溺生死大海之苦。戒体是受持戒法之后,并得戒法之精神融贯于内心,产生防非止恶之功德,戒体即戒律的根本精神。戒行是将戒体如法地表现于身口意三业;戒相即所遵守的各种不同的戒行,如前面所提的根本五戒、八关斋戒、比丘、比丘尼具足大戒等等。如果缺乏戒体为内涵,那么佛教的戒律,易流为形式化的戒条;如果戒律的精神,不实践于行为,如同虚设,对生活一点也产生不了作用。因此戒虽分为四科,其精神是一体的。我们受持戒律,要将这四者充分的发挥,蕴戒体于内心,而将戒行形诸于外,则能庄严仪表,受人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