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伦理学 >>

佛家的处世论(2)

分享到:

   佛教伦理道德在人际交往中强调无嗔无爱,并且把嗔与爱和痴视为人生三毒,要坚决摒除。佛家认为嗔是人们面对他人与自己的思想和利益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不满情绪,是人与人之间不可兼容、不可协调的隔阂的尖锐表现。它既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又不利于自己的道德修养,特别不利于自己的精神的纯洁与安宁。佛家伦理坚决主张去嗔,嗔不符佛法的根本,它会导致慈悲之心的灭绝,对他人产生怨恨;它使众生受无名之累,无法觉悟佛家真谛而坠入恶道;嗔使众生无法保持纯净心性的自觉,达到精神上永恒的超越与宁静;嗔使众生丧失善心。因此,嗔怒将毁灭一切善德,隔断通往超越与完善的道路。佛家认为,人与人交往应该胸怀宽广,以慈悲心肠怜悯关怀他人,合和因缘,利乐众生,一切为他人着想。不争不怒,人不能与之争、不能与之怒,也不能息争息怒,这样才能造成人际关系的和谐。佛家认为,嗔是对外境的一种怨恨之情,由于人们固执有我,在人际交往中妄分彼此,从而产生了好恶,于自己所好者则喜,于自己所恶者则怒,从而产生“爱”,这种爱是人对事物的贪恋执着。佛教指出,爱妨害着人的道德修养,破坏了人际间的平等与和谐。一个人如果耽于爱着,便陷入幻妄不能自拨。因此,要除却爱,做到无我无欲。

   在佛家看来,如果人人都能胸怀慈悲之心,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无憎无爱,这个世界就会呈现祥和、快乐,就会变成人间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