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哲学 >>

持松法师讲《密宗大意》

分享到:

 


心莲 

 

   持松阿阇梨讲于宜昌居士林 张志恒记

   佛法在中国分成实、俱舍、禅、律、天台、华严、法相、性、净土、真言十宗。在印度发源之地,大要只分两宗,曰显、曰密。显者浅显也,密者深秘也。显宗教显义著,学者但善观经典,即可如法修行。密宗教义潜藏法海,非经师传不可。

   中国密教自唐失传,越千余年,于今始由东瀛传来,一线曙光,宛如铁塔初开,还我二部大法,求道者生逢其时,当闻法起修,不可说食不饱。

   密宗分两大部,曰金刚部,曰胎藏部。密有三义,曰众生自密,曰佛密,曰言说密。佛性本众生所同,为累劫无明所掩,众生遂不复自觉,如富家藏宝地中,久而竟自无其处所,是谓众生密。

   如来大悲,以普度众生为宏愿,本无密不传人之法,惟此天曰自证之法,则非机不传,不器不传,非时不传。譬如长者富有资财,诸子年少,贪于游戏,诸所宝物,皆任给与之,惟干将莫邪,心不轻授,盖恐其自伤伤人也,是谓佛密。学者承受阿阇梨所传之法,非同入曼陀罗同时灌顶之人,不可相与语,恐罹盗法之验血愆也,是谓言说密。

   密宗教义,有最切要之二语,曰当相即道,即事而真。

   修真言行者,其初微小印证,可以唤雨呼风,咒药愈病。及其至也,可以即身成佛。

   修真言行者,必须三密相应。手结印相曰身密,口诵真言曰口密,心作观想曰意密。

   吾人礼拜佛像,亦为入实相之一端。或谓佛像泥塑木雕,焉能有感应。不知其中感应,有极显明易晓之理。譬之无线电报,因电气充满宇宙,无处无之,故一处置发电机,一处置收电机,彼此呼吸相应,不爽毫丝。佛之心量,满虚空,遍法界,众生心量,亦与佛同。今以佛比电气,塑像比收电气机,礼佛众生比发电机,其能感应之故,不显明易晓乎?

   如来一切智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何谓一切智智?一切谓名色等无量法门,此无量法门中,一一相,一一性,一一体,一一力,一一因缘果报得失,同相异相等,皆能以智慧力而遍了知,故名一切智。今云一切智智者,乃智中之智也。非但遍知一切法,而亦知是法究竟真实之际,知是法是常不坏相,知是法是不增不减,犹如金刚。此一切智智自证之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说者无言,要须观得乃能知之耳。

   何谓菩提心为因?菩提心者,所谓自净信心,即自信己心,犹如虚空,本来清净,无诸戏论分别。若此信心坚固不动,时时以此信心观察心之实相,则能离一切罪业,不到三界受生,一切功德,以此增长。譬如有人忘失宝藏,经人指示其处,即深信其言,勤求得之。然此宝藏遗而复得者,皆由信心之力,故曰菩提心为因也。

   大悲为根本者,根本是坚固不可倾动之心,若有人虽信得己身是佛,设非以大悲万行为缘,使之坚固,使之增长,则菩提大果,何由成熟?譬如种子为因,地水火风空五者为缘,缺一即不生长。故菩提心种子,亦须以大悲为地、为水、为火、为风、为空,而执持之、滋润之、温育之、开发生起之、舒服之,则无量功德,任运开发,由芽而茎而枝叶,次第庄严,故曰大悲为根本也。

   方便为究竟者,即是利他之善巧。谓曰净菩提心,大悲万行,果报圆成,今复以此教化众生,使皆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譬如旧种子生出新种子,今新种子又生种子。故名方便。又菩提心犹如真金,本性明洁,大悲犹如学习金师之艺,方便犹如艺术成就,随心所作,习成大器。然此心领神会之处,不能出以授人。诸一切智智方便成佛之果,亦复如是。虽自在变现种种像貌,然不同掌中一物,可以转授他人,故曰究竟。

   别宗解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乃就时分久远而言。密宗乃就三妄执而言。何谓三妄执?众生以一念不觉之无明,而生贪嗔痴慢疑五种根本烦恼。就众生二边之执,将此五种烦恼,一一各分为二,则成十种。将此十种,一一又分为二,则成二十种,如是叠次分为二,以至第五次分为一百六十种,是为一百六十心。此一百六十心,皆是世界妄想执著,众生漂流六道,造无量无边业,受无量无边死,皆此种妄想执著驱之也。此种妄想执著,有粗者,有细者,有极细者,故称世界本妄执,亦名三大阿僧祇劫。若能依法修行,超越此一百六十心之第一重粗妄执,即名第一阿僧祇劫,又超过第二重细妄执,即名第二阿僧祇劫,更超过第三种极细妄执,是名第三阿僧祇劫。若人能于一刹那间,超过此三种妄执,即一刹那成佛;一生超过,即一生成佛,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不能超过此三种妄执,即三大阿僧祇劫不能成佛也。

   依显教修行,经无量阿僧祇劫,或有能到菩提,或有不能到者。密教则简单直截,即以真言为所乘之法,顿超直入而归于清净菩提心门。

   修真言道,有六种得无畏处。但在路途之中,无论得到若何境界,唯当一心清净,不生执著,不生疑怪,不起骄慢,不计超胜,方可自在达到彼岸。否则未到谓到,或稽留于化城,甚则著魔,其害不可胜言。故如来叮咛修真言门菩萨,当修十缘生观也。

   世间之人,以十种恶业为因,漂流六道,无有归趣,后以发心皈依三宝,或更受五戒,以此修十种善业之道,即在人间天上受生,免除地狱三途重大剧苦,名为最初得苏息处,是谓善无畏。

   真言行者初入三昧耶结缘灌顶之坛,投花所得本尊,即以此一尊真言供养修行,依音声念诵,观种子字形,其位与此善无畏齐。一切众生,以不知我之自性故,执有我身及身外之物。今以受三皈五戒,即依佛法,循身修观。初观此身之始,是父母精血合成,种子不净。次观住母胎中住处不净。次观此身本体,是发毛齿骨皮肉及涕唾屎尿垢污皮肤血肉筋脉髓肪膏脑膜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三十六种不清净物之所合成,本体不净。次观九孔常流露不净之相,自相不净。次观一气不来,膖胀烂臭,究竟不净。由观此身有此五种最不清净之相,故于此身不生贪爱,不被此身之所系缚,是为身无畏。